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七十载 翰墨香满城│纪念石家庄日报创刊70周年

2017-11-18 燕赵晚报 燕赵晚报


70年前,关内第一张城市党报——《石家庄日报》,在战火的硝烟中诞生了!回望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她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风雨历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她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征程……

70年沧桑巨变,《石家庄日报》见证的不仅是燕赵大地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和荣光,更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半个多世纪的生活变迁和心路历程。

▲图为创刊号(1947年11月18日)。

▲图为毛泽东同志的文章发表在《石家庄日报》上。

▲图为1954年排字车间工人正在排表格。 

从硝烟中走来的关内第一张城市党报,与《人民日报》同根同源。

这是历史上第一张《石家庄日报》,当时,她叫《新石门日报》。报头下,一行小字清晰而醒目: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一月十八日(1947年11月18日)。

这是一个还弥漫着抗战硝烟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一纸油墨飘香石家庄的大小街巷、乡间阡陌。从此后的每一个清晨,我们就用这种方式,与石家庄人民一起走过。

翻开那些年代久远、已经发黄的《石家庄日报》,带有浓重年代气息的一件件陈年往事赫然在目,历史倏忽间又回到70年前。

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宣告解放,事前在解放区就已确定好的报社社务委员会人员随同新组成的中共石家庄市委迅速进入市内。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报社工作人员一边接管原国民党统治时期发行的《石门日报》《前锋报》《新生报》《建国日报》和《黑白画报》等报社的人员和设备。一边积极紧张地创办石家庄解放后的第一张报纸——《新石门日报》。地址就是利用桥西华安街6号《新生报》旧址。

这是一个不大的四合院,北房为编辑部,西房为排字房,南房有一架破旧的十六页印刷机,依靠手摇印刷。在如此狭窄的小院里,一下子开进这么多“文八路”,着实显得十分拥挤。但大家二话不说,立即动手垒锅做饭。因锅小人多,进城头一天只吃了一顿半生不熟的小米干饭。饭后,又立即投入到紧张的编报工作,直到深夜,才解开背包,在地板上睡到天明。在敌机不断空袭和暗藏敌人的骚扰下,全体工作人员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团结协作,用一台平台印刷机、一台手摇铸字机、一台字架和晋察冀日报社来石人员携带的铅印器械、电台等简陋设备,利用蜡烛照明排版,在这样简陋艰苦的条件下,筹备创刊中国共产党解放的第一个大城市的报纸。

1947年11月18日,石家庄刚刚解放6天,百废待兴。新生的石家庄渴望着党的声音,《石家庄日报》的前身《新石门日报》在胜利的凯歌中应时而生,由此成为关内第一张城市党报,在中国新闻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如今,手捧散发着墨香的《石家庄日报》,红色的报头端庄大方。“石家庄日报”几个字,笔道清新俊朗、遒劲有力。由邓拓亲笔题写的这个报头自1948年1月1日开始使用,中间曾停用一段时间,1984年又重新恢复使用至今,《石家庄日报》也成为目前华文报纸中唯一的由邓拓题写报头的报纸。

《石家庄日报》与邓拓有着深厚的渊源。早在筹备创刊之时,时任《晋察冀日报》社长兼总编辑的邓拓不但对《石家庄日报》给予了人力上、物资上的大力支持,而且对办报的同志讲了许多很有指导意义的话。《石家庄日报》由《晋察冀日报》派生而出,两者有着母子般的血缘关系。而《晋察冀日报》又是《人民日报》的前身之一,所以《石家庄日报》与《人民日报》同根同源。

▲图为现代化印刷设备。 

▲图为新建成的位于正定新区的传媒大厦。 

创办河北省第一张晚报、第一张老年报,写下难忘的奋斗史和成长史。

“新闻,是历史的第一份草稿。”70年来,石家庄日报人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在忠实地为历史写下“第一份草稿”的同时,也为自己写下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和成长史。

70年前从山沟踏着硝烟进城的二十多名办报人员,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包括从采编到经营、从技术到管理的党性强、业务精的千余人的新闻产业团队;70年前护厂工人冒死从敌特的八颗手榴弹下夺来的一个小小的四合院,几经搬迁和改造,今天,已经生长成昂然矗立的新闻大厦和鸟语花香的文化科技产业园区;70年前的一张4开4版报纸的小报社,今天,已经发展成为现代传媒集团……

巨变背后饱含着报社人的孜孜探索与不懈追求,饱含着报社人顺应时代需求,不断改革创新的精神。1979年,随着石家庄市改为省直辖市,原《石家庄日报》城市版、农村版这两张报纸分为两家报社,分别出版《石家庄日报》《建设日报》,前者为市委机关报,后者为地委机关报。直到1993年石家庄地委与石家庄市合并,《建设日报》与《石家庄日报》随之合并。

1984年10月1日,《石家庄日报·晚报版》创刊,这是河北省第一张晚报,1992年1月1日更名为《燕赵晚报》。自创刊之日起,《燕赵晚报》始终坚持面向都市百姓,服务主流人群,关注社会焦点,反映民生民情,传播现代文明,集可读性、服务性、实用性为一体。

“我有幸在报社工作了18年,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报人,我很骄傲。”在老报人曹孜(曾任石家庄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心里,与《石家庄日报》一起走过的那些日子,有太多难以磨灭的记忆:组织《石家庄日报》创刊四十年的社庆活动,组织指挥了沉绿湖英雄群体事迹的报道,力主晚报创刊、恢复邓拓手书报头,引进激光照排、率先自办发行……这些都让曹孜主政时期的报人之路格外耀眼。

1999年9月10日,石家庄日报社网站正式开通,这是石家庄市唯一被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授予新闻发布权的网站,也是河北省首家开通的传统媒体新闻网站。2004年5月,网站正式更名为石家庄新闻网。2006年3月,开通英文频道,为中国网盟成员,目前拥有30个独立频道,200多个新闻栏目且具有互动聊天、视频访谈、论坛等多种功能,是一家专业化多媒体综合新闻网站,日点击量十余万人(次)。

2004年6月,石家庄日报社再一次敢为人先,以敏锐的洞察、超前的眼光创办《燕赵老年报》。作为河北省唯一的专门为老年人量身订做的报纸,她从一诞生就受到广大老年朋友的支持和关爱。创办13年来,发展势头强劲。 

▲图为报社产业园。

 图为新闻大厦。

七十年,不忘初心、开拓进取,记录城市变迁,成为城市珍贵年鉴。

在创刊之初,同时作为新华通讯社石家庄支社,《石家庄日报》一次次将党的声音和人民军队胜利的喜讯传递到华北解放区的各个角落。《石家庄日报》曾在重要版面刊登过毛泽东同志的《将革命进行到底》、七届二中全会报告等重要文献的始发稿,详细报道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胜利的消息,开国大典的盛况等重大历史事件。在那个特殊年代,《石家庄日报》对年轻的共和国来说也有一定的典籍作用。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纺织系统劳动模范杨俐瑛、仇贵锁的系列报道,为广大读者所称道,此后,这二人成为石家庄家喻户晓、人人争相学习的典型;改革开放初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石家庄日报》做了大量有关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商品生产、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其中对王德恒英雄事迹的连续报道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场深刻而伟大的社会变革,也在《石家庄日报》得到充分报道,报纸积极宣传石家庄市的改革开放成就。

70年来,燕赵大地发生了多少惊天动地的变化,《石家庄日报》及其子报、子刊就见证了多少振奋人心的历史瞬间:民心河通水、城市高速路通车、铁路穿城入地工程的实施、滹沱河通水、新火车站投入使用、地铁通车投入运营……这片大地的每一次律动和改变,都有我们的陪伴与见证。

适应市场需求,勇于改革创新,努力从传统报业变身现代报业传媒集团。

面对全传媒复合时代的到来,石家庄日报社积极应对,大力推进新媒体建设,除石家庄新闻网外,晚报社区网、燕赵手机报、户外视屏传媒、出租车移动视屏传媒等新媒体相继诞生。

在媒体融合发展上,不断探索研究,实现了新的突破。使用“两微一端”等新手段开展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有效弥补了传统媒体在时效、容量、互动等方面的不足。目前,报社(集团)共有4个官方微博,26个微信公众号,3个手机客户端,各类粉丝730多万人,微博、微信的图文阅读和分享转发量持续攀升,粉丝数量快速增长,石家庄新闻网和燕赵手机报等新媒体,日点击量和订阅量达13万多人(次),11块LED户外视屏分布主要街道路口,出租车移动视屏安装在全市6710辆出租车上,遍布大街小巷,形成了多种传播形态共存互补的现代化全媒体矩阵。这些都有效弥补了传统媒体在时效、容量、互动等方面的不足,有机构成了市委舆论导向对全市人民的无缝隙覆盖。此外,燕赵晚报和ZAKER强强联合,共同运营ZAKER石家庄频道,借助新媒体先进技术和平台支持,进一步扩大了传统纸媒的传播力、影响力,实现了新老媒体融合的全新尝试和有益探索。

如果把70年来的新闻纸连在一起,那将是一部描绘石家庄沧桑巨变的恢弘史诗。其中,有决策者的高瞻远瞩,也有普通百姓的真诚善良;有振奋人心的重大历史节点,也有让人心生温暖的石家庄故事;有时代的最强音,也有穿越岁月永恒不变的精神力量。 

如今,站在岁月的滩头深情回望,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片火热土地的每一次前行,我们都不曾错过。

飘过70年的墨香,是回眸,更是起航……

(本版照片均为 资料图片)

文│石家庄日报记者 李莉雅


来源:石家庄日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用H5来为石家庄日报创刊70周年送上祝福吧!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石家庄日报
石家庄日报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