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年,难以忘怀的拆枪课

高旭 轻兵器 2021-08-07


专门介绍轻武器的权威军事刊物!


核心内容提要


本文作者高旭,酷爱枪械,是《轻兵器》的忠实读者,本文即是他在学校“世界名枪鉴赏与拆装”这门课上的一些记录与感悟,能够与各种枪械如此近距离接触,也会让你倍感羡慕吧?请看——


作为一名武器工程专业的学生&轻兵器爱好者,能与世界名枪进行亲密无间的接触,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所以“世界名枪鉴赏与拆装”的选修课成为我大学诸多课程中最具吸引力的一门课。

“世界名枪鉴赏与拆装”课被众多学子奉为“人民兵工第一校”的中北大学最热门的选修课,没有之一。这门课由理论教学和实枪拆装两部分组成,其中实枪拆装占据了大量课时,选上这门课的学生有机会同各类世界名枪进行零距离接触,亲手拆装,这也是它成为热门课程的主要原因。这门课的课容量为150人,但是每学期抢报的人数不少于300,在教务系统改革之前要靠熬夜选课和抽签来决定能不能成功选课,在教务系统改革之后,更是要拼速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课程名额。那种感觉,颇像抢购打折商品一般“惊心动魄”。幸运的是,每个学期我都能如愿选中这门课。

上这门课的兵器试验室是一间并不宽敞的小屋子,然而狭小的空间里,拥挤着的都是喜欢轻兵器的同道中人。满手的枪油、手指的酸痛感、空枪击发的金属撞击声,构成了这门课最快乐的回忆。


“马克沁”与“哈奇开斯”


马克沁机枪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利用火药燃气完成射击循环的自动武器,采用水冷式冷却枪管,与之相对应的,哈奇开斯机枪使用的是安装在枪管上的一组圆形金属片来降低枪管的温度,即气冷式。这两支机枪在战场上经常以敌对的身份相遇,互相喷射着火舌,这种情况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直到二战结束。

不过,我在课上所接触的并非原版马克沁和哈奇开斯,而是马克沁机枪的中国版本——二四式重机枪和哈奇开斯的后继者——日本大正十一年式机枪。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战场上,没人知道它们进行了多少次交锋,只是现在,它们同处一室,早已远离了那烽火硝烟。


马克沁机枪的中国版本——二四式重机枪


马克沁机枪于民国年间由德国出口到中国,中国政府遂进行了仿制,于1935年设计定型,命名为二十四年式马克沁重机枪。其枪架上有一个摇柄,用来控制枪架的高度,从而调整枪身的高度,实现不同距离的射击。马克沁的枪身前部有一个硕大的水桶,用来盛放水,从而通过水分蒸发降低枪管的温度。膛口处安装有制退器,用以降低后坐力。该枪上膛所使用的力很小,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一点。在枪身尾部有一个曲柄,向后扳动它,听到“咔哒”一声,上膛即告成功,然后压下后方铁片式扳机即可击发。马克沁的扳机力也是很小的,这样便保证了士兵们都能通过简单的培训使用该机枪。


日本大正十一年式机枪,这支枪与其他机枪最为不同的一点在于它使用漏斗供弹,其供弹具形如粮斗,一次性可装入30发弹


大正十一年式机枪产自日本,于1922年(大正十一年)设计定型,口径6.5mm,在散热方式上采用了哈奇开斯机枪的气冷式。这支枪与其他机枪最为不同的一点在于它使用漏斗供弹,即其供弹具形如粮斗,一次性可装入30发弹,而装弹的时候枪弹必须装在桥夹上再装入漏斗。在射击过程中,枪弹从最下面的弹夹开始供弹,每打完一个弹夹,桥夹都会从弹斗底部漏下去,然后上面一个弹夹落下,继续射击。另外,该枪枪弹的使用过程中也仿照了哈奇开斯的模式,即在使用枪弹之前用润滑油润滑枪弹,以保证进弹顺利。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功臣们”


朝鲜战争爆发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年,我们的武器装备还是万国牌,并依靠苏联支援。

这个时期,苏联支援的轻武器主要有托卡列夫TT30/33手枪、PPSh41冲锋枪、PPS42冲锋枪、PPS43冲锋枪、德普轻机枪、SG43重机枪等。中国一方面使用苏联原装武器,一方面在国内进行仿制,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

在苏联援助之前,我国军工人员在作坊式生产的艰苦条件下仿制成功了51式手枪,并在部队中列装,后来志愿军官兵又将其带到了朝鲜战场。由于51式手枪完全仿制苏联TT30/33手枪,许多指战员感到该枪威力虽然大,但并不适合中国人使用,直观感受是握把偏大,扳机力过大,不便使用。朝鲜战争结束后,在苏联的帮助下,于1954年定型了符合中国人使用习惯的1954年式7.62mm军用手枪,这就是声名显赫的“大黑星”——54式手枪。


课上拆装的一支54式手枪


不完全分解状态下的54式手枪


54式手枪在我国手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我国装备时间最长的制式手枪,直到92式手枪出现,它才逐步退出现役。截止到1987年,54式手枪的出厂号码已经达到35000000,足见其在中国制式武器中的重要地位。

另外,苏联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还支援了我国大量冲锋枪,这一时期,我国志愿军部队使用的冲锋枪完全依赖苏联支援。苏联援华冲锋枪共有3种型号——PPSh41、PPS42和PPS43。PPSh41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供弹具为71发弹鼓。该枪诞生于苏芬战争期间,并在二战中大展雄风,在战场上上演了与德国党卫军MP38冲锋枪的精彩对决。后来苏联又援助中国PPS42和PPS43冲锋枪。PPS42与PPS43被广泛用于抗美援朝战场上,其显著特征是采用35发弹匣供弹,全枪大量使用冲压件,增加了握把,枪托改为折叠式。

考虑到新中国薄弱的工业基础和较低的钢铁产量,PPS43的生产比较适合当时的情况,因为其钢材消耗量仅仅是PPSh41的一半。中国仿制的PPS43冲锋枪被命名为1954年式7.62mm冲锋枪。由于该枪枪管外有一层密密麻麻的散热孔,又被中国士兵形象地称为“蚂蜂窝”冲锋枪。


不完全分解状态下的54式冲锋枪,该枪结构极为简单


说真的,我没想到这支枪这么简单。熟练的人20秒钟就可以完成这支枪的基本拆装动作,零部件很少,内部只有枪机、复进簧及导杆。该枪的保险设在扳机护圈前方,用食指可方便操作。

德普轻机枪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苏联援助志愿军的重要武器之一。我国仿制的苏联德普轻机枪,命名为53式轻机枪。53式轻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鱼鳃撑板式闭锁方式,只能连发,不能单发。该枪配用47发弹盘供弹。该枪脚架可以折叠,下端采用尖形驻锄。空枪质量9.25kg,装满枪弹时弹盘质量2.8kg。

该枪枪管外设有护筒,护筒上制有散热孔,枪管用月牙状卡笋固定。如果要重新安装枪管,该卡笋必须安装到位,否则枪管无法进入指定位置配合。在往年的拆枪课上,就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同学在做不完全拆解的时候,另一位同学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拆掉了枪管,然后离开了,留下的这位同学继续组合这支枪,由于枪管卡笋安装不到位,用了近20分钟才将枪管结合到位。

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国不但引进了德普轻机枪作为支援和掩护火力,作为火力配属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引进了SG43郭留诺夫重机枪。

SG43郭留诺夫重机枪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机枪,而是标准意义上的中型机枪。因为相对于重机枪来讲,它还是小了那么一些。我国引进该枪之后,在苏联专家的协助下,将SG43改装成适合中国军人使用的重机枪——53式重机枪。


完整状态的53式轻机枪,枪身上有铭文“53式 教练用”,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和岁月的磨砺,该枪风采依旧,让人肃然起敬


53式重机枪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枪身两侧有护盾


以前,我一直认为53式重机枪就是将53式轻机枪的脚架拆除,并将枪身安装在装有护盾的枪架上,当真正见到这两款枪的时候才明白,它们根本就不是同一款枪。SG43郭留诺夫重机枪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枪管尾部安装一块倒V形金属板护盾。这一点同火炮倒是很相似,护盾可以降低机枪手受到敌方射击而受伤的几率。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枪机偏转式闭锁机构,扳机形态与马克沁机枪基本相同,采用弹链供弹,配有弹链箱,火力猛,威力大,而且该枪可调整照门风偏修正射击。与马克沁机枪的三脚架不同,该枪使用的是轮式枪架,这样设计的初衷在于提高该枪的机动性。然而在实战当中,朝鲜半岛地势多山,轮式枪架不利于行军,这一点反不如之前解放军部队装备的马克沁机枪。不过,后来在中印边界战争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该枪表现出了良好的可靠性,耐寒,耐潮湿,无论是高原还是热带雨林中,都发挥出了很好的火力优势。我军列装67式通用机枪后,53式重机枪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54式冲锋枪的结构和外形与苏联原枪PPSh43基本一致,由于该枪枪管外有一层密密麻麻的散热孔,又被中国士兵形象地称为“马蜂窝”冲锋枪


56式系列枪械


56式系列枪械包括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和56式轻机枪。这3款枪分别仿制苏联SKS半自动步枪、AK47突击步枪以及RPD轻机枪。3支枪的零部件并不通用,但都是在1956年定型。在1959年的步兵师中,每个步兵班12人,其中班长与副班长携带56式冲锋枪,机枪手携带56式轻机枪,其他人携带56式半自动步枪,且每人都要为机枪手携带一条弹链。

56式半自动步枪与原型枪的设计原理、结构基本相同。国内最早生产56式半自动步枪的是296兵工厂,所以很多56式半自动步枪上都有296厂的标志,并且枪上的金属部件都有各自的编号,体现了军工厂严谨的工作态度。从某种程度上说,56式半自动步枪并未退出军队装备,现仍作为礼宾枪在使用。

选修课上,有幸亲自拆解了56式半自动步枪。在拆解之前,先要打开弹仓,拉动枪机,确定膛内无弹,然后才能进行拆装。在枪身尾部有一个旋转卡笋,逆时针转动它,同时向外拔出,就可以解除机匣盖和枪身的固定,从而取下机匣盖;接下来向斜下方按动复进簧,就可将复进簧导杆、复进簧连同导气活塞一同取出,然后向后拉动拉机柄,就可以将枪机框和枪机沿滑轨拉出;最后,转动上护手上的旋转卡笋,取下上护手,整个拆解过程就结束了。安装过程就是将上述过程逆向进行。


不完全分解状态下的56式半自动步枪


在拆装56式半自动步枪的过程中,老师还将一支剖解的枪予以展示,在半剖的情况下,枪内各部分机构在射击过程中的运动情况清晰可见。

56式冲锋枪(实为突击步枪)的原型是苏联AK47突击步枪。56式冲锋枪在我军的装备经历了曲折的过程。1956年,该枪设计定型之后,全面装备解放军部队,后来我国军工界走自主研发之路,63式步枪设计定型,部队换装该枪。由于各方面的原因,63式步枪在使用时出现了较多问题,于1978年撤装,这时我国已经没有可列装的新式武器,解放军战士们只得重新拿起56式冲锋枪,所以我们在一些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战士们大多使用的还是56式冲锋枪,直到81式枪族设计定型,装备部队,56式冲锋枪才渐渐退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序列。


56式轻机枪特写,其弹链盒与弹鼓形状颇为相似,很容易被认为是弹鼓供弹


学习完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的结构与特征之后,我们又开始拆解56式轻机枪。56式轻机枪是我国仿制苏联RPD轻机枪的产物,使用的是和以上两种枪一样的7.62mm中口径枪弹。该枪供弹具为100发弹链,但是以前我所见的56式轻机枪的图片都是下挂一个弹鼓,以至于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认为它是弹鼓供弹,直到我亲自拆解了这款机枪才恍然大悟,形似弹鼓的部件并非普通弹鼓的结构,里面是一条弹链,真正的供弹具是弹链,弹鼓外形只是为了携带方便。而且那个也不是弹鼓,专业的名称叫“弹链盒”,虽然和弹鼓很像。

中北大学的这挺56式轻机枪保养得很好,枪机很滑畅,空枪射击的声音很清脆、响亮,惟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有一两个销子有些生锈,向外拔出时有些困难。


85式冲锋枪


85式冲锋枪,包括轻型冲锋枪和微声冲锋枪,是侦察兵、公安部队和特工人员个人使用的战斗武器。两枪除消声器和枪管外,大部分零部件可以通用互换。85式轻型冲锋枪可配用51式7.62mm手枪弹或64式7.62mm微声弹;85式微声冲锋枪配用64式微声弹,紧急时也可使用51式7.62mm手枪弹,但使用64式微声弹的消声效果明显优于使用51式手枪弹。两枪弹匣可以互换。


不完全分解状态下的85式轻型冲锋枪


这两支枪的分解步骤基本一致,只是85式微声冲锋枪多了一个拆装消声器的步骤。在分解时,首先要取下弹匣,向后拉拉机柄,检查膛内有无枪弹;然后,用右手拇指向右推压连接销,左手将连接销从枪身右侧向外略微拉出,右手转而握紧握把,右手拇指按住枪托前部的尾铁,左手拉出联接销后,再抓住枪托部件将其取出,注意此时一定要抓紧枪托,否则复进簧的弹力将使枪托崩出,对人员造成伤害;再次,取出复进簧,将拉机柄拉到最后方位置,并将拉机柄及拉机柄簧从枪机上取下,接着从机匣后方取出枪机;最后,左手握住消声器,右手按顺时针方向旋下消声器盖后,用右手提环取出消声碗部件。轻型冲锋枪则不需要取出消声器这一步。结合时的步骤将上述步骤反向进行。


85式轻型冲锋枪,其与85式微声冲锋枪的弹匣可以互换


难以拆装的毛瑟手枪


说起国外那些手枪,课堂拆过的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毛瑟手枪,归结为一点即是难拆难装。

课上所拆装的毛瑟手枪并非毛瑟工厂原产的毛瑟手枪,而是西班牙阿斯特拉工厂仿制的阿斯特拉M600手枪。该枪仿毛瑟C96手枪,二者结构相同,只是其枪管比C96要长一点儿。

课上所拆这支“毛瑟手枪”年代较为久远,根据铭文来看,此枪生产于1928年,距今已有88年的历史。枪上的柱销与孔之间结合甚为紧密,徒手无法拆解,只得借助工具,比如使用冲子和木槌,通过敲击,将柱销冲下。然后就可以取下枪机及枪管,之后取下发射机构。其实这支枪拆解到这里基本就差不多了,但我按捺不住好奇心,继续拆解,于是就拆下来了扳机组件,结果在拆解的过程中,扳机组件内的细小零件在一瞬间崩出,差点丢失零件。


西班牙阿斯特拉M600手枪,其外形和毛瑟C96的外形基本相似,结构也相同,但枪管比C96要长一点儿


这样细拆这支枪带来的问题就是如何结合。结合过程中,其他零件都是很容易复位的,只有两个零件较难复位:扳机组件的扳机簧和击锤簧。扳机簧之所以难复位,是因为扳机簧本身就比较小,还要将其放入一个狭小的空间,枪中的相应部位将近一半被枪油堵住,放进去比较困难。而击锤簧难复位的原因在于击锤簧本身弹性比较大,稳定性难控制,一不小心就会崩出伤人;另一难点在于,击锤簧的底部要伸入握把里面,然后安装击锤,这样就必须很大程度地压缩弹簧,从而又回到了簧力大而不好稳定的问题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拆下了握把两侧的电木,这才发现在握把上有一个小孔,于是我们用螺丝刀将弹簧压缩到小孔以下部位,用一条细铁丝插入,目的在于固定住弹簧使其不至于崩出,然后组装相应零件,完成后抽出细铁丝,弹簧释放,自动与击锤结合,最终搞定了这个难题。

这样的整个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之下由我们独立完成,长达3小时。

其实这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一些年代比较久远的枪支并没有规定的拆装顺序,也没有可供参考的教程,甚至有些老枪授课老师都没有拆装过,遇到问题只能见招拆解,很多拆装方法都是学生自己摸索出来,这样就不是很规范。

每次上完拆枪课,基本都会是一手的枪油,有时手会被枪机夹住,夹得生疼,我还曾经不小心被95式自动步枪的刺刀划伤过,挂了点儿彩,但是,这一切都不能阻挡我对拆装枪械的热情。




 


编辑:孙冰颖  李昊


校对:魏开功



轻兵器官方微博:@轻兵器




轻兵器头条号:轻兵器


轻兵器快手号:QBQ_208



轻兵器抖音号:qingbingqi



有专业有态度的公众号,欢迎扫码关注,领取你的最权威轻武器攻略


《轻兵器》官方店铺,主营《轻兵器》杂志、《轻兵器》合订本及各种军事图书

你点的每个好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