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见证一下:七日的奇迹

一凡Genius 李雪爱与自由 2020-10-21


文 | 一凡



李雪邀请我在大理开绘画工作坊,我想这是测试音频课的好机会,看看在几天内,如何最大限度地激活人潜在的艺术天赋,在绘画中认识自己和表达自己。想到此前没带过工作坊时略紧张,可想起向来深度满足的教与学的经历,就一身轻松,涌动着拥抱未知的好奇和振奋。


这七天学员各有长进和超越,我得以看到人的潜力有多大、艺术和教育的力量有多大、教学相长的启示有多大。学员从迷信技术到信任自己、从无知无觉到静则生灵、从取悦他人到回归自己……


艺术教育的内核不是教技术,而是理解真实的人、发明契合的方法、发现无与伦比的闪光点。


22个学员,120张画,一天比一天精彩,一天比一天有力量,一天比一天像自己。我原想着最后一天有第一天的成果就很满意了,没想到过程和结果都超乎想象,像奇迹一样。我不知道有没有上帝用七天创造世界,但七天让零基础的人在绘画中深爱自己和理解艺术,我们做到了。



从统一的技术到个人的技术

从统一的标准到个人的标准

从和自己无关到和自己有关

从无知无觉到有感受有思考

从汲汲向外看到沉静向内看



第 一 天

“ 点 · 线 · 面 ”




第一天的课题是“点线面”。绝大多数同学都画了植物,这是环境里最明显的东西,容易观察和看见,也容易显出视角雷同的问题。好处是能看到每个人的性格。


春晓问:“老师你能教技术吗?”我问:“你要我教适合谁的技术?”她才想到,每个人都不一样,要学哪个技术呢。感受的萎缩、思考的懒惰、对自己的不信任导致趋同,想逃避做自己的自由和责任,于是想要统一的技术和标准。


第一天,大家从怎么拿笔和用颜料开始,靠着本能看见啥画啥完成了课题,很满意自己竟然能画出一张画。我也很满意每个人都在努力地看、努力地再现,所得即所见,没什么是看见解决不了的。



第 二 天

“ 放 大 ”




第二天的课题是“放大”,有学员反映听到课题有种懵逼的感觉,这就对了!正是要让头脑中固有的知识、概念、方法……失效,像第一次来到世界,重新看见、感受、思考、表达。课题简单到让人怀疑就这么简单?对,就这么简洁地破除惯性、固化、无意识的观念对人的控制。


相比第一天的画面更丰富有趣,不仅看在眼里,也看在心里,还把所见和所感融合起来。放大细节、尺寸、关系、痕迹、情感……看得慢些、看得仔细些、看得变化些。看得慢好体验和感受,看得仔细能见常人之未见,看得有变化会有更多可能性。用自己的眼睛看、自己的身体感受、自己的头脑思考,才可能出现独一无二又深入人心的表达。



第 三 天

“ 实物 与 实物 ”

“ 实物 与 想象 ”




第三天的课题是“实物与实物”“实物与想象”。第一天睁开眼,第二天动脑子,第三天注入情感,人和画的状态一天比一天饱满,不再以为艺术就是好看的、装饰的、取悦的,而是能承接一切真实的。大家开始画和自己有关的东西,情感让表达更深切;开始了解自己所画的东西,理性让表达更自由;开始从盯着外部到关注内在,有意识地表达所思所感。当感受和思考变得朴素强烈,也就流淌出朴素强烈的语言,表达也有了主动性和力量感。



第 四 天

“ 颜色 与 色调 ”




第四天的课题是“颜色与色调”,每张画都饱含情感,每个人都在尝试从客观再现转向主观表达。充沛的个人意识产生个性鲜明的画面,画如其人是创作的检验标准之一。


倒数第三张描绘了焦灼的童年,女孩在一座孤独的花园等待出海的父亲。倒数第二张画描绘了惊惧的小孩,作者看到一个爸爸粗暴地对待孩子,使她想起自己的父亲,想起自己一动不能动像个石头,无力感像微弱的光一样无尽地弥散。最后一张把纤弱的血管描绘得像结实的肋骨,强劲的线条和结构、强烈对比的颜色释放出厚重的能量。



第 五 天

“ 拆解 与 重组 ”





第五天的课题是“拆解与重组”,从内部视角看待和理解事物。经过前几天在感官世界和理性世界掀起轩然大波,一直高度紧张,然后在色彩课题中短暂放松,一紧一松训练人的控制感和节奏感。画面普遍看来更有完整感,手法更灵活自信,眼脑手更主动,不再被外物牵着走,而是把万物变成素材为自己所用。



第 六 天

“ 我 与 你 ”




第六天的课题是“我与你”。这群起初连画材都不会用的可爱的人,以火箭的速度超越原先的水平,越画越贴近自己,越画越连接本心。不迷信技术,不依靠套路,只自然地呈现性情,就足以动人动心。


🚀


照自己的意愿一息尚存,也好过听从别人的安排,虚张声势地过着浅薄的生活。——珍妮特·温特森《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七天工作坊让我看见许多人的生活,看见许多童年对成年的影响,看见艺术和教育的启蒙力量。第一晚见面时,学员分享自己的兴趣和问题,使彼此多些了解,也开启敏锐、开放、有觉知的状态,有益于学习。谈论中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第一,在意他人的评价;第二,怀疑自己的感受。我想后者是前者的原因吧,因为从小被压抑或切断感受,缺乏内驱力(好奇心、探索欲)促进自我的生长,所以不了解也不信任自己,自然把设定标准的自由和责任拱手让人,求得外界的认可。


第一天被问到些有趣的问题,“从左边画还是右边画、慢慢画还是快速画、从亮部画还是从暗部画……” 好像想要统一的标准,不敢有想象和自由的动作。事实上这些没有固定的答案,一切都为个人的表达服务。学员说这与他们接受的技术型教育和思维有关,以为学艺术也是掌握几个概念、定律、技术就搞定了,没想到艺术创作能根植于自己,发现和发明方法、语言、系统……技术的标准是能否传情达意,比较的标准是自己先前的画。


人是怎么变得自我束缚的?怎么从讨厌条条框框到跳出来就感到恐惧的?我在学员身上看到软弱也看到坚韧,感受到困顿的痛苦也感受到改变的希望,所以我想用七天激活真正的看见、感受、思考和表达。每天以懵逼开始,以新生的眼光、细腻的感受、多一点思考、自由地表达度过,以认识自己和自我欣赏结束。每天画一张画,每一笔都和自己有关,“我看见了什么、我用什么方式看见、我的感受是什么、我的思考是什么、我想表达什么、我想如何表达、我的表达契合情感和思考吗……” 从视而不见、无知无觉地生活,变成有意识有觉知、眼明心亮地创造。


我们真是一群教与学的天才,敏锐开放、悟性好行动力强,一起发现天赋用心培养,真是深度的快乐和满足!除了传授观察、感受、思考、表达的方法,还传递关注和信任,催生意想不到的创造力。在我们身上和心里住着一个孩子,不是拒绝长大的巨婴,而是朴素单纯的赤子,想给予爱也想收获爱,那就尽情地先给予自己和让自己收获吧!那套“指出缺点才是爱”的理论害人不浅,让爱的情感和能力都打了折,而我要的艺术教育、爱的教育、自我的教育是去发现闪光点,再把闪光点做成世无其二的稀世珍宝。


无效的教育花太多时间教脱离个人的技术,压抑感受和忽略体验,忽视心灵的成长和自我的建设,驯养的人煞有介事实则虚弱。真正的教育则用很多时间关注人本身、呵护心性、认识自我和世界。艺术有堪称完美的闭环,在感官体验和理性思考两方面养育人提升人,适合早期的教育和一生的学习。在绘画中,看见真相活在当下,享受明媚拥抱幽暗。从童年出走、从自恋出走、从剧情出走、从他者出走、从恐惧出走……回归自己和安住当下,迎接心灵的觉醒和艺术的诞生。愿生命力涌动,愿你真正自由。



作者 | 张一凡

艺术家,教师,博士


公众号 | 一凡Genius

新浪微博 @一凡Genius




「源自央美的艺术教育」

音频课程

免费试听






嘿~见证了一次奇迹,自己也想创造一次属于自己的奇迹吗?一凡的寒假工作坊,今天开放招募啦♬





让艺术从你心中觉醒

- 直接跟艺术家学绘画 -


2019 寒 假  绘 画 工 作 坊








这次的工作坊还有特别的意外收获:工作坊包含一整年的“群”服务


1/一整年与一凡和老学员在一起。


2/一整年在一个群里浸泡,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得到高质量的回答。


3/发出你的画作到群里,一凡分享她的视角。


4/一凡时不时会分享她看到的画作,她看到的画展,她看这个世界的经验。


5/工作坊结束后,老师和学员继续在群里沟通,把七天的奇迹,延续成一生的友谊。



学费原价15000 元 / 人,如果您在1101日~11日期间报名,即享双十一特惠价14000 元,老学员13000 元。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工作坊详情页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