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补壹刀】今天说这事,我们得好好向美帝学习

2017-06-24 二把刀 环球时报

平日里,我们时常会怼美帝,这是不是让你觉得有点偏激。其实,刀客们心里有本账,你想欺负咱,必须给你怼回去。但是你有优点,或是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一样会很虚心。


所以,今天这篇就是想说一个美帝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先声夺人


这两天,首轮中美外交安全对话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不出意料,美国的舆论机器又火力全开。


美方此次出席对话会的代表是国务卿蒂勒森与国防部长马蒂斯。距离对话会还有一周左右,两位“代表”就已经非常默契地出来“带节奏”。



蒂勒森上周在国会出席了一场听证会,主要内容是审议美国国务院2018财年预算案。面对众议院拨款小组委员会,蒂勒森表示,中国是否在对平壤施压,将是这次高层对话要讨论的重要问题。“如果会谈失败的话,美国将制裁与朝鲜进行贸易的中国公司”。


作为国务院的带头大哥,蒂勒森为自己的部门争取预算拨款的时候,为什么也要像美国总统竞选一样,三句话不离中国,一言不合就要向中国“甩锅”?


美媒的好基友法新社一语中的——“特朗普时代的中美首次对话,朝鲜很可能是首要议题”。这就好理解了,蒂国务卿不过是借听证会的场子,玩引导舆论的花活。


蒂国务卿还说,中国试图通过建造岛礁、部署军事设施控制南海,这是中美关系中“最紧迫的议题之一”。朝鲜问题是最重要的,南海问题是最紧迫的,嗯,还有什么词,你尽管整,眼镜掉地上算我输!



蒂勒森果然没有辜负观众们的期望,不愧是流量担当。他表示,中国正在试图把贸易“武器化”,用钱解决朝鲜、南海等问题。这话很给力,贸易问题成了竹签,一下子就把朝核、南海等问题串成了冰糖葫芦。吃着过瘾,看着解馋,就算一米开外,也能让人忍不住直泛酸。


马蒂斯部长也没闲着,他在15日出席众议院拨款小组委员会听证会时也说,朝鲜问题在下周的对话中“分量突出”。本月初,马部长在新加坡出席香格里拉对话会时,就曾言之凿凿地向盟友承诺,与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合作,不会削弱美国对中国南海活动持反对的立场。


“特朗普打赌中国会帮忙,但其助手问:这值得吗?”《纽约时报》16日以此为题刊文称,为争取中方在朝鲜问题方面的合作,特朗普软化了曾经的强硬立场,并“对中国在南海的冒险行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别看一众美媒对特朗普嗤之以鼻、一脸嫌弃,但凡面临“大是大非”,它们都会紧锁双眉、宣示正义:请问,美国的利益在哪里?


《纽约时报》执行主编迪恩·巴奎特


《纽约时报》继续点题:特朗普的“利益交换策略”在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引发担忧,那里的官员认为,美国会对中国在南海“咄咄逼人的姿态”沉默以待,又或者会取消对台军售,尽管特朗普政府对这些说法予以否认。


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斯科特•斯威夫特也跑出来打酱油,美国之音网站报道称,斯·斯司令15日在中国表示,美国海军军舰今年将在南中国海进行更多的巡航。


果然都是千年的狐狸。对话还没开始,他们就已经翻好了水牌,给你圈定了要唱什么戏。



高潮发生在对话前夕。特朗普在北京时间21日凌晨又发推特:“尽管我非常感谢习近平主席和中国在朝鲜问题上所做的努力,但(努力)没有奏效。至少我知道,中国尝试过了。”


呵呵,也是一个老司机。


舆论机器


今年4月7日,中美元首在海湖庄园举行峰会。经双方商定,建立外交安全对话、全面经济对话、执法及网络安全对话、社会和人文对话等4个高级别对话机制。


什么是对话?一来面对面,二来得对等。没有前者,就是喊话;没有后者,就是训话。


但是目前来看,对话会还没开,美方已经在向中国喊话,而且看这架势,似乎还准备届时对中国训话,尽管连美国自己都会苦恼,那种颐指气使的底气不知道去哪才能找到。


抛开这些不论,单从舆论角度而言,咱还真不能不服,美国的舆论机器,早已经训练有素,运转顺畅,操控娴熟。


每次双边或多边高级别会晤前,这个机器就会开足马力,甜的咸的酸的辣的,什么味的菜都往桌上端。如果没有足够定力,光顾了眼花缭乱,就会在不经意间,让自己成了美国的“菜”。等到吃完“大餐”,美国就会把油嘴一抹,轻描淡写地来一句:今天吃的蛮好,去吧,你买单。



前不久结束的北约峰会上,特朗普总统直言不讳地指责欧洲盟友“欠了美国好多钱”,还一个劲地警告欧洲盟友不要总想着占美国便宜。


此前,这位推特天王其实已经屡次三番地就“份子钱”敲打盟国。功夫不负有心人,特朗普的舆论工作还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美国的欧洲盟友们在自家门口被现场催债,尽管早有心理准备,却仍难免“一脸尴尬”。面对这位自带舆论光环的野蛮男友,北约选择了把打落的牙齿和着血丝往下吞。


默克尔女士难掩悲愤,没忍住“哼哼”了几声,但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最终还是表示,将制定计划兑现承诺。



对盟友尚且如此,对中国当然更不会手软。


远的不提,就说中美元首海湖庄园峰会。会晤之前,由特朗普本人、政客、行政部门、智库以及媒体等等组成的舆论机器,大张旗鼓地造势,心思细密地布局。


说几个细节。在会晤前一周,美国贸易代表处发布了一项年度贸易壁垒报告,将中国列为重点批评对象,指责中国政府对钢铁和铝等行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支持导致产量过剩和大量出口,歪曲了全球市场。


就在这份报告出炉之际,特朗普发出一条推特:“下周同中国的会晤将非常艰难,因为我们不能再有大规模贸易逆差和就业岗位流失,美国企业必须准备好考虑其他替代选项。”



同一天,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强调去年美国存在7340亿美元商品贸易逆差,中国是最大贡献国。


与此同时,美国国家贸易委员会主席纳瓦罗,《致命中国:美国是如何失去其制造业基础的》一书的作者,坚称这些行政令的目的并非在中美元首会晤前发出信号。这像是打圆场,又像是欲盖弥彰。


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两名主席,共和党参议员马可·鲁比奥以及共和党众议员克里斯·史密斯,也一起出来刷存在感,呼吁特朗普在会晤时提出中国人权问题。


……


软硬兼施、多措并举、威逼利诱、虚实结合,美国的舆论机器,就是这么配合默契,为世界设置着各种议题。


虚心学习


一码归一码,美国在操控舆论方面,真的有不少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


其实类似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去年南海仲裁案如火如荼的时候,美国防长卡特不断发出对华强硬的声音,甚至表示将长期对抗中国,就像美苏在长达50年时间里的冷战那样。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日裔司令哈利·B·哈里斯等“鹰派”将领也不时大放厥词,让舆论总有中美之战一触即发的逼仄感。


与此同时,白宫发言人有时不时出来说几句外交辞令的话,把这些“鹰派”言论往回拉一拉。美国总统则又会在某个外交场合再强调一下中美合作的重要性。


不要忘了,还有一大批“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美国媒体,他们几乎对于中美友好没什么兴趣,他们更愿意不间断地在“民主”“人权”等问题上给中国挑刺,对中国施压。



美国永远不缺新闻,世界永远紧盯着华盛顿。这种魔力,绝不仅仅是美国的巅峰位置使然,更是源于美国培育出的舆论合唱团和传播生产线。


以对外政策为例,美国政府、军方、媒体以及智库,各有各的喇叭,各有各的剧本,很多时候各种声调彼此矛盾甚至冲突,但是大家合在一起,却又是一首步调一致的美国利益交响曲。各个声部,各种节奏,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整首曲子声线清晰,韵律饱满,富有张力。


有时候,你被其中一方的言辞气得火冒三丈,但你除了跳脚,有时候还真拿人家没办法。各种舆论发声体,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唱红脸的唱红脸,唱白脸的唱白脸,进则可攻,退则可守。这种多层次、多声部、多面体的舆论格局,恰恰为美国对外撑起了很大的回旋余地和战略空间。


过去,中国对于软实力在国家对内对外政策决策中的作用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这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我国的传播能力贫弱,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中难以正常行使自己的话语权。


古人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需要调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力量,但归根结底,无非都是“以势压人”“以势服人”,而这些都要通过舆论去实现。硬实力作根基,软实力做嫁衣,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摆出更大的棋局。



这不是只有美国人才能玩的套路,它其实本身就是现代政治应有的战术性存在。如果我们现在运用的还不够娴熟,那么我们一起努力吧。



关注《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

请回到文章顶部,点击环球时报 or 

点击页面右上角,查看公众号,关注环球时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