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籁之声》节目研讨会在京举行! 传承民族音乐 传播民族文化 彰显文化自信!

2017-02-23 东南卫视


2月23日,大型民族音乐真人秀《天籁之声》节目研讨会在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隆重举行。



《天籁之声》这档节目

一直以来把致敬传承

促进民族音乐的融合与发展作为初衷

通过音乐人的重新演绎

将民族音乐赋予新的灵魂

传达出民族音乐内涵的深刻“人情”

这样一档专业、专注的民族音乐盛宴

受到业内人士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广泛关注



今天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教授、中国社科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电视节目模式研究专家冷凇、东南卫视总监陈加伟、海峡卫视副总监方少勇、百集专题纪录片《民族文化之旅》总制片人、北京天成嘉华文化传媒董事长张爽、百集专题纪录片《民族文化之旅》总策划、中国唱片总公司原党委书记赵大新、百集专题纪录片《民族文化之旅》总撰稿、国家民委原经济司巡视员王铁志、《天籁之声》节目音乐总监谭伊哲、总策划武毅、艺人代表哈雅乐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副主任肖党荣、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副巡视员任乌晶、以及来自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等30余家媒体记者、共50余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这次《天籁之声》研讨会

各领域的专业人士

到底对《天籁之声》这档民族音乐节目

有何专业意见和看法呢?

让小海鸥献上

今天研讨会上的精彩内容!


《天籁之声》获业界和学术界高度认可

喻国明、胡智锋、尹鸿、冷凇等四大权威专家联合发声


《天籁之声》是由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指导,东南卫视、海峡卫视联合北京天成嘉华文化传媒共同出品的大型民族音乐真人秀节目。《天籁之声》与大型民族文化百集专题纪录片《民族文化之旅》一起于2016年9月13日启动,2017年1月26日起在东南卫视、1月28日起在海峡卫视首播。节目自播出以来,收获了非常好的口碑和影响力,得到了业界、学术界、媒体和观众等多方面的好评,特别是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喻国明、胡智锋、尹鸿、冷凇等四大权威专家,对《天籁之声》更是高度认可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教授在看完《天籁之声》的节目后就在朋友圈里主动为这个节目发声点赞,他在研讨会上表示:


《天籁之声》节目的确是出品单位一个有眼光,有勇气的行动。大家都觉得现在是一个流行文化、娱乐文化占据人们视听的时代,但是我们有这样的眼光和勇气来做《天籁之声》这样一个貌似不太讨好的事情,而且事实上还做的很讨好,这就说明是有眼光的。从大家对《天籁之声》节目的肯定也可以看出,文化寻根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社会发展形成经济自信之后,培养文化自信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同时喻国明教授也指出,作为一档民族音乐真人秀节目,《天籁之声》接下来要解决三大问题:一是如何找到经典与当今大众需求的最大公约数;二是走向世界要解决如何跨越国际文化市场的门槛的问题;三是网络时代经典传承要解决“渠道中断”、“表达失魅”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教授对《天籁之声》节目的评价是:


“三个有”和“三大价值”,三个有是指有情怀、有智慧、有价值。而三大价值则是指政治价值、文化价值、传媒价值。胡智锋教授认为:从长远来看,中国这种丰厚的民族文化,本身就是文化多样性的一个载体,我们自身的文化多样性在未来恰恰是对整个人类的文化的创造创新和可持续性的一个保障。《天籁之声》带着传承和传播民族文化的使命,已经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很值得期待它后面有更远的路去走,会产生更好的效应。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教授认为《天籁之声》最重要的就是体现了文化担当。


“现在我们电视平台基本上被市场的单一逻辑推动的比较厉害,有时候文化建设、文化建构的逻辑可能在里面起的作用比较小,但是现在《天籁之声》这个节目,我觉得是当前中国电视界的一股清流,无论是风格、唱法,和它体现出来的文化要素,都体现了一种文化担当。”


中国社科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电视节目模式研究专家冷凇是本次研讨会的嘉宾主持,他认为:


“《天籁之声》以不落窠臼的苦心孵化、不忘初心的文化坚守以及不负真心的国际定位打造了一档原创的、民族的、艺术的同时也是世界的综艺节目,真正的改变了音乐类节目的创作方法和观众的审美期待,让音乐类节目走出热闹喧嚣”。


《天籁之声》致敬传承,唱响经典

让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更入人心

《天籁之声》作为一档大型民族音乐真人秀节目,它本身“原创+民族,创新+传承”的节目理念,使节目一经播出就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其在节目形式上的创新以及对于民族音乐的致敬和传承在当下音乐真人秀节目中独树一帜。



龚琳娜、腾格尔、萨顶顶、斯琴格日乐、戴荃、央吉玛、哈雅乐团、阿鲁阿卓、张惠春等15位各民族歌手齐聚《天籁之声》节目,这些音乐人在各自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融入现代流行元素,打造出全新的视听盛宴。



哈雅乐团的代表全胜讲述自己创立乐团的初衷——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坚持,也因此感谢《天籁之声》节目组的真诚和对民族音乐的坚守。“这个节目是真正的可以走在世界的前沿,真正的可以代表中国声音的节目,我希望以后这个节目能够走向全世界。”



著名音乐人谭伊哲作为《天籁之声》节目的音乐总监,在他看来,《天籁之声》最可贵的是在音乐最本质的内核上进行的创新改编。“一切都服务于我们的民族灵魂,”同时,他也主张在节目中实现“民族大融合”,“民族音乐融合了,那在世界上也就能够实现融合。”


《天籁之声》节目在原有民族音乐的基础上,通过任务发布、歌手再创作等仪式感极强的方式,展现出对于原创民歌的一个完整的孵化过程,不同于以往民族乡土气息浓厚的民族音乐节目,《天籁之声》还通过灯光舞美以及时尚酷炫的节目包装向观众、向世界展示出现代时尚的中国风。此外,节目更是将民族文化与综艺手段进行嫁接,用大众化的手段去展示和传承民族文化,试图用音乐这种最具表现力的因素去让民族文化真正走进每个普通人的心里。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些民族歌手连同他们带来的民族歌曲,都不属于大众的范畴,但看过《天籁之声》节目之后,观众会发现民族音乐与生俱来的魅力让一切小众之谈变为妄谈,一次不带“偏见”的聆听即是给自己一次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机会。


传承民族音乐  传播民族文化

《天籁之声》彰显文化自信


《天籁之声》节目作为一档民族音乐类节目,得到了国家民委的大力支持,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更是以指导单位的身份为节目提供了全程指导。民族音乐作为中国音乐发展以及创新的基石,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不论是在唱腔、演奏乐器、演奏形式上,都体现了人类艺术创造力的多样。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拥有具备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之魂的重要表现,而且中国多民族的特点决定了其民族音乐种类的丰富,每一种民族音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保存价值。


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副巡视员任乌晶在研讨会上表示:




《天籁之声》节目组的责任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天籁之声》中民族音乐的改编体现了时尚感,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是让民族音乐更加易于流传。而接下来,节目还应该担任更重的责任,“虽然是一个大众娱乐的节目,但还是承担着传播文化的责任,一定要有文化内涵,要有文化底蕴,我觉得《天籁之声》在这个方面还要继续做的更好。”


都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天籁之声》舞台上出现的龚琳娜、萨顶顶、哈雅乐团、克尔曼等民族音乐人都以自己音乐作品中的民族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天籁之声》也是第一个让自己的节目海报登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的民族音乐真人秀节目。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副主任肖党荣在研讨会上称赞《天籁之声》“众声喧哗里内观独步者之一”,“醉梦浮华里清音独奏者之一”,节目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好。



可以这样说,《天籁之声》是当前电视综艺节目里,党和国家文艺方针政策的生动实践者之一,已经和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站在了一起,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用自己的行动和探索,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挥洒耕耘。福建东南卫视、海峡卫视与中央电视台同声相和、同频共振,为广播电视贯彻落实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积极而有效的实践,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和示范意义”。


肖党荣说,“如果说几年前电视文化节目的出现,是无意识的自发行为,那现在的《天籁之声》和《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就是理论上清醒之后的自觉行动,是贯彻落实中央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先行者和优秀代表”。希望《天籁之声》等优秀传统文化节目,深挖广拓、研究规律、做出特色,用独特的奏鸣,鼓荡起更多更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针对《天籁之声》这个节目,东南卫视总监陈加伟在研讨会上表示:



希望在大家的帮助之下,这个节目不仅仅做一季,将来还能继续做下去,通过电视节目把中国最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展现给全世界。




传承民族音乐

致敬经典

  让我们一起期待《天籁之声》这个舞台

将带来的无限可能和惊喜吧!

每周四晚21:10东南卫视

每周六晚21:00海峡卫视

与你相约

大型民族音乐真人秀

《天籁之声》




本节目由名膜壹号&蒂花之秀联合冠名播出


本节目由修正药业首席特约播出


东南卫视官方微信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