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东风快递员 2018-05-30

当地时间5月28日晚,中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与联合国外空司在维也纳共同举办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机会公告发布仪式,正式开启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盛情邀请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利用未来的中国空间站开展舱内外搭载实验等合作。


当中国的空间站以开放的态度向全世界发出邀请的这一刻,你是否还记得那段中国航天“抱大腿”,曾努力想要与美俄等航天大国在载人航天项目上寻求合作的心酸往事。



彼时,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欧洲太空局、加拿大、日本、巴西等6个太空机构共16个国家地区机构参与研制的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载人空间站——国际空间站已闪耀太空,成为人类探索太空国际合作的典范。



而中国也曾对国际空间站心向往之。早在国际空间站项目启动之初,中国就有意作为项目启动方与世界各国在航天领域展开国际合作,却被美国以空间站技术有军事用途为由,拒绝中国加入。而在2000年底,时任中国科技部部长的朱丽兰就曾表示,中国将在第十个五年计划中增加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争取加入国际空间站计划,但这一次中国依旧被美方再次拒绝。


中国以和平的姿态想要与世界各国展开太空领域的国际合作这件事本无可厚非,也曾得到许多有识之士的肯定。早在2003年,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神舟五号”取得圆满成功之后,世界上第二位登上月球的人巴兹·奥尔德林就曾呼吁,美国宇航局应考虑在国际空间站项目上对中国报以欢迎的态度。俄罗斯的航天专家当时也表示,有意邀请中国参加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但主导国际空间站项目的美国政府始终没有允许中国加入到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计划之中。


2010年80岁的美国航天英雄巴兹·奥尔德林来到中国。


事实上,出于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美国对中国航天的发展一直抱有戒心。为了防止“莫须有”的航天技术的扩散,保持美国在太空探索领域中的绝对优势,美国一直坚决抵制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计划。


2013年美国航天局因国会立法禁止六名中国科学家参加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会议。


而这还仅仅是美国在航天领域全方面封杀中国的“冰山一角”。实际上,中国航天事业自诞生以来就一直都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和遏制。这种封锁和遏制几乎就是无差别的。


然而也正是“得益”西方的封锁和遏制中,中国的航天事业依靠自己的力量艰难发展,通过一代一代航天人的奉献与牺牲在夹缝中为中国拼出了一个航天大国的地位!


今天,中国有了可以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的12型运载火箭。


参考图,部分火箭已退役


有了以墨子、悟空为代表的在轨卫星超过200颗,总量世界第二。


量子卫星出厂装箱前进行外观检查。


还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实验室。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打造出的探月工程.....


月球车玉兔


有一天,当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有机会走到了世界科技前列,成为一种别人的现实需求时,我们又会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那些曾经想要“扼杀”我们的对手呢。今天,中国以这种方式给出了答案。


在5月28日的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机会公告发布仪式上,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史忠俊大使向世界阐明了中国开放、和平、共赢的外空国际合作理念,欢迎各方参与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携手翱翔太空,谋求共同利益。


史忠俊大使致辞。


史大使表示,1967年外空条约庄严宣告,外空探索和利用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并应为全人类谋福利。


中国空间站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愿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中国空间站打造成全人类在外太空共同的家。


希望各国通过在中国空间站的合作增进互信,打造真诚合作、互利互惠的典范,让外空成为促进人类共同福祉的新疆域,而不是竞争对抗的新战场。



中国的空间站按计划将于202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而在2016年,联合国就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签署《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国际合作谅解备忘录》,商定利用中国空间站为各国提供科学实验机会,并在未来为他国航天员或载荷专家提供在轨飞行机会。


中国和联合国邀请各方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三种模式的合作:一是利用自行研制的实验载荷在空间站舱内开展实验。二是利用中方提供的实验载荷在空间站舱内开展实验。三是利用自行研制的舱外载荷在空间站舱外开展实验。下一步,中国和联合国将对收到的合作申请进行联合审核评估,确定具体合作项目后由相关各方组织实施。


中国空间站构想图


这样一种开放不设防的态度也意味着,国际空间站在按原计划于2024年退役之后,目前已没有空间站计划的,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可以按照规则向中方提起申请,在中国的空间站内开展空间实验。中国这一波“以德报怨”的操作以实际行动向全世界演示了什么才叫做开放坦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欧航天员开展联合训练


而这种在科技领域的开放态度却又是中国心怀世界的“冰山一角”。另一个在扼杀中成长,最终发展壮大却又“反哺”世界的例子就是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了。


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事上,中国和欧洲曾经走得很近,双方最初是报以合作的态度。在二十一世纪初期,“多极化世界”浪潮席卷欧洲的时候,欧盟决定把中国纳入欧盟在2002年就已启动的“伽利略”计划中,中国成为第一个非欧盟的参与国。



在那之前 ,中国其实早已启动自己的区域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 “北斗”一号 。但这个系统尚属实验开发阶段 ,技术指标远远落后于行业大佬GPS,也落后于欧盟的“伽利略”系统 ,且“北斗”一号是区域性导航系统 ,商用价值不高。突然曾经一直抵制自己,技术上还远超自己的欧洲 人主动 “邀请 ” 中国合作开发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这种“热情”让一直被冷眼看待的中国无法招架便欣然接受了。


2004年中欧双方签署合作协议,中国很快就将第一笔合作款项打到对方账户。但好景不长,由于卫星导航系统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感到威胁的美国对自己的欧洲盟友开始“软硬兼施”,既在技术上开始支持欧洲“伽利略”系统的开发。同时又以美国主导的欧洲对华武器禁运为由从中作梗,意图将欧洲拉回自己的阵营,欧盟在综合考量之后决定将中国“排挤”出“伽利略”系统的开发 。眼看自己一片真心,投入巨额资金却换来欧洲的背信弃义 ,中国“一气之下”便选择退出欧洲主导的“伽利略”导航系统,开始重拾自己险些放弃的“北斗”导航系统。


后来就出现了大家喜闻乐见的一幕,现如今中国已领先于欧洲依靠自己的力量打造出世界上第三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并以毫无不吝啬的态度分享自己的智慧与经验,开始将“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的建设,目前,北斗系统已经覆盖了巴基斯坦、沙特、缅甸、埃及、印尼等近3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且在北斗导航系统的设计中,在赤道面静止轨道上布有5颗高轨地球同步卫星,使得“北斗”系统在东南亚这样的低纬度地区抗遮挡能力强,比其他系统信号更好。


北斗导航卫星星座想象图


中国就是以这样一种“局气”的态度真心实意去促进人类的发展。在许多西方国家什袭而藏的科技领域中国都是以开放共享的态度去力促国际合作。


也许就是因为自己曾经落后,弱小,无力,被冷眼以待过,所以才更加明白国之大者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构建世界秩序,去促进人类发展。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件事上,也许曾有国家以利人之名,行利己之实,但我们从来都是认真的。





(资料来源 | 人民日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官网、北京科技报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了解《环球时报》的三观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环球时报 (微信公众号ID:hqsbwx)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