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拜托,停止用“抑郁症”给恶性罪犯贴标签

李雪 李雪爱与自由 2020-10-21


@茶夫人的欢喜:一直想问个问题,抑郁症患者不是攻击自我,对外攻击性释放不出去么?


怎么空姐遇害事件及其他有的恶性事件就说行凶者有抑郁症。我表示非常不可理解!李雪能解释一下么?


文 | 李雪



抑郁症患者极少杀害他人。偶尔有的,也是杀害孩子,比如抑郁的妈妈带着孩子一起死。媒体使用“抑郁症”给恶性罪犯贴标签,实属无知者无畏。


恶性罪犯通常是偏执狂、反社会人格,他们的攻击性都指向外界,而且经常指向无辜的人,因为他们需要把内在受伤的、懦弱的部分投射给别人,通过虐杀别人得到快感。


拜托媒体别再宣传恶性罪犯是因为得了抑郁症,抑郁症患者不背这个锅。


01



施虐者的快感



通过虐杀别人获得快感,这个心理动力并不难理解。


很多父母羞辱孩子殴打孩子,看到孩子精神崩溃时,会忍不住嘴角上扬,这种快感让父母攻击孩子成瘾,若强忍住不发脾气,就会像毒瘾发作一样百爪挠心。

所以网络上教父母怎么让孩子屈服的视频特别受欢迎,观者都能从其中获得精神虐杀的快感。主讲老师讲到自己如何让孩子屈服于自己时,更是难以抑制嘴角的得意,这是一种精神病态。


02



日常的变态



普通人距离反社会变态有多远?或许只差一个角色而已。


当一个普通人成了父母,面对弱小的孩子,精神病态那一面很容易显现,而且这是被中国文化所鼓励的,二十四孝不就是一部恐怖片么。

-

网友 @pearl2007 说:

-


几岁时,当我妈惩罚我,然后告诉我她不要我了,我会拼命往她身上扑,抱住她的腿。


她会一次次推开我,要走,我就越来越恐惧,拼命抱住她,在她推满脸是泪的我时,在她看到我极度恐惧被扔掉时,她的脸上,有愤怒,有心疼,更有隐隐的笑意和得意。


即便我当时只是几岁的孩子,我仍然记得那隐藏在脸上的笑容。

 

-

网友 @乐乐的月光糖果盒呀 说:

-


一样一样。那批人做了奶奶外婆也还是这样对待第三代的。


亲眼见到一个阿姨这么对自己孙子。然后孙子爆哭抱住她大腿,她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


-


斯坦福监狱实验堪称经典,当把天之骄子的学生们随机赋予狱警和囚犯两种角色,大部分“狱警”都呈现出反社会行为,以虐待“囚犯”为乐。


附:电影《斯坦福监狱实验》,本片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故事发生在1970年代初的斯坦福大学,一群大学生进行了一场关于人类行为的研究试验。


他们分成两伙人,一伙人扮演监狱狱警,另外一些人则扮演囚犯,在24小时内开始模拟监狱里的日常生活。结果证明,扮演狱警的人在模拟监狱的情境中,开始变得有暴力倾向,而扮演囚犯的人则预谋造反。


试验不久就被叫停,但其研究结果许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从某个层面说,孩子的位置相当于监狱实验中的囚犯,因为他没有能力离开父母,而父母则是掌握生杀大权的狱警。


中国历史上更是全面做过这样的大型人性实验,当人被分为“无产阶级革命者”和“地富反坏右”…

一旦关系严重不对等,且具有比较大的封闭性,人性恶的一面可以突破想象力的极限。


所以,并不是说欧美变态父母少,只是在欧美文化中,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产,公权力可以随时介入,这削弱了家庭关系的封闭性,从而让欧美妇女儿童更有保障。

恶性罪犯选择下手对象,通常选择那些精神能量弱的。他们凭直觉就可以知道哪些人是“弱鸡”。


呈现弱鸡气质的人,通常是攻击性被严重压抑,在家庭中“最懂事”的可怜孩子。

 

附:《要求孩子懂事,是在祝他/她成为倒霉蛋

 

这个世界有一个残酷的定律,越是受伤害的,越容易受伤害。校园霸凌、性侵中,越是在家庭中被冷漠被伤害的孩子,越容易成为变态的下手对象。


连环杀手邦德,会通过观察女人走路的样子,来选择下手对象。心理学家安杰拉·布克在关押精神病罪犯的监狱做的实验表明,让精神病罪犯通过观看志愿者走路的步态录像,来选择下手对象,他们统一选择了那些受过暴力伤害次数最多的人。


创伤经历,会同时烙印在心理上和身体上,这些信号会被他人捕捉,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侵犯。


童年创伤大的人,也更容易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关系。即便在没有人伤害自己的情况下,因为意识不能安住在体内,对身体的觉知少,更容易意外自伤。


所以说,无条件的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附:《什么是最根本的安全教育》《被性侵的孩子,往往是对爱没有信心的孩子



03



什么是爱?什么是虐待?

分清楚



当然,不是说人性完全没希望。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因为严重不对等的角色而变态,人类救赎的希望在于“同理心”。


那些看到《超级育儿师》节目里,哭泣着打育儿师的孩子,能够感受到孩子心灵的煎熬,能够听见孩子痛苦的呐喊,这样具备同理心的人,无论被分配到何种角色中,都不会主动以及被动作恶,不会成为“平庸的恶徒”。


这样的人,在我看来,才是真实的人类,而不是被头脑剧情入侵异化的寄主。


悲观地看:中国具备同理心的人似乎相当少数,《超级育儿师》之类的节目视频下面,对孩子兴奋的喊打喊杀的才是主流,满满文革般的热血沸腾。

乐观地看:李雪和尹建莉这类看见孩子的人,粉丝毕竟还是在涨,等这些粉丝们的孩子长大,会成为真正的超级英雄,用爱来唤醒来被头脑剧情入侵和控制的可悲人类。


附:《分享几个智慧生物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从事心理学研究近十年,创办『初心心理』;畅销书作家,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亚马逊与当当网有售。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林诗野

插图 | 电影《暖暖内含光》《蝙蝠侠:黑暗骑士》《斯坦福监狱实验》剧照及海报



捕捉上面这个二维码 ↑

关注「李雪爱与自由

ID: lixuexinli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