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的成长史,能给中国父母什么启发?
文 | 张宏涛
- 1 -
很多中国人有足够的理由去喜欢扎克伯格
① 24岁开始,他就是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1984年生),也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年轻的自行创业的亿万富豪。目前财富排名是全球第四。
② 他是全球最慷慨的慈善家(2013年年度慈善排行榜榜首)。
③ 他是全球最受欢迎的CEO(2013年评选得分最高,待员工很和善)。
④ 他生活很简朴,成了全世界最富有的年轻人,还在一室一厅的小公寓里住,衣食住行都简单地像个乖学生。
⑤ 他对爱情很忠贞,与女友恋爱长达9年,公司上市的第二天,也是520这天宣布结婚,几天后,28岁生日那天举办婚礼。
⑥ 他还是半个中国女婿(妻子原籍中国),为了和妻子的奶奶(中国老人,不会英语)直接交流,他风雨不断,苦学了一年多的中文,后来在清华大学讲座时,全程用的是中文,而非英文。
⑦ 他和中美两国首脑在一张桌子吃饭,多次和各国首脑共餐……
看了这些介绍,也许你会像我一样,对小扎不只是喜欢,简直是崇拜了。这明明是网络小说男主角里才会有的绝世好男人啊!
- 2 -
这样的开挂大神的成长经历,你不好奇吗?让我们来探究一下,看看有能否受些启发!
小札于1984年5月出生于纽约富人区,父亲是牙医,母亲是精神病医生。10岁的时候,父亲送给他一台电脑作为生日礼物。
看到这里,我心想:小札可真幸运。如果他出生在贫民窟,他不会得到电脑;如果他父亲不那么新潮(要知道是1994年,中国十几亿人怕没几个人有个人电脑的,更何况是个才10岁的孩子)。
即便他出生于现在的中国,他还是很难有机会在10岁时就拥有个人电脑,因为我们中国的父母会说:这么小就玩电脑,会不会把眼睛弄坏啊?会不会网瘾啊?会不会上黄色网站,或者看到一些不该看的东西啊?会不会影响学习啊?所以,即便父亲给买了,也会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周围邻居以及老师的唾沫给喷死,还得把电脑要回来,然后每个周末让玩半个小时。这样的话,小札就真的没机会了。
11岁那年,父亲的电脑知识已经无法满足他,便给他找了一名计算机软件工程师做家庭电脑教师,教他编程,每周上一天课。
我在想:我们中国的父母,有几个人有这样的魄力?我们中国的很多父母不是没有钱给孩子请家庭老师,但请的不过是辅导课本知识的老师,比如英语和数学。
我们之中很多父母的视线以及眼界,都被应试教育以及学校和老师给框住了,只能看到孩子一时的学习成绩,而不会看到孩子的长远发展,同样也看不到孩子内心的感受,不会去满足孩子愿意学习新东西的愿望(家长们只把课本学习当学习,其他内容的学习都不会被他们认可)。
甚至我上高一的时候,语文早自习,我看《中学生阅读》(我们河南的刊物,里面都是与语文有关的文章赏析点评),语文老师都很生气,警告我,不许看这个,只许死记硬背语文的所谓知识点。
孩子不论做点其他什么事,都会有家长觉得孩子玩物丧志、影响学习。恨不得孩子做机器人。比如很多朋友曾经提到,孩子打个篮球、踢个足球,家里长辈都不高兴,觉得孩子浪费时间,会耽误学习。
有个成语是“利令智昏”,他们是被应试教育给弄昏头了,目光短浅到只看到一时的考试成绩,拼命想剪去孩子所有的翅膀,让孩子变成没有兴趣爱护和感情的学习机器。
12岁那年,父亲和他交流时,抱怨接待员通报病人来就诊的方式太原始落后(接待员只会喊一声,来病人了,医生不知道这病人是第一次来还是第几次来复诊),小札就为父亲开发了第一款软件,完美地解决了通报病人的难题。
首先,父亲愿意跟孩子交流自己的工作以及遇到的麻烦。我们中国的父亲有多少愿意放下架子和孩子交流的呢?很多家长,特别是父亲,喜欢在孩子面前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怕不如此孩子就不听话。所以,他们不敢和孩子敞开心扉交流,他们不敢流露出半点自己遇到困难的意思,妄想在孩子面前做个高大全伟光正。
其次,中国的父亲喜欢打击孩子。如果小札说:我帮你做个软件搞定。中国父亲会不会立刻奚落他:小孩子懂个屁!别想那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好好给我学习,对了,你作业做完没?没做完你还有闲心在这儿?赶紧回屋给我做作业去!这样把孩子尝试的欲望给打击得烟消云散了。
家庭教师很快就没有新东西可以教给小札了,小札就每周四在附近的大学与计算机系的研究生们一起听课。他的计算机技能不断提升。
如果是在中国,那就想都别想了。很多孩子连家里人结婚或去世,父母都不让他们来,担心耽误他们学习(学习这个词真是让人讨厌啊!因为简直是真正学习的反义词)。家长会允许一个孩子每周都请假一天去大学学习吗?他们会说:别瞎折腾,好好做你的本质工作,好好上你的学,真想学计算机,等你将来考上大学再说吧!
大学本来只是为学生服务的,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并不是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进大学学习。但是我们中国的家长,对大学有一种莫名的崇拜,封建思想残留很严重,总觉得考上大学想考上状元一样。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古代的状元,更类似于考上了公务员,而不是考上大学。因为状元不需要再学习,直接当官了。进入大学,不过是真正开始学习专业课而已。有钱的家长,真的不需要孩子十年寒窗苦,去名牌大学学习也很容易,只是拿不到文凭而已。不过,很多家长让孩子进入大学,就为的是一张文凭,为的是将来好找工作,而不是为了学习。本末倒置。
高中时,小札和朋友一起创建了一个音乐插件,获得技术界一致称赞。微软等公司想高价收购,但小札坚持免费供网民使用,不要钱。微软见收购不成,就想以95万美元的年薪招聘他,小札同样谢绝。高中毕业后,他进入哈佛大学学心理学。
小札家不缺钱啊,虽然不是特别有钱的人,但人家不缺钱,小札也是富养长大的,对物质没有贪婪的欲望,不会被金钱所引诱,而改变自己的初衷。所以他拒绝了高薪,拒绝做螺丝钉,跟随自己的兴趣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果他是穷养长大的,面对金钱的诱惑,他是很难抗拒的,哪怕他家里有钱,因为那不是他的钱。只有富养(尤其是心理富养)长大的孩子,内心才不会匮乏,也不会有金钱的匮乏。没有金钱匮乏感,才不会被金钱引诱。
我记得2003年左右,看过一篇文章,就是写的小札,是个中国人写的,说小札曾经有机会拿百万年薪,可惜年轻气盛,居然放弃了。后来就泯然众人矣,还提到他在哈佛大学为“未经授权就引用同学照片”道歉的事情。作者的意思是,小札太傻了,当初应该接受微软的聘请,去微软做个螺丝钉,这样有稳定的收入多好?可惜你个年轻人太狂了,现在泯然众人矣了吧?这样的作者实在是匮乏感太重了,不知道人生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体验丰富精彩的人生。
小札去学心理学也让我惊喜。作为心理咨询师,我经常跟一些朋友推荐,让他们去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系统学习下基础心理学。因为网上很热闹的什么家排、什么塔罗,各种各样的心理学组织,都是在基础心理学的基础上搞出来的。如果你学了基础心理学,这些东西,你就很容易理解。
小札学心理学的意义在于,他在技术上已经很成熟了,但对人性的了解,对美国最顶尖的一大批精英学生的了解还不够,去哈佛上心理学,完美的解决了这些问题。相当于他本来武功已经很高,又去学习了内功。
用生涯规划师古典的说法是:“除了技术,好的创业者需要人的部分——更深刻地理解他的未来用户:最精英的一群年轻人需要些什么?真正理解人们的需求,需要和他们泡在一起、混在一起,甚至成为其中一员——哈佛大学的学生宿舍恰恰给了他这个机会。”
在哈佛的扎克伯格也没闲着——2003年他破解了学校的档案库,把里面学生的照片调出来,做成Facemash网站。一周以后,这个软件被学校关停,一方面有人投诉隐私权被侵犯,一方面因为其火到服务器几乎瘫痪了。扎克伯格因此在校园内名声大震,两个高年级的同学找到他,邀请他参与编写一个叫做Harvardconnection的社交网站。
2004年,Harvardconnection项目还未结束,扎克伯格自己的网站Facebook就正式上线了。吸取了前两个网站的精华,网站火爆了。
“破解了学校的档案库,把里面学生的照片调出来,做成Facemash网站”这件事可能会被说成是人生污点,要记入档案什么的。但另一方面,这也正是我们很少能创新,很少能成功的原因。成功者都是敢于打破常规的人,不是因循守旧、循规蹈矩的人。我们中国的孩子从小被要求乖巧,被要求听话,被要求考试必须写死记硬背的标准答案,一个字都不准不一样,被要求听老师的话……被训练的像个机器人一样。你要求孩子循规蹈矩,却期盼孩子出人头地(不要孩子循规蹈矩,鼓励孩子打破常规,不是让孩子违法犯罪)?
小札显然是散养的,除了不违反法律,没被要求要遵守一切规章制度。所以,他才大胆尝试,为后来的脸谱网的创立,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后面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不再多说了。你有受到什么启发吗?
本文写作于2015年初
文章作者:张宏涛
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建有亲密关系沟通群、童年阴影·父母关系群等学习群。
致力于家庭教育,帮助有自省能力的家长意识到,孩子在宽松愉快、充满爱与自由的环境中才能身心愉悦的茁壮成长!
致力于帮助人们提升心智成熟度,获得心灵上的宁静;提高婚姻、工作方面的幸福指数。
公众号 | hnzhht 个人微信 | lyzhht QQ号 | 72701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