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到了得这种病的时候了,泰安的家长要警惕啊!

2016-05-14 齐鲁晚报今日泰山


这几天,小编同事听幼儿园老师说,幼儿园群里请假的家长最近多了起来,不是发热,就是起疹子,一请假就是好几天。


前几天哥们也说,自己两岁的儿子突然发起烧来,起初以为是变天惹的祸,在家吃了几天药后虽有所减轻,但一直没好利索。无奈,我这哥们两口带儿子到医院检查,医生发现,孩子的口腔和臀部已经有了水泡,肺部也受感染。经过检查最终确诊为手足口病,好在经过治疗,男孩的病情好转了。


一看新闻,原来才知道国家疾控中心已经通报了,近期手足口病又到了高发季节,甚至有重症患儿因此死亡。


记者从泰城多家医院了解到,近期,手足口病患儿逐渐多了起来,有的医院一天收治四五个也是常事。不过,好在基本没出现重症患儿。


手足口病爱找谁?


每年 4~6 月是手足口病高发季节,这个病主要侵犯 6 岁及以下的学龄前儿童。


所以,现在就是高发季节!无论宝宝以前是否得过手足口病,如果他正在上述年龄范围内,曾经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待过,或正在上幼儿园,可要特别注意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以下的孩子更容易中招,病毒种类也很多,其中,肠道病毒中的EV71型容易导致重症,使患儿出现心肺功能衰竭,死亡率高。肠道病毒有很强的隐蔽性,5岁以上的人感染病毒后,绝大多数没有临床表现,但是也会传播。


和其它病毒不同的是,手足口病病毒的抵抗力较强,在4℃条件下,这种病毒可存活一年以上。


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也就是说,感染病毒后,孩子会产生免疫力,但是仅对同种病毒有免疫力,如果二次发病感染的病毒种类不用于一代,孩子则可能再次感染患病。


肠道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密集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孩子感染后,大部分都是轻症,一般可以自愈,2岁以下的儿童患重症手足口病的概率较高。这类病毒主要从患者的粪便中排出,排毒时间长,一般情况下患者痊愈后,粪便排毒可持续3-5周。


由于手足口病传染性较强,发现手足口病后,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病毒会迅速扩散,后果不堪设想。


死亡事件有多起!


因为手足口病延误治疗而死亡的悲剧,之前发生过多起。2015 有统计显示,我国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达 1 280 万例,死亡 3296 例。


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是两种分型的的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 A16 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 71 型(EV71)。前者引起的症状轻,后者重。


虽然发生重症的情况很少,但是基于发病数量大,所以也是不能忽视的;再说了,重症的情况放在任何一个孩子身上,家长都是很难接受的。


因此,及时发现手足口病,这是所有家长应该注意的。


手足口病长啥样?


在被感染后,手足口病一般会潜伏 2~7 天,潜伏期没啥明显症状,然后就突然起病。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与感冒非常像,一般也会有发热、咳嗽、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多数患儿体温会在 38 ℃ 左右,且由于口腔溃疡,患儿会出现流口水、拒绝进食的情况。


但手足口病最大的特点是,宝宝还会出疹子,而感冒并不会。它引起的疹子是一种透明的水疱,主要集中在手、脚、口腔和肛门周围,疹子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严重的患儿甚至会发生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严重的病例进展很快导致死亡。


怎么预防手足口病?


对于手足口病,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得了之后会发烧,手脚部会起疹子,专家说,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手足口病多为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38℃以上,口腔黏膜、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有的患儿不发热,仅以皮疹为主要表现。”专家介绍,还有的患儿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很多,稍不注意就会染上病毒。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急性期患者咽喉部的分泌物以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饮用或使用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手足口病关键在于预防,因此家长和学校应注意看护,防止手足口病找上门。


主要预防措施: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孩子洗手,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患者的唾液、痰液、呕吐物、粪便等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同时消毒便盆;孩子的餐具可煮沸消毒,衣服、被褥、尿布等可暴晒或洗烫消毒;根据玩具的材质用暴晒、消毒液浸泡等方法消毒。除此之外,家长还要勤开窗通风,接触孩子前、换尿布、处理粪便、呕吐物后要洗手。


另外,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