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看见自己
文 | 周凤琴
这半年,与孩子们亲密相处。面对一些育儿中的困惑,不断学习、思考、实践,不断调整和完善自我,在一步步的自我蜕变过程中,收获了幸福与喜悦。
- 1 -
及时回应,亲密育儿
最近看了李雪的《当我遇见一个人——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关系》,感触还是颇深的,一边看书,一边反思。
“婴儿是父母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如果在养育的过程中,妈妈能坚持向内看,觉知内心感受,那么自己当年遭受的创伤也会被疗愈。爱孩子,就是疗愈自己内在的婴儿。亲密育儿,受益最大的其实是妈妈。”
在学习之前,我观察到自己在吃饭时,听到二宝哭闹的声音,没有心疼的感觉,会继续吃饭,吃好了再抱,无意识中制造了让孩子等待的感觉。那时觉得也没什么,不过延迟一下满足嘛,不要事事顺着孩子,否则就给宠坏了。
学习之后,我猛然觉察到我为什么会那么做了。几乎可以推断,我的婴儿时期也是这么度过的,因为我的妈妈是一个“非常忙碌”的人。我在无意识中制造了自己婴儿时期的体验。想到这点,当我再次听到二宝的哭声,就会有揪心的感觉,母亲的本能被激发出来了,于是乎,我已不能安心吃饭,会选择轮流吃,或者抱着孩子一起吃。
“婴儿的饥饿、微笑、哭闹着寻求母亲等情感表达,得到回应越及时,越零延迟,长大后越具有延迟满足的能力。因为孩子对世界充满信任,深信自己的需要可以自由表达,并且会被满足,自然能安心等待最适合的机会。”我想,我看懂了,明白了,也会做了。
- 2 -
让孩子做主,给孩子自由
尹建莉说:“自由的孩子最自觉。”可是,要真正尊重孩子的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是说说容易做做难的事情。虽然自己感觉给孩子营造的氛围总体是民主的,但是细细观察,还是有很多“专制”的痕迹。
大宝一年级的时候,因为自己忙工作,放学后的安排都是随她的,想看电视看电视,想吃零食吃零食,想去谁家玩就去谁家。虽然口头上说:“要先做作业再玩啊。”可是鞭长莫及,管不着也就算了。这个学期,因为我一直待在家里,所以会有很多忍不住的“教导”:“该做作业啦!”“电视看半小时就该关掉啦!”等等,发现把自己搞得挺累,因为她不想做的事情总是会以磨磨蹭蹭来应对。其实,当你提醒她做什么的时候,潜台词是对她的不信任,似乎大人比小孩自己更懂她自己,这当然是一个悖论。
回想自己的童年,父母给予了充分的自由,没有任何的管束,什么都是自己做主,自然养成了独立自主的好习惯。那么为什么就不能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呢?从前两周开始,我便下定决心,憋住不再催,不再管,任凭她自己安排。我在暗处观察,看她撤掉一切外力之后,自己是如何来安排的。我发现她首先会选择玩,比如看电视,最长的一次从下午放学回来到吃晚饭,足足看了两个半小时;也会选择到同学家去玩,她跟我提议说想去某某同学家,我就按照她的吩咐陪她过去;周末的时候也是先干自己喜欢的,比如给我们画幅画啊,编编手链啊之类。
所有的都干完后,就能安心背着书包进房间做作业了。一切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你会发现自己也轻松了很多,和孩子的关系不再拧巴了。但在之前这个过程中,考验的是父母如何应对自己的焦虑,尤其是孩子把作业放一边尽情玩耍的时候,我是焦虑的。因为我们都曾是“乖孩子”,对作业有某种“膜拜情节”,觉得作为学生这是头等大事,要认真完成。可是,现在细细想想,作业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像陈钱林都让孩子不做家庭作业呢,想当初听讲座的时候还觉得他讲得好有道理啊,可是到了自己身上,咋就变成作业的虔诚拥护者了呢?想想都觉得汗颜啊!
- 3 -
与孩子一起游戏,过快乐童年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做的事情。当我放下一切的管束后,我发现孩子会主动邀请你来和她一起玩游戏。
一开始,我总是不习惯,陪着玩一下就没有耐心了。比如,她会说,我们来玩学习游戏吧,就是比赛谁查字典查得快。“学习还可以游戏吗?学习是学习,是正事,游戏是游戏,是玩的,这两件事风马牛不相及啊。况且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干嘛还要我来参与呢?”这些都是我之前的主观想法,因为在我的记忆中,好像没有和父母一起玩游戏的画面。放学回到家,就是干家务,然后抽空把作业完成了。如果什么都不做,纯粹的玩,似乎是一件很可耻的事情。
李雪说“放下焦虑的头脑,不再评判孩子,以一颗谦卑之心,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玩耍,尽情享受当下的生命。”当我开始学着全身心投入孩子的游戏中,发现这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
比如孩子让我和她玩“一起去旅行”的游戏,我们做着动作,想象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在那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用语言描述出来。一会儿她带我去到海边,一会儿我带她潜到海底,一会儿我们飞到沙漠,一会儿又来到了草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好像真的就在旅行。过程中非常享受,不时发出哈哈的笑声。
晚上,大宝给我写了一个纸条,说:“妈妈,我今天很快乐!”其实,孩子的快乐来得就是这么简单,那一刻,我被触动到了。在这之后,大宝会更加多的邀请我玩游戏,我也尽情投入,亲子关系也变得更为和谐、有趣了。
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从此以后,不懂的时候不再装懂,虚心请教,陪着孩子一起走。
作者 | 周凤琴 公众号 | 周凤琴心灵相约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