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的攻击性,爱人的攻击性

李雪 李雪爱与自由 2020-10-21



文 | 李雪



- 1 -



得到祝福的攻击性,就是生命力和创造力



朋友周末加班,把7岁女儿放我这里,晚上朋友也过来一起睡在我家。女儿突然拿起枕头劈头盖脸把妈妈打了一顿,还说拿枕头不过瘾,抡起排痧板朝妈妈打,但是接近妈妈身体时力道就收回去了,最终只是轻轻拍了几下。


我看她那股劲儿憋着还是没发泄够,就拿纸壳箱给她,她狠狠的殴打了纸壳箱。然后把妈妈推倒在床上,把被子枕头盖妈妈身上,说,你已经死了,我打死了你了,你不许动。妈妈配合着女儿发泄,最后母女俩就乐呵呵抱一起睡觉了zZZ

第二天小女孩活力明显提升,在我家蹦蹦跳跳地 high~



晚上回家时,朋友对我说,这个周末不正常。我问她怎么不正常,她说,以前每个周末我都要哭的,这周末我不但没哭,还很开心!

女孩打妈妈的时候,我们没有问她为啥要打妈妈,更没有评判她打人是错的,只是看到她内在有那么多无法言说的愤怒能量需要出来,我们就尽量提供环境,配合帮助她流动起来。


孩子的眼泪,经常是被压抑的攻击性,没有被允许表达的悲伤,我们或许没有条件给孩子足够的陪伴,足够好的教育环境,但至少可以看见孩子,允许她充分表达自己,能量流动起来。


这个小女孩的妈妈说:女儿每一下下手都非常有分寸,要打出气势,又不要伤害我。我问她这周末为啥没哭,她说这个周末实在太开心了。



- 2 -



被完全禁忌的攻击性,会淤积成疾



按照“惯例”,果然有网友留言说:如果每个孩子养成了打人就是一种发泄的习惯,那这个社会以后该多可怕…校园暴力,虐待孩子,虐待老人也许就是一生的缩影了。


答:霸凌同学、虐待孩子和小动物、灭门惨案凶手,他们父母的教育理念都跟你一致。


另外,关于“攻击性”的更多相关讨论,朋友们可以点击下排的文章链接:


毫无攻击性的孩子最可怕


怎样的孩子,会被霸凌和性侵?


家庭中的被动攻击


被家暴的女人,并非全都无辜


偏执狂:我攻击、仇恨你,你还要深爱我



- 3 -



古语有云:“能动手就别逼逼。”



现在,我拥有了正常的亲密关系,我跟小鲜肉男友体验到不用耗心神费力证明对错,只是简单过日子的正常人生。

我们之间也有很多冲突,解决方案就是打,戴上护具,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互殴。

-


语言吵架非常伤害关系,越吵心越冷。



-


而动手则不断让关系升温,每次打完我们都心情舒畅,顺带锻炼了体能。我们坚持互殴了几个月,心肺功能越来越好。


我们最严重的矛盾都发生在语言吵架后,没有及时开打,身心都憋屈,关系疏远。我们不想要这样,于是主动开打。打完,矛盾就散了,活力也恢复了。

*注:这个交流互殴,人身安全是前提,比如戴好护具、使用柔软“兵器”等等。


我这段时间的成长,很大得益于这个关系,让我体验到正常的家庭,正常的生活是什么样。


我们很平凡,没有远大理想,没有财富积淀,没有才华横溢思想深度的对话,柴米油盐寻常日子,让我逐渐有了活着的感觉。



- 4 -



一些微博互动



网友 @沫沫素妍宝 说:我也是跟我老公互殴欧了这么多年感情无敌好!陌生人都会问你们是新婚吗!然来保持感情的方法就是互殴(捂脸表情)


网友 @刚刚睡醒的傻妞 说:这个方法确实不错。释放攻击性。和孩子一起玩打架游戏,用沙发海绵垫当武器,尽情释放。她会一边打一边喊“打死你打死你”,她以前挨打确实压抑了太多不满。


网友 @OH宏嘟嘟_Shine 说:昨天女儿拿了两个空饮料瓶分我一个说:“妈妈,我们来打架吧!”我很意外,但还是接受了她的邀请,不得不说每一下瓶子相互碰撞都很痛快!


网友 @baby25910无所谓 说:女儿生气时摔过几次玻璃陶瓷的东西,我告诉她这样容易扎伤自己,妈妈只是怕你受伤。然后给她列举生气可以摔的东西。她也会拿一些东西问我能不能摔,然后试验一下,真的摔不坏她就很开心。



- 5 -



一条比较长的互动



网友 @瓊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千岁 说:在你这儿,是允许孩子动手打人的,但是在武老师的一个微博里有个小故事讲的是小孩子打了妈妈,然后另外一个人(外公)抓着小孩儿的手让她跟妈妈道歉,说这是在立界限。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答:这是「看见真实的孩子」和「活在头脑的对错评判里」的区别。


在本文篇头那件事情里,我和女孩妈妈看到小女孩的攻击性升起,看到她内心积攒的委屈愤怒,我们为她能够伸展自己的能量感到开心,于是心甘情愿鼓励她表达攻击性,因为我们充分允许她、看见她,她感受到这背后的爱,所以下手非常有分寸,用羽绒枕头用力打,用排痧板则是轻轻拍了几下。

然后孩子活力立刻提升,跟妈妈的关系也更亲密。之前每周末都要委屈的哭泣,转化成活力和快乐。


攻击性被祝福的孩子,人格稳定、遇事宽容,富有同理心和决断力。最重要的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攻击性等于生命力,这是温尼科特的核心思想之一,感兴趣的可以读读温尼科特 Donald Winnicott 的理论。

就算你对心理学理论一无所知,只要看见真实的孩子,天然的人性就会让你愿意呵护孩子的攻击性。你看动物世界里,小老虎围着妈妈又啃又咬,哪个老虎妈妈会反手一巴掌,或者教育小老虎不可以咬妈妈?老虎妈妈只会开心的看着孩子玩耍,时不时揽到怀里舔舔孩子的毛。


现在,我跟男友就是这样的关系,我们愉快的互殴,分寸是不伤害身体。哈哈,这才是活着的感觉,再也不是活在对错正确中的僵尸。



攻击性释放了,就不会形成创伤。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从事心理学研究近十年,创办「初心心理

畅销书作家,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当当网与亚马逊正在热销。新书将在2018年04月发行♬

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配图 | 摘自互联网    编辑 | 林诗野



捕捉↑这个二维码

瞄准这个二维码,趁着它清晰时

按住它——要长——按,识别它

关注微信公众号:李雪爱与自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