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拙见田延友:新媒体已让90后成为社会的引领者,须灵魂放缓,脚步加快 | 蓝莓群访实录

2016-06-18 蓝小莓 蓝莓会

◘ 本周三的蓝莓群访,拙见总策划/出品人——田延友将与我们分享:“从文化产业中看营销”, 以下是群访实录。



· 从文化产业中看营销——群访实录 ·


|  蓝莓会市场VP章茜:

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传播,不盲从、不跟风

用思想的力量来改变世界,

不取悦于任何人,这就是拙见!

让我们欢迎今天的分享嘉宾,拙见策划人及出品人,田延友老师

 

|  田延友:

大家好,感谢大家牺牲休息时间参与交流,向大家学习。

 



▼文化产业与商业的结合

====================================


`Q1---


|  蓝莓会市场VP章茜:

与拙见缘分颇深,曾经参加杨锦麟、李银河老师北极之旅演讲的跨界合作,先为活动点一个大大的赞。田总,很多朋友的很好奇,拙见是如何在一开始就吸引到像杨锦麟、莫言、李银河、褚时健这样的大咖参与演讲?

 

|  田延友:

关于嘉宾邀约的问题,拙见的成立之初,这个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我们考虑了很多,“拙见”这个想法本身就是源自对文化价值的探寻,包括对分享价值的一种尊重。


所以我们获取到的所有拙见现场的反馈信息,所有来到拙见的嘉宾或朋友,他们都觉得拙见非常好、有意义,值得参与,都觉得拙见也是他们特别想做的事情,甚至传统媒体的朋友说这件事情应该由传统媒体去做。新媒体的朋友也说,其实拙见这种业态,这种担当,包括这种目前的运营模式,应该由新媒体积极参与推动。




本身这种形式,或者是我们做的这件事情是能够赢得大家的尊重和发自内心的认可,产生共鸣。基于这些原因,包括这些嘉宾,莫言老师、杨锦麟老师等等这些人,他们在知道我们这个初衷之后,对我们非常支持和认同。


在目前,尤其是文化越来越多的变成一种成功学或者是商业的主导因素,在驱动所有人的思维。在这种情况下,对文化的重视或者是对类似拙见这样的平台的一种支持,也是这些前辈,这些思想者,这些愿意推动中国的文化或者思想的沉淀传播的朋友,他们愿意去参与的。


再加上,我也可能比较幸运,有些机缘巧合,有些合作方介入,对我这边特别支持,所以促成了他们与拙见之间的合作,我们不但请了他们过来发表了21分钟的演讲,进行了互动交流,也在很大一定程度上跟拙见形成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甚至一直支持拙见一步一步往前走,让我们越来越自信。

 


`Q2---


|  蓝莓会市场VP章茜:

拙见是文化产业与商业的结合,您说过,“文化要以文化的形式来呈现,以商业的手段来实现”,这个如何理解?

 

|  田延友:

比如我们看到的电影,它应该就是电影,即便里面有很多其它元素,但它的主体一定是实实在在的电影。当这个核心的主体不够纯粹的时候,可能它就不是电影本身了。


所以我说文化一定要以文化的形式来呈现,要不然它就不是一种纯粹的文化,甚至连主体都不是文化的时候,我们就无法识别了。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做让人难以识别的主体、品牌、产品,需要别人从多维的角度去筛选,去截取。文化应该是一个特别直观的,特别直接的,也是一个非常容易被识别、获取,被吸收的一种有价值的内容体系。


商业的价值应该是文化价值的必然体现。文化就应该有价值,只是我们在过往的时候过分夸大了文化的价值,我们有太多的渴望,因为文化是无形的东西,因为无形无象,所以无限,给了大家太多想象空间,把它赋予了太多价值的承载,结果会让文化夭折,或是让人觉得文化项目过多,运营文化的人是在故弄玄虚,这是不应该的。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极端,原有文化应有价值也没有特别直观的还原。在这种情况下,文化应有的价值也被稀释掉了。


所以只有通过商业价值的体现,像一个标尺,衡量的标准一样,当这个尺度跟文化原有的价值挂钩时,经过我们的努力、审视、评估,觉得这就是它应有的价值的时候,并且这个价值能够被大众认同的时候,我认为这个文化才真正有价值。所以商业价值的呈现形式应该是文化价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联指标。当然,我们未必去兑现它,或者未必去把这个文化价值变现,但是它一定要有应有的商业价值的体现。

 


`Q3---


|  蓝莓会市场VP章茜:

文化只能是文化,那拙见如何保持文化的主体,又能实现商业变现?

 

|  田延友:

从长期发展而言,很多所谓大文化项目,或文化产业项目,之所以没有非常好的发展下一方面是大环境、政策扶持不到位,更重要的原因是所有这些项目自身所具备的文化含量、文化价值本身不足,没有一个自我生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生态系统。


同时,可能在另外一个意义来说,这种文化变得小众,或被小众自得其乐去运营的时候,可能它没有跟市场对接,或者也它不懂得对接,因为他们本身对于文化的价值也是放在自我观赏,自我评估的角度。所以一定要用商业的方式去呈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也是对这个的一个衡量。


这个特别像我们现在说的供给侧改革,我跟很多朋友,各个领域里的,文化界的、企业界的朋友聊,为什么中国没有自己的精品产品,尤其是文化类的。文化只能是文化,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大的前提下,只要拙见按照我们自己设定的目标,不折不扣的,按部就班的,有条不紊的往前推进执行我们所有的想法,在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各方面的条件具备情况下,能够对文化的尊重、挖掘、传播、沉淀都能做到极致的话,我认为商业价值自然就会呈现出来


我们把产品做好,把这个品牌做好,把我们的各个方面能够规划到,触碰到,能够有一个坚守的底线,拙见能够让大家识别、认同,我相信它就有它的商业价值了。目前也完全印证了我刚刚讲的这个过程,我个人自己在投入做这样的事情,到后来有很多朋友支持,包括很多商业合作伙伴。但目前为止,拙见的现场和我们视频里面,基本没有影响拙见呈现感受和体验的商业元素。

 


`Q4---


| 蓝莓会市场VP章茜:

感谢对文化的坚持!您从成功的商人转到做文化产业,背后驱动的是情怀还是商业?

 

|  田延友:

其实在这样一个转型过程中,很多朋友都问过我相似的问题。我原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我说我的创意是源于无知。我的转型,我认为是因为迷茫,是对原来工作状态的逃离。其实逃离也是需要代价的,需要资本,甚至资质,你不能想放弃什么就放弃什么。


我认为在原来商业环境里摸爬滚打,去创业、发展的时候,至少在一个特定的阶段里我是委屈求全的。因为你要学习摸索、迎合、学习,去从客户身上学习,把握所有的可能机会去迁就。


当你拒绝一件事情都需要成本的时候,那肯定不是一个最好的状态。所以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当在商业领域里的资源或是资金有一些沉淀之后,我就想做一个能够让我不迷茫的事情。不迷茫的非常重要前提是你跟谁在一起,你的问题能不能在别人身上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还有迷茫这种思想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互补性非常强,你不是只能在一个你熟知的领域里一直走到底,要有很多跨界的朋友,触碰到很多周边,或者是你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在这情况下有了拙见。


我觉得情怀这个词不应该被泛化。也不应该被工具化、目的化,每个人都有情怀,往大了说是情怀,往小了说就是一种心结,一种情结。人是有感情的,至少我是感情的东西多一些,我做的所有这些事情都应该和所谓的情怀有关系。


比如说黑龙江卫视找到我说要做一个跟中日对抗赛,跟武术,跟散打相关的比赛,需要赞助,需要商业的运营策划,需要我的支持。我小时候听我爷爷说,原来在抗战那个阶段,日本人曾经打过我爷爷,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值得做、必须要去做的事情,可能就是因为我爷爷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很多事情都会有一个起点,它的起点往往就是因为一个情怀,或者是一个点,让我们觉得这件事情值得去做。

 


`Q5---


|  蓝莓会市场VP章茜:

大到国家,小说企业,您认为企业该如何利用文化艺术产业提升品牌?

 

| 田延友:

在我的理解里面,有一个逻辑关系的问题,我们要考量的是企业文化和艺术产业当成工具增加自己附加值,还是说把文化艺术这个产业放在前面,塑造基于文化艺术产业的品牌。谁为谁服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我觉得文化艺术不应该是强加到品牌上的,我们不应该把它像灵魂附体一样,说这有一个躯壳,这有一个灵魂,放在一块就能变成一个活人,这很难的。就像我们经常看到的很多企业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而这个企业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你怎么后天加给它,怎么样都不像。


就像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产出,在健全的人身上加两条腿、两个胳膊,他应用自如的东西吗?一定不是。正确的方法一定是壮大他的技能,他的这种适应能力,他的战斗能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所以我们要强壮他的大脑。我个人的理念,你对文化的挖掘要基于对企业的根基、品牌生态环境,提炼出来的,符合你的灵魂思想的东西才是你的。如果仅仅是利用文化艺术产业,把它当成一个工具拿过来,改头换面,创造出一些新的概念,然后传播出去,掩人耳目,这个不会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无论从国家,从企业,应该是内圣外王,要把自己到底有什么,想做什么提炼挖掘出来,而不是自己先搭个架子,再往里面做一些优化的东西,这不是根本。当然,从包装、传播的角度,它一定需要一个专业的,非常系统的传播方法,一个文化艺术品牌的辅助系统,这需要专业团队来做。刚刚讲的前后顺序是关键。



 

▼文化产业的营销传播变革

====================================


`Q6---


|  蓝莓会市场VP章茜:

剧说+解构+进化,这是拙见寻找到符合文化艺术产业市场特性的结构吗?你们又是如何进行市场推广,不断培育消费市场的?

 

|  田延友:

我觉得拙见在整个设置上和其他平台的不同之处就是剧说、解构、进化3个部分。剧说这部分,除了仪式感之外,如果是讲一些司空见惯的,或者在百度上能搜到的一些东西,我们也会拒绝他,我们有这样一个标准。第二部分我希望能够在整个嘉宾演讲、在拙见跟嘉宾的互动对话环节中下一番功夫。同时在后期传播的时候,我们也不希望简单一比一的直播他的视频。


我还希望有一个解构的团队,能够把嘉宾的思想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细化、解读,意味着我们通过一个人能够看到一类人,通过一类人,可以看到这个社会里面绝大多数人应该有的,或不应该有的观点想法、象征意义。我们在拙见舞台上,或者在拙见舞台之外遇到的很多人都是我们在某一个特定阶段的影子,我们跟他的相似之处可能更需要用解构的方式思考。


第三个方面是在拙见整个的架构设置里面,对进化,对改变,对生成什么,输出什么,传播什么,沉淀什么,尤其是改变什么。近期要做一场活动就是关于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理论,包括我们828号在广州大剧院做一场关于中国君子的标准讨论。有很多我们司空见惯的,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要回过头来好好想想是不是这样,我们应该思考什么,思考之余,还要影响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个是我们着力的推进和打造的。


这个结构未必是符合文化艺术产业市场特性的一个结构,但是它一定是文化产业、机构、平台要关注的,或输出的,要致力于这样改变的或者优化的方向。这个是我比较确信的。


目前,拙见的市场推广和对消费市场的培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像拙见目前生成的内容,包括演讲嘉宾、文字、视频、观点,解构之后,要有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如果就三两个嘉宾讲过,我们无论做再多的工作意义都不大。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在储备内容,韬光养晦。我们想扎扎实实的,即便是默默无闻,也想先把这些内容做好。因为内容不会过时,它不是一个时效性非常强的新闻类的内容,它随时拿过来听都没问题。这对我们下一步市场推广的关注度会高一些。另外,我们也不担心我们把拙见做好了,还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推广。


对于市场的培育,首先我个人和我的团队有一个共识,我们不希望消费我们的粉丝把粉丝当成我们盈利的一个商品,或者是我们商品的购买者,粉丝应该是发表拙见、输出观点的人,应该是思想者,与我们一路同行的人,他不应该成为我们的买方或者卖方。在这种情况下,消费市场我们拙见之外的群体,可能是尊重我们这些关注拙见的人或粉丝,尊重我们这样一些群体的目标客户应该是我们的市场,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还是平台。

 


`Q7---


|  蓝莓会市场VP章茜:

文化领域中,请问拙见与TED到底有什么不同?

 

|  田延友:

在最初设想拙见的时候,我对TED基本没有太多的了解,后来被很多朋友问到这个问题,才引发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大家在聊的时候会提到拙见会不会是中国的TED,我想未必是。因为这就像我们走路一样,很多人的走路都不是摹仿陌生人的,尤其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美国,这个事情是大家与生俱来的,可能到了那个阶段就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有这样的动作、习惯、能力。


第二,就像我们的名字一样,当我们把拙见放到百度或者google上搜索的时候,会发现有很多跟你重名的人,那么,说你重名的人是谁摹仿谁,谁跟谁有什么区别,不应该这样在这个平台上相提并论。如果把同名同姓的人一定找他们的共同点和差异化,最后呈现出来的确实会有很相似的地方。比如大家都在讲,都要去表达,都要去交流,因为人无外乎只能干这些事,你想创新也很难,你即便倒立唱卡拉OK,那也只能是很小众的作秀的表达形式,别人还是听你的声音。


拙见和TED最重要的一个区别,是领域不一样,即便同一个人演讲,可能他在拙见上讲的更多的是就像我最开始设计21分钟的时候的人的灵魂是21克,我希望每一刻的演讲都能对应到1克的灵魂。在最初的时候,假如这是人生的最后21分钟你会讲什么,所有的作秀,基于不自信的,急于表达的孔雀开屏似的,把自己的才艺、主张、想法贩卖,去变现,去沽名钓誉,都不应该是在拙见上呈现出来的东西。但是很多其它平台往往是在做很多鸡汤或者类似这样的事情,这是和拙见的区别。



 

▼互联网+文化产业

====================================


`Q8---


|  熊熊烽火:

文化的传播需要一些深度的文字或视频传播,在新兴媒体上,人们更多是碎片阅读者,该如何将文化的传播与新兴媒体的传播很好结合?

 

|  田延友:

结合新兴媒体或选择新媒体是一个不可逆、唯一的选择。无论是深度的文字、视频,有价值的观点或者想法,都需要跟新媒体对接结合。


碎片是一个趋势,某种意义来说,它意味着便捷,碎片化一定不是意味着我们要快速消费,对很多东西不求甚解,没有系统化的输出,跟风等等、断章取义等等。有很多人甚至可能认为碎片化是一个缺点。而我恰恰认为有价值的碎片化,是当你碎片之后还有意义的,那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东西


所以碎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原来价值的体现形式有了进一步要求,所以碎片化一定不是意味着低端化,无价值化。其实碎片化,只要有价值,为什么要长篇大论,碎片化的形式挺好的。深刻、深度、价值跟新媒体、碎片化这种形式的结合,我认为这几个元素之间怎么结合,这取决于我们输出的内容到底有没有价值。如果是特别有价值的,无数碎片组成的长篇大论,我认为它依然是有价值的。如果看似很深度,很有价值的文章,把它解构之后发现一文不值,我觉得它的价值还不如碎片化来的直接一点,大家至少知道没有浪费太多时间。


所以我认为是否碎片化不应该成为文化的传播价值、深度、系统的评价体系。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应该把形式放在内容之后,只要内容有价值,只要我们用心的输出,内容一定会产生它必要的价值,包括我们现在看似一些硬性的指标,比如阅读量、转发量、被关注度等等。我认为从长久而言,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会一直被淹没,这个内容真的是负责任可能更关键一些。


新媒体的应用是一个技术活,也是一个需要动脑筋的事,但是内容足够好的话,我觉得先产生内容,再考虑形式,再考虑传播,应该是这样一个排序。


特别像吃爆米花一样,你愿意把玉米做成一个爆米花,还是打碎之后一粒一粒吃,放在看电影的盒子里吃,这是怎么好吃怎么来。说不定以后去电影院看电影里吃的爆米花不是放在盒子里,就是整棵玉米整个给它炸开了花。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好不好吃。



`Q9---


|  蓝莓会市场VP章茜:

先考虑内容,再考虑形式和传播,get!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提出要“互联网+文化产业”,拙见有哪些布局?您期望的拙见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什么?

 

|  田延友:

今天还在和朋友讨论软文化或者软实力的硬着陆问题,他们比较困扰的是根本没有文化,怎么着陆,怎么都没有着落。我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这种软财富应该是未来我们国家也好,包括我们目前在创业或者在二次创业阶段,应该看到最有价值,最值得做的事业。就像美国有人说参观美国的制药厂,看到首先是看到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而不是厂房。而在中国你去参观的药厂,你首先闻到的是刺鼻的药味,有化学制剂的药味,然后看到大面积的厂房。如果你看不到厂房的话,可能意味着它没有生产车间,它是一个皮包公司。但是在美国,它的科技,它的研发,它对文化的输出可能成了一个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它最重要的盈利点。


我们讲的文化、软实力、软财富,包括文化价值的还原,包括商业价值的重塑,包括文化价值跟商业价值之间的连接,这些内容如果一旦打通,前途不可限量。在某种意义来说,用我们的文化和我们找到完全可以复制的理念,以及包括我们对文化影响力的整个判断,只要我们找到一个好的传播方式,就能快速复制,这也是我们拙见未来的发展方向。生产内容、提炼思想、传播理念,能够重塑文化的价值,能够真正让我们更多的关注拙见的人,或者与我们一起同行的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看到我们也能做出像其它国家那样,甚至超出他们标准的,具备完全有竞争力的文化附加值的产品。

 


`Q10---


|  蓝莓会市场VP章茜:

重视粉丝的感受,你是如何看待大数据对文化产业创新及文化产业用户体验的价值的?

 

|  田延友:

大数据是一个非常有战略意义的,大家都在讨论的东西,我认为大数据会有不同发展阶段,但目前只能是掩人耳目,甚至是添乱的阶段。很多数据的采集本身就有问题。另外,我们现在无法用一个平台采集所有人在数据方面的消费习惯,因为我们消费群体的基数太大了,数据技术不够大的话,就不是大数据,基数够大的话,成本就很高,而且数据随时都在更新,所以大数据到底有什么用处,我目前还搞不太清楚。但是它对用户体验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它的合理性、科学性,它的威力就能发挥出来。




到目前为止,我认为大数据在方向的指引上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对解决方案的梳理输出有什么用处,我不知道。大数据现在还是一个被应用的阶段,被应用可能也是被某一类群体或者某一部分人群体应用,我们未必是这个群体的受益者。我觉得未来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应该是做小数据,大数据太宏观的东西不应该是我们所有人都去关注的。


如果把用户体验和价值放在一块,我认为也未必需要大数据这么复杂化的去指引。就像我们去一个餐厅,我们喜欢什么,我们整个的喜好,我们的需求,只要这个餐厅足够用心的话,它足够满足我们。当然,从行业,从产业,尤其上升到产业链,包括资本和产业结合到一起的这样一些战略性的决策、方向性的选择而言,大数据当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Q11---


拙见的文化、商业理想:灵魂应该在低洼处

|  蓝莓会市场VP章茜:

在商业领域的迷茫让您回归本真,那拙见的文化理想和商业理想是什么?

 

|  田延友:

拙见的文化理想和商业理想,可能文化理想在先,商业理想应该在商业领域去实现。如果说用文化的这种工具化,情怀的工具化,把文化当成一个纯粹赚钱工具,它肯定不是一个首选的,或者未必是一个最可控的投资目标。但是如果是作为文化理想,能够得以实现,我相信它的商业理想也会随之得到一个圆满的补偿或者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拙见的文化理想应该是还原文化的价值,就像我刚刚讲,要么我们夸大了文化价值,想当然它可以无所不能。要么很多时候我们也低估了文化价值,因为我们不知道文化到底在哪些领域里,或者它应该放在商业或者我们生存这个环境的哪一个维度里,文化没有一个设定的系统的,或者我们认为绝对正确的指引。能够把所有的文化价值得以还原,同时能够在某种意义上找到真正灵魂的21克的思想价值,到底它的可用之处在哪,它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当跟这么多的名人、有影响力的思想者,一些大咖交流之后,我发现可能未必每一个大咖,每一个我们远观过去特别不得了的人,他真的有属于自己的灵魂,因为们的灵魂已经多频次的被不同场景、事件、群体、空间已经稀释的差不多了,或者他们没有时间去关注灵魂,甚至他们自己在文化圈子里也没有时间深度的研究文化,他们在消费文化


在这种情况下,我提出灵魂应该在低洼处,可能在普通人身上,可能在那些真正懂得生活,懂得文化不是拿来应用的工具的人身上。它是一个如影随形的,能够潜移默化的,能够真正改变我们的思维和生活质量的,一个可以触碰到的有价值的内容,这是不可获缺的,这样一个理想还在摸索过程中,在逐步的完善实现。我相信这个文化理想在实现过程中,商业理想基于原来在商业领域里的一些经验能够有更多的实现可能,这个难度系数会越来越低,我相信是这样。

 



▼自由提问时间:

====================================


`Q12---


拙见的从前、现在、未来

|  翼狐网市场总监侯佳铃:

田老师,创始时,现在以及未来拙见想做些什么,为谁而做?

 

|  田延友:

最开始创建拙见的时候,我觉得是为我自己而做,我自己是迷茫的、想寻求答案的,我不希望我的答案是从我商业类的客户和合作伙伴那得来的,因为我们有利益关系、合作的姻缘,不可能找到我真正想要的答案。在商业环境里面,你无法找到真正特别纯粹的,你想要的很多东西的结果,因为类似于缘木求鱼,因为那个基础和平台在那。


现在而言我个人感觉是为我的粉丝,参加过拙见,对拙见高度认同的这些朋友,虽然他们没有在金钱上给我太多支持,但是这种参与者对我的鼓励,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他们想做的事,但是没敢做,或者没来得及做,或者未来肯定会做,我有这样的耐心,现在是为这些人做。


未来还是为我自己。我们总要有些东西要传承下去,未必完全通过著书立说的方式,把别人的想法激活,给别人一个提示。我们拙见就是做那个在紧急状况下拉响报警器材的那个人、提醒别人过马路的时候按喇叭的那个人,让别人知道有危险,或是提醒别人回过头来看一下你原来值得关注的人和方向,我觉得未来也是这样一个状态。


从拙见公司运营角度来说,下一步会随着资本的运营、团队的壮大,拙见会走到一个非常规范的状态。

 


`Q13---


|  Cat:

田老师,刚才您提到的“初心”,从14年到现在,您的初衷有变化吗?是否坚持初心呢?

 

|  田延友:

关于初心的问题,有变化,在最开始我不确定这件事会不会坚持去做。在做第一场的时候,我并没有完全的规划未来用什么样的频率在什么地方去做,所以才有像去年去到北极点,去到南极点,去到新疆,包括去年做抗战胜利70周年等探索,用文化发声,在那样的大事件里,拙见不应该缺席,因为它有担当。虽然未必有太高上坐率,未必有像其它娱乐类的文化类的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但是我觉得这些人更值得去关注。从这个角度说,初心还在,但是有调整,有波动,但是目前来说,应该是越来越坚定。


目前拙见整个走向,目前拙见运营的状态和目前拙见在关注文化领域里的各个年龄段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心目中的成象、体验越来越具体,越来越为大家所熟知,所接受,甚至所期待,这是我的一个使命,应该把它踏踏实实的做好,不负众望。

 


`Q14---


新媒体已让90后成为社会的引领者,须灵魂放缓,脚步加快

|  卢彦山:

拙见对现在90后,95后乃至00后的文化解读看法是什么?对这部分人群的灵魂提升有什么好建议?会怎么做?什么时间?

 

|  田延友:

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还是挺心虚的,因为我不是90后,也不是95后,更不是00后,所以无法做到感同身受。我也特别讨厌好为人师,我认为现在所有称为导师级的人,多半是骗子,多半是在原有领域里做的不太好的,混不下去的,被迫跨界的一些人。


我认为你不一定要听太多人的建议,包括我的建议也不一定正确。但是我的一个直观想法就是:打破年龄的界限,现在的90后、95后、00后,不能把自己当成年轻人。因为你们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主体,我个人感觉至少在思想上面,比如你们的灵魂走到了脚步前面,你们很多意识、想法已经走到了整个时代的最前沿,因为借助于新媒体,你们已经是一个引领者了。这是一个特别难得的绝佳好事,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危机。如果说有什么建议,我觉得可以让灵魂放缓一些,能够让脚步加快一些,把这两点做一个结合。


从拙见的设计而言,我们要找到95后、00后这样真正有想法的一些人,他又不是娱乐界的,创业这个角度来说,没有10年,8年,你很难判断他是创业成功的,因为它能活多久,你不知道。有机会的话,近期我们组织一些95后、90后、00后作为主讲嘉宾的分享活动。


灵魂的提升,灵魂就像脑细胞一样,它原本就在那,它不需要提升,你只要关照它一下,时常跟自己对对话。另外,勿忘初心,想想干这事的意义是什么。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什么使你与众不同,你做这件事情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方向和结果,就OK了。



`Q15---

 

如何推广公众号

|  大文创资本论-我即是宇宙:

田老师,作为一个刚起步的文创公众号,如何去营销推广自己?

 

|  田延友:

没有万事俱备的创业项目,你不要指望所有东西都想好了再起步。你真正认准了一个方向,边做边完善,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人给你支持和提醒,也许会把你原来简单的非常初级的设想变成一个非常宏大的梦想,或者是一个工程,甚至会成就一个产业。


干吗要去运营和推广自己呢?自己安安静静做一个旁观者,不是挺好的?等到所有的旁观者都躁动起来,都离开座位的时候,整个剧场就剩你的时候,你就会成为主导者、创造者。所以别着急,营销是先把自己做好,然后耐心等到最后。

 


`Q16---


关于宗教信仰

|  卢彦山:

对宗教文化信仰,您的观点是什么?

 

|  田延友:

我个人没有宗教类的信仰,但是我觉得文化信仰一定要有。另外我想分享一下拙见嘉宾孙维新教授关于宗教问题的观点。他说:“在过几百年之后,谁能知道宗教和科学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呢?”所以我觉得在有些问题上我们可以不求甚解,只要按照自己的本心,把一些最简单的原则和底线能够坚持住,按照这样一个方向,从最简处入手,应该就能看到你最想要的结果。


因为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我不知道宗教和文化应该用什么方式给人力量,但是文化的力量我知道,就是坚持着,然后把我们自己认为完全正确的、不折不扣的原则确定好,越简单越好,这些原则确定好之后,就能看到这个真相。在《金刚经》里讲凡有所相,皆是虚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东西最后都会幻化成最简单的东西。

 

 

`Q17---


关于内容原创保护

|  周晓帆:

田老师,国内原创作品应该如何去维护好自己的专利呢?应该着手从哪个渠道推广呢?

 

|  田延友:

你应该把你能想到的:商标,商业渠道,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等等,从多维的角度设想你被侵犯的可能性有哪些,你最怕的有哪些,做一个排序,然后逐一的可能就会有对应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从技术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传播角度来说,你要找一些大的平台。现在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专利产品或作品,如果能够跟特别信赖的平台快速对接,会比单打独斗好很多。在这个过程当中,另外一个最重要的解决方案就出来了,你的合作伙伴销售、代理你原创的产品,你就要具备专利保护才能防止在合作过程中不会被其他人认为是侵别人的权。所以他会提醒你,这三个层面如果都能关注到,应该就能把你的问题解决了。

 


`Q18---


关于文艺青年

|  蓝莓会商务经理——海波:

田总,您是文艺青年吗?当代文艺青年该如何存在?

 

|  田延友:

文艺青年这个概念,我跟好多朋友也交流过,我也不懂需要什么样的资质才能被认定是文艺青年。我希望我的生活当中既有文艺的气质,也有青年的激情,我姑且就算是吧。


如果具备文艺的素养,青年的心态,同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文艺青年不应该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边缘人,在个性上,在整个的思维方式上,可以做一个旁观者。但是融入这个社会里面去,真的要把文艺青年自身的符号化要给它淡化,就像每个人都有情怀,每个人都是他领域里面的文艺青年,所以我们要懂得互相尊重。同时,我们作为一个兼容并包的大文艺青年的概念跟别人交流,或许会更好一些。

 


`Q19---


|  思思:

田老师,在拙见的推文里有看到8月28日年度盛典的预告,这个活动和我们最近能看到的拙见的活动有什么不一样吗?

 

|  田延友:

拙见和拙见家的区别也就是把828广州大剧院的活动和我们在浙江演艺中心举办活动的区别。828的嘉宾成熟度、影响力会更厚重一些,可能他们在圈子里面的被公认的认可度会更高一些。像陈丹青、龙应台等都已经不是我们第一梯队里的嘉宾了,大家可以想象到828这场我们请的嘉宾的重量级和影响力。

 


`Q20---


|  滴滴中建媒介:

田老师,上个月参加了一场拙见的活动,收获了很多,想请问一下我们企业是否能够获得与拙见合作的机会,为文化的事业尽绵薄之力?

 

|  田延友:

怎么样为文化助力的问题,当然如果有可能的话,滴滴能够携手拙见,我感激不尽。有太多这样的选择,现在关注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关注文化价值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真正懂文化的人越来越少,因为大家都在研究价值,没有太多的研究文化,我也是一个初学者,也是从14年之后才真正的走上这样一条道路,我唯一庆幸的是我有这么多嘉宾的支持,有我专业团队的跟进支持,如果有可能,我们愿意用一种特别开放的状态,跟每一位朋友和愿意推动文化发展、愿意共同见证文化价值的人一路同行。


目前来说,我们的活动基本都会有些朋友的支持,无论是从企业的角度,还是从个人的角度,都在为拙见增值,让我们走得更踏实,走得更远,心存感激。


| 嘉宾介绍:


田延友先生 (Mr. Genghis Tin)             

拙见总策划/出品人;

多个城市媒体宣传顾问及城市营销规划总顾问;

====================================

2002年田延友入选中国财经Money人物,个人创业经历被北大MBA选入课程案例。他同时担任国内外多家商学院的营销战略管理顾问,并成为多所学院特聘客座教授。


2014年5月,田延友进军文化界,创立拙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为“拙见”总策划/出品人。“拙见”邀请文化、艺术、思想、科技等领域的大家以21分钟演讲的方式分享独到见解,输出有影响力的价值观。


| 本期主持:

蓝莓会市场VP兼CMO 章茜


·往期精彩内容·

————  点击文字链接,即可查看相关详情  ————

2016年新闻公关月历表

新浪葛景栋:门户不老 · 新浪更新!| 群访

小米公关总监刘飞访谈:公关的取胜之道


[扫一扫]蓝莓会订阅号、APP


中国领先的品牌公关与营销传播高端社群,

致力为营销精英提供学习、

交流分享与跨界合作

的资源分享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