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65岁!我与新西藏共成长|琼达
65年!65岁!
我与新西藏共成长
琼达:65年,昔日“朗生村”换了人间
伴随着拖拉机的轰鸣声,班觉伦布村大大小小50多台拖拉机,驶过平整的农田,开启了新一年的忙碌与希望。守望着这片土地,班觉伦布村老一辈的人,永远无法忘记第一次拥有土地的喜悦。
而在民主改革前的旧西藏,土地、牛羊等生产资料,对于广大农奴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琼达与妻子卓嘎的父母,在旧西藏是帕拉庄园的朗生。在班觉伦布村帕拉庄园对面的奴隶院,记者见到了他们曾经居住的地方。
朗生,意为家里养的,也就是家奴,他们一生都在庄园,围绕着领主的需要,没日没夜地劳作,一年到头还换不来一顿饱饭。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屹立在江孜平原上的帕拉庄园,3层82间房屋构成的环形建筑,合计5000多平方米,庄园内的物品,让人不禁惊叹当年贵族生活的奢华。
1959年,民主改革的春风吹遍了高原大地,彻底砸碎了农奴身上的枷锁,帕拉庄园的田地、牛羊分给了翻身的朗生们。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帕拉庄园还被短暂改制成学校,出生在新西藏的琼达、卓嘎成了最早一批的学生。
江孜县江热乡班觉伦布村
村民 琼达
那时,我们去帕拉庄园上学,读书学了一两个月的藏文。
让琼达感到开心的是,家里三个孩子自初中开始,就相继考入河北、山东的西藏班,并一路到大学毕业。
江孜县江热乡班觉伦布村
村民 琼达
在国家的好政策下,学费、吃饭这些都不用担心,三个孩子一直到大学毕业,都是国家培养的,特别感恩,特别开心。
大学毕业后,孩子们也都回到了西藏,大女儿片多在拉萨,成为了一名中学老师;大儿子旦增久美,在日喀则市工作,是一名人民警察;小儿子格桑,在阿里地区烟草局工作,他们都成为了新西藏各领域的建设人才。
六十五年来,琼达家的房子经历了四次改扩建,一次比一次好,装修上也焕然一新,自来水更是通到了家里。
如今,在班觉伦布村,一幢幢拔地而起的藏式小楼,淹没了原来高高在上的帕拉庄园。党的十八大以来,班觉伦布村更是加快了发展步伐,水电路讯网实现全覆盖,家用轿车随处可见。明媚春光里,党群服务中心、民俗文化广场、民宿等各项乡村振兴项目正火热进行,班觉伦布村正朝着更加美好的生活迈进。
完整版视频请戳
更 多
延伸阅读
主编丨曲珍草
编辑丨央措
记者丨周丽娜 边次 罗布顿珠 江孜台 扎旺
点击下方查看更多视频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