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台湾诗人余光中:大陆已经是中国文化发言人,走上了正途

2017-09-29 环球时报

最近,海峡对岸的台湾正在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保卫文言文”运动。起因是台湾民进党当局近期大幅删减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比例,由原本的每学期45%—55%删减到35%—45%,并将推荐选文由20篇降为15篇。



“国语文是我们的屋宇!”对于台当局的这一举动,台湾各界人士举行了数万人参与的联署活动,呼吁高中国文课纲保留更多的文言文。正如台湾竞争力论坛执行长谢明辉所说,“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在变,但不该变的是百年树人的根基。”


一直以来,小编都在“GT东学西读”的平台与大家分享各种留学经验和心得。但今天,小编不准备再谈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也不谈SAT、雅思和GRE,而是特意专访到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讲讲他与文言文的故事。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如果我们不读古诗词,不读古文的话,就会成为没有记忆的民族。”余光中说。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小时候还未入学时,跟着父母往返于南京、泉州、杭州等地。余光中回忆道,“我们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他们一定会从‘床前明月光’开始教起,你自然而然记在心里,慢慢就会自己去学习,有兴趣进一步看所谓的闲书。我自己就读了很多古诗词,包括古典文学和散文等。


余光中12岁时,父亲余超英开始教他文言文。余光中说,“父亲教的文言文基本都是属于‘文以载道’的,他教的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令我印象很深。”


“不过,当时我更喜欢具备很多美感的东西,后来我的一个舅父补足了这方面的不足,教我《秋风赋》《阿房宫赋》等,这些美文我很喜欢,也影响后来写文章的倾向。在我看来,文学家写文章,不只要写出美感,也要写人生的道理。”余光中认为,这些美文都经过千锤百炼和几百年的考验,而始终能够赢得读者喜爱。


不仅是学习诗词,余光中自小就一直喜爱吟诵古文。余光中认为,“一首诗如果只停留在字面上而未经吟诵,则其生命尚未完成。”

余光中曾对班上的学生吟诵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他们闻所未闻,非常感动。余光中这才发现,台湾现时的中文系,根本不出声吟诵古文,包括诗词。1992年,英国文艺协会邀张戎、汤婷婷、北岛和余光中去英国的六座城市演说并吟诵。每次余光中一定吟诵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也一定赢得热烈的掌声。



此后,余光中分别在金陵大学、厦门大学以及台湾大学外文系学习。1958年,余光中又前往美国爱荷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这段时期,余光中翻译了《梵高传》《老人与海》,出版了诗集《钟乳石》。他的不少文章、诗歌也带着西方文化色彩。


但不久后,余光中发现,自己的西化应该遏制、淡化了,因为要做一个中国当代作家,是不能这么西化的。随着再次研读文言文、古诗词,余光中决定将其之前翻译的《梵高传》时隔十年后再次修改出版。余光中说,“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我当年的英文不好,而是我不满意当年用中文的方式了。我再改一遍的用意,就是把偏于西化的中文改过来。”



此后,余光中前往香港中文大学教书,从外文系转到中文系,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学相当重视。“我记得我初到中文系的时候,学生当时受到大陆影响,写的报告都是‘伟大的鲁迅曾经说过什么什么’。我对他们说,这样子就没有自己的思想了。后来有两位学者从国外回来,集我们三个人的力量才导回正途。”


在余光中看来,他不仅是在大学教书的教授或学者,更重要的是,他是有创作的作家。“我们的创作一定要融贯中西、融贯古今才能站得住。因为这样一来,就不会限于某个地区或某种意识形态之下。”


余光中颇有骄傲地认为,白先勇、张晓风以及他本人,都是将古今中外都消化才能形成自己的作品。“我们可以大言不惭地讲,这样才是继承了中国的文化。读我们的文章,既可以看到古典的部分,又有现代的部分,这才是高明的。”



余光中的妻子范我存是专门研究玉的专家,而玉是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要的内容。余光中说,她虽然不发表作品,可是对于文言文有相当的了解。所以余光中对女儿的教育,是让她们在耳濡目染中自然接受古典文学。


余光中的大女儿余珊珊就是中文系毕业的,余光中一家经常在吃饭的时候讨论李商隐的诗和苏东坡的词。虽然余光中的其他三个女儿没有读中文系,但余光中说,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们也都耳濡目染。


余光中一家


“当然,有的人会喜欢数学和物理等,但这些真的会影响你一生吗?不见得,可是文化的东西是会影响你一生的。毕竟我们的表达都需要用中文。”



对于余光中而言,文言文在他生命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非常重大”。

        

余光中说,“我现在发表的诗和文章,如果把文言文拿掉的话,就空洞了。我觉得文言文给我们一个能和古人对话的机会。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难道是白活的吗?一定会对现在产生影响。虽然五四以来在胡适的影响之下,文言文被改成了白话,但我们日常讲话以及写文章,文言文还是非常重要。”


“我觉得中国的文言文也好,古典文学也好,对仗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它,就没有平仄和韵味,中国文学就不能产生。另外,文言有艰深和通俗之分,比如我们说的‘一言难尽’,就是很通俗的文言。我们这些人支持文言文,并不是来者不拒,而是接受通俗的文言,太古板和深奥的,我们也不赞成。”



最近,大陆出现了许多提倡传统文化的节目,比如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等。余光中说,“大陆已经是中国文化的发言人,走上了正途。”

    

“我觉得大陆现在提倡古诗词是很好的事情,希望每一个大陆人都对中国传统有很深的了解,这对大陆下一代来讲是很幸福的事情。”


来源:GT东学西读


关注《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

请回到文章顶部,点击环球时报 or 

点击页面右上角,查看公众号,关注环球时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