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三,恋爱怎么办

李雪 李雪爱与自由 2020-10-21



文 | 李雪


-

以下是读者来信

-


您好!

我是一名即将高考的高三学生,但是这几个月来我内心一直有很强烈的冲突。问题在于在这种时刻,我谈恋爱了,我的班主任知道,我的妈妈也略为知情。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名懂事的学生,我是这样给自己定位,这似乎对我也很重要,回想我初中的时候,我是这样在意老师的看法,只有得到老师的肯定与喜爱,似乎才能心安理得而学得实在。


我知道这源于我从小的定位,我有一个哥哥,他成绩不好,也不太听话,而自小学起,我就决定做一个听话的表现良好的学生。而且我也很成功。其实我并不是真的很文静没有自己想法的乖学生,我也有反叛的思想.。


我也很享受这一直以来的定位,这似乎给了我肯定,给了我一种地位。我明白这是一种心理上的作用,上了高中,我不那么特别在意了,但高三下学期之前也一直没有差错。


而现在,我似乎做了很多“坏事”,我最要好的朋友,她是一名大家眼里的坏学生,我不在意和她交往,但她时不时拉着我做一些逾越规矩的事,虽然是小事,也让我在班主任的眼里奠定不好的基础。

在加上,我谈恋爱,这种家长老师眼里的无法忍受的事情,我在班主任眼里彻底的“堕落”,我无法克制自己在意这位老师的看法,每次在走廊上遇到,她看我冷冷的眼神,我心里都很难受,她自己是一个极度有纪律有原则的人,所以最厌恶像我这种没有规矩的学生。


我很在意她的看法,这影响到我学数学的感觉(她教数学),甚至整个学习的感觉。而我一直以来心情都不太好受,我受着内心“我是坏学生”的折磨,内心很混乱。


我有一再想过结束这段关系,这个男生,也是老师眼中的坏学生,他不走常规路线学习。他确实影响到我生活很多方面,我会很累,因为生活有些复杂。但我不忍心分手,他是一个极需人支持的人,也是一个缺乏支持的人。我以这样的理由分开,接下来我不知他还能否好好学习,而在我也很怕之后再见面的难堪。


还有,我和男生的相处在我也似乎很有问题,即便这一段时间因为内心冲突我已不那么“爱”他,但我却依然在他面前装作很贪恋他的样子。我在他面前也是一种扮演的身份,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总要这样做,我无法做一些狠心的事,我不敢伤害他,其实我隐约感受到是不想当坏人。


我自己,也很害怕高考失败了和我谈恋爱有关联。我尚不能完全接受“谈恋爱与高考考好”的共存,我跟挣扎,我想知道自己内心偏向于哪个选择,如果谈恋爱是我发自内心的选择,我想我未必会抱怨。现在我却总有想脱身的想法,因为为一个男生而用高考来赌博实在是不那么值得。


谢谢老师百忙中看信,我一直没有倾诉这些的对象,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将问题阐述清楚,希望老师能帮帮我理清心中真正的渴望,我想在自己身上找答案,却不知从何下手,总是无法做到与内在的我通连的感觉,不知如何得知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


再一次谢谢您!

                                                  
一名很挣扎的学生C  



-

以下是李雪的回信

-


C同学,你好!高三是很重要的时期,越是重要时期,内心的冲突越容易反应出来。


1

-

“我有一个哥哥,他成绩不好,也不太听话,而自小学起,我就决定做一个听话的表现良好的学生。”

-


你人生的主旋律之一,就是做个“懂事的好学生”,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有个“不懂事的坏学生”哥哥。孩子天然的对家庭,对父母忠诚,所以我们常见到,一个孩子走向一端的时候,另一个孩子自然地走到相反的一端去平衡这个家庭。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是渴望圆满平衡的,同样的,你的哥哥也在平衡这个家庭。


比较好的情况,虽然家庭成员之间有些相反的个性,但是比较互相尊重,基本和谐。有时候,情况会严重些,成员各自执着自己的定位,排斥另一端,这源自我们内心的分裂。


2

-

“我是这样在意老师的看法,只有得到老师的肯定与喜爱,似乎才能心安理得而学得实在。”

-


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全部,我们不得不顺应他们。做“懂事的好孩子”,并非你天然的需要,而是父母内心的需要。


所以,只有当父母重视肯定你的时候“懂事的好孩子”才有存在的意义。


这种模式也复制到你和其他权威,比如老师的关系中。这就造成了,哪科老师重视喜爱你,你的那一科成绩就好,否则就学不下去。因为学习不是出自对知识本身的渴望,是为了讨得权威的认可。


可以推测下,如果这种模式继续,工作以后也会变成“为上司的肯定”而工作。


3

-

“ 其实我并不是真的很文静没有自己想法的乖学生,我也有反叛的思想。” “ 我也很享受这一直以来的定位,这似乎给了我肯定, 给了我一种地位。”

-


很多科幻文学作品,都讲到一个本来优秀的人偏偏有个和自己相反的影子粘着。主人公非常恨这个邪恶的影子,却摆脱不了,最后决定杀掉影子。可是当影子真的被杀死,主人公自己也死了。


因为影子就是自身的一部分,我们是无法杀死影子的,除非杀死自己。“懂事的好学生”是你,“不懂事为所欲为的学生”也是你内心渴望的一部分。可是我们执着自己的定位带来巨大好处,不敢在自己身上实现“另一种渴望”,但是这种渴望又不能被杀死,于是我们在关系中完成它。


4

-

“而现在,我似乎做了很多‘坏事’,我最要好的朋友,她是一名大家眼里的坏学生。”  “这个男生,也是老师眼中的坏学生,他不走常规路线学习。”

-


你最要好的朋友、男友,这些“坏学生”都是自己主动制造的关系,他们替你完成了内心深处“反叛”的渴望。可以说,他们就是你内心的一部分。


5

“他是一个极需人支持的人,也是一个缺乏支持的人。” “即便这一段时间因为内心冲突我已不那么‘爱’他,但我却依然在他面前装作很贪恋他的样子。”“我无法做一些狠心的事,我不敢伤害他,其实我隐约感受到是不想当坏人。”

-


你内心“反叛”的那一部分,就像男友一样,是缺乏支持的,于是你装作贪恋他,支持他,其实也是支持自己。“不想当坏人”就是前面说的,你人生的主旋律之一。


6

-

“我自己,也很害怕高考失败了和我谈恋爱有关联。我尚不能完全接受‘谈恋爱与高考考好’的共存。”

-


谈恋爱的不一定高考考不好,甚至有的恋爱后学习的动力更大。我想这样的例子你应该也见过。


那为何还是不能接受"谈恋爱与高考考好"的共存呢?


因为“谈恋爱”等于哥哥那样“不懂事的坏学生”,高考考好则是“懂事的好学生”。“忠诚于父母”与“做自己”都是我们的渴望,都是很美的动力。


当父母比较宽容时,我们能同时容纳两种动力,在做自己的同时,照顾到父母的感受,人格较和谐。


当父母只允许你表现忠诚时,内心开始分裂,你害怕做自己,又忍不住地渴望,“做自己”和“做好孩子”变成势不两立的动力。


平时“做好孩子”占上风,但到了关键时刻,“做自己”开始发力,冲突越发强烈。所以,真正可能导致高考失败的,是自己内心的冲突,“谈恋爱”只是个替罪羊。

 

每个人到了人生中关键的时刻,都可能是内心冲突最严重的时候。比如很多学生到了高三开始失眠,逃学,神经衰弱,进食障碍,情绪古怪,恋爱。


这些现象出现,我们容易如临大敌,拼命要消灭,结果越消灭严重,因为“消灭”只能使我们内心更加分裂,冲突愈发严重。


其实这些现象都在表达内心深处一直被压抑的动力,我们首先应该感谢它的出现。然后试着觉察这些现象背后真正的动力是什么,给予它一份尊重,一份感恩。


我们真正接受了内在的所有动力,宽容的爱自己,它们就会逐渐拉近距离,减少分裂,好的改变自然发生。所有真正的改变,都建立在真正的觉察上。外界压力而来的改变,就像用力压住一根弹簧,早晚会反弹。

 

父母和老师对孩子影响非常大。在孩子最关键的时刻,能给予“孩子古怪出格的行为”一份尊重吗?


孩子出问题,老师家长更着急,轮番说教,逼迫孩子改变,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使担心成为现实。


不是每个老师家长都有心理医生的专业素养,也不可能要求他们理解学生的一切行为。


其实对待“问题孩子”,老师家长只需要保持尊重,宽容和信任,就是最好的“教导”。孩子的古怪行为,也是在试探家长的爱,任何“教育”都不如父母无条件的爱。



捕捉↑这个二维码

在微信客户端,瞄准这个二维码

按住它——要长——按,识别它

关注 李雪公众号:lixuexinli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