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命之重 医者之仁丨追忆“不打针爷爷”胡皓夫教授

2018-01-29 燕赵晚报



小患者们称他“不打针爷爷”,家长们称他“真正为家长着想的专家”;他唯一的乐趣是给孩子们看病;即使在病床上,他也念念不忘儿科事业。他,就是全国知名专家、河北省儿童医院名誉院长胡皓夫教授。1月24日,全国著名儿科专家胡皓夫教授因病抢救无效于当日6时56分在石家庄逝世,享年88岁。老人走了,但他的事迹激励了无数中青年医生,大家表示要以胡皓夫教授为榜样,服务病人、无私奉献。


(国务院为胡浩夫教授颁发的证书)


连夜乘高铁赶来,只为见老人最后一面


“18年前我孩子经您医治,由原来误诊可能会终身残疾变成身体健康、青春亮丽的18岁高三学生,你的恩情永世难忘!”


“很早之前就知道有一位不打针爷爷,感谢,感谢您的呼吁,直接或间接拯救了孩子们,让他们免受肌肉注射的痛苦和伤害!”


“为这样的好医生点赞,愿您在天堂享受安宁!希望有人继续您生前的脚步,有更多的儿科好医生!”


  ……


1月24日,胡皓夫教授去世的消息在网上传出后,网友们纷纷留言悼念。


1月26日,寒风中,石家庄市殡仪馆永安厅外,胡皓夫教授的家人、学生、同事、患者等社会各界人士300多人手持白花排着长队,前来送“不打针爷爷”最后一程。永安厅内,胡皓夫教授的遗体被鲜花环绕,现场庄严肃穆,哀乐低回催人泪下。


“我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和水痘脑炎,当时父亲已经对我不抱希望了,把我扔到医院,是胡伯伯守了我一天一夜,挽救了我的生命。这次我连夜坐高铁赶过来,就是想见胡伯伯最后一面。”胡皓夫教授曾经的患者曲鞍说。



孩子患轻度肺炎 吃了胡大夫三天的药好了


“真的吗?那么好的老爷子怎么就去世了?真是太可惜了!”听说胡教授去世的消息时,省会市民高女士不敢相信地说。高女士的儿子小时候每年都会闹一次呼吸道感染。2012年,高女士3岁的儿子咳嗽得特别厉害。“听别人介绍省儿童医院有个大夫给孩子看病特别好,我就带着儿子去了。”高女士说,“去了以后,胡大夫用听诊器听了听孩子的情况,说孩子是轻度肺炎,然后就给开了点药,还特别告诉我们,这种药是进口的,可能会有点贵,但是很对症,最多吃上三天,不要多吃,回家要多喝水。”


高女士当时心里就犯嘀咕了,“这药到底得多贵啊”。“当时我记得特别清楚,拿药的时候,缴费单上显示才57块钱,而且孩子吃了三天就好了。”高女士略显激动地说,“我们以前带孩子去看病怎么也得花几百块钱,当时胡大夫跟我说药可能有点贵时,我清楚地感觉到胡大夫是略带歉意的,可能是觉得我们还年轻,这么贵的药怕我们有压力。” 


“我当时特别感动,这么有名的专家,不仅没有一点高高在上的感觉,跟我都是面带笑容、轻声细语说孩子的病情,还那么为家长着想,真是一位有医德的好医生,我会永远怀念他。”高女士告诉记者。



能吃药不打针 20多年只给一个孩子打过针


在胡教授的出诊现场,基本听不到孩子的哭闹声,甚至有些孩子一听到要找他看病都会特别高兴。“在胡教授出诊的诊室里,经常能听到第一次带孩子来找胡教授看病的家长安慰孩子‘这位穿白大褂的爷爷不打针’,还有很多经常来找胡教授看病的孩子,来的时候会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带来送给胡教授。”省儿童医院医生孙素真说。


“胡皓夫教授经常告诉我们,5岁以下的孩子根本不适合打肌肉针。”省儿童医院医生田利远告诉记者,胡教授从医50多年、坐诊几十年间,只开一些抗病毒的西药和中药。自1990年之后的20多年间,只给一个休克孩子进行过肌肉注射,因此孩子们都亲切地称他“不打针爷爷”。


年过八旬的胡皓夫教授本该在家颐养天年,可他却依旧坚持每周出诊两次。即使身患多种疾病,他还是让家人用轮椅将自己推到工作岗位。早上七点出诊,直到看完最后一个患者才下班。“胡教授后来严重的关节肿大,握笔都不方便,那个时候还是手写处方,他有时候写一张处方都会疼得满头大汗。”省儿童医院医生张英谦含着泪说,“他身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却一直挂着9块钱的普通专家号,只为给患者省点钱。”


 (网络图片)


同事:亦师亦友,是中青年儿科医生的榜样


“我刚一毕业来到河北省儿童医院,总住院领着我见的第一个老师就是胡皓夫教授,当时他是内科的大主任。”省儿童医院医生徐梅先告诉记者,“胡教授的专业和我的专业都是危重症,所以在工作上经常能接触到他。”


徐梅先告诉记者,胡皓夫教授不仅对患者和蔼可亲,对同事和学生也是亦师亦友。在徐梅先还是住院医师的时候,有一次上夜班,来了一名心律失常的患者。当时因为年轻,没有经验,徐梅先一看心电图特别快,就着急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给胡皓夫教授打电话。当时已经晚上10点多了,胡皓夫教授二话没说就赶到医院指导医护人员进行抢救。徐梅先说,“本来想一位这么大的专家,我这么一个小大夫,又那么晚了,最多在电话里指导一下,没想到他直接就赶了过来,这件事对我的影响特别大,作为一名医生,只要病人需要,不管什么时间都要去。”


“后来我们科室的医护人员经常会去找胡教授,尤其是有新大夫来的时候,我们都会带他们去拜访胡教授,就是希望他们可以了解这样一位老主任,并从老主任身上学会应该如何做一名医生。”徐梅先告诉记者。


 (网络图片)

 

儿子:父亲最大愿望是多活几年给孩子们看病


胡皓夫教授1930年出生于浙江省龙游县庙下乡一个中医世家。胡皓夫教授的家乡,是漫山遍野的翠竹世界,竹子的“宝贵”品质和献身万民的无私精神,深深地印在了胡皓夫教授的心间。而父亲的“医乃仁术也”“不为良相,但为良医”“爱病又爱人”的谆谆教诲,和其看到病人病魔缠身的痛苦、因病而倾家荡产的残酷现实,使幼小的胡皓夫发誓长大后要做一名良医,救治受苦受难的苍生。


胡皓夫教授将一生都献给了儿科事业,直到2014年,他才正式离开工作岗位。


“父亲离世前,我对他的感情是一种尊重和亲情,直到离开以后,看到追思会上的场景,我才开始理解他。”胡皓夫教授的儿子胡先生告诉记者。在胡先生很小的时候,他记忆中就有很多人会带着孩子来家里看病,其中不乏一些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之前一直会有抵触,后来慢慢习惯了,也慢慢理解了。”


“父亲这一生没有其他爱好,为孩子看病是他这辈子唯一的乐趣,即使正式退休以后,就算躺在病床上,头已经不能转动,只要有孩子来找他看病,他就会露出欣喜的笑容。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多活几年,再多给孩子看看病。”胡先生说,“有同事和学生过来看他,他问的最多的问题还是科室发展情况,就是躺在病床上也忘不了工作。”


(一切从简,没有灵堂,只在电视上盖上白布放上照片和灵位)


(胡浩夫教授生前带得最后一块胸牌)



胡皓夫教授语录


  • 抗生素原意为对抗微生物的药,到了中国又有了新名字——消炎药,非常不科学。


  • 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通常很快会烧到39℃以上,普通的病毒感染也就在38.5℃左右,只要精神状态好,就没必要惊慌。


  • 输液有很多弊端:发热、皮疹、过敏性休克、交叉感染;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让孩子输液。


  • 来看病的孩子,一进门就大声地叫我“胡爷爷”,我就知道应该没大问题。但如果招呼也不打,话也不爱说,我会马上提高警惕。


  • 我是一名儿科医生,为患儿带来健康,是我人生不悔的追求。


  • 看到孩子们可爱的笑脸,我的疼痛就会减轻!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惺



猜你喜欢


重磅好消息!5年后,河北将变成这样!

温暖弥漫全城,热心市民慷慨解囊!方悦筹得善款6万多元

这样洗碗等于"吃毒",洗了一辈子的碗,竟然洗错了!




编辑:蓓蓓  责编:优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