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鸡娃:人生的高利贷

李雪爱与自由 李雪爱与自由 2023-11-03



欢  迎  到  新  浪  微  博
@  李  雪  爱  与  自  由
与  李  雪  评  论  互  动



文|李雪



01



孩子为什么会埋怨你呢



读者问:我不想鸡娃,但是我担心孩子将来埋怨我,我怎么办?

李雪答:孩子永远不会埋怨父母自我负责发展自己。自己事业节节攀升,赚钱越来越多,孩子起跑线就比别人高。


这种身体力行地给孩子做榜样,还不落埋怨的好事,为啥不去多做些?



附:《 孩子如何跨越阶层,靠学区房吗?

附:《 无需讨好父母的孩子,轻松适应社会 》



02



有爸妈在,学校不能蚕食你



@无边落木53719:可是李雪老师,在公立小学上学就没法自由发展,这个和自由发展严重冲突啊,我也头疼,心疼自己孩子每天被作业和老师蚕食。

@李雪爱与自由:公立学校并不能蚕食孩子,只有父母才能蚕食孩子。如果父母完全守住边界,不去吸食孩子,完全不焦虑孩子的成绩和作业,那么老师是没有任何办法吸食孩子的。

孩子在体制内学校,只是每天被迫听一些逻辑智力破碎的人说话,身处在缺乏审美和逻辑的匮乏环境中,仅此而已。

但死循环是,严守边界的父母,通常逻辑智力正常,逻辑智力正常就会成为“人中龙凤”,很容易有很好的社会资源,能够让孩子接触更有审美的人,进入资源丰富的学校。

而没有边界吸食孩子的父母,往往自己能力也差,经常卡在无助感中,配合老师一起吸食孩子。

如果你正好处在转折点,自己经常卡在无助感中,又希望能够保护孩子,那就从严守边界,不吸食孩子开始吧。


—— 把精力收到自己身上,学习过好自己的日子,这样你的孩子已经比99%的孩子幸运了。



附:《 鸡娃,是在向孩子转嫁虚弱

附:《 不能主动思考,大学毕业也是文盲

附:《 掰开揉碎的知识,是教育的谎言



@俊凯921凯莉:为孩子而战,老师把我拉黑了。结果是我家儿子四年级,上课可听可不听,作业可交可不交。孩子成绩也好,全校有名,老师也不再多管了。



03



鸡娃:人生的高利贷



张一得的父亲,在孩子自杀后说了一句:我尊重孩子的选择。

这句话好可怕,孩子自杀,那是有选择吗?但凡有选择的孩子怎么会自杀?是一点希望活路也没有了,才会自杀。


就跟毕节曾经有留守儿童住垃圾箱,从垃圾堆里翻找食物一样,这是孩子们选择吃垃圾吗?

每个生命来到世界上,都有很强的求生欲。只有实在走进了绝路,一点希望也没有了,才会自杀。

张一得的父亲就是孩子的绝路,这个父亲完全没有除了孩子以外的自己的生活,孩子生命的每一个缝隙都要钻进去操控和吸食。


连做顿饭都要趁机教育孩子,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要被父亲盯着教育纠正。


孩子即便出国了也看不到逃生的希望。


最可怕的是,这个事情是无解的:他的父亲还成了网红,是育儿的典范,备受追捧。


如果张一得的父亲的做法有违“常理”,是被人诟病的,那么,张一得反而不会死。因为他会知道:我要反抗,我要逃离。


但是父亲是“完美的”,而自己依然过得如此痛苦,那还有什么出路呢,只能自杀了。

杀死一个孩子的,不仅仅是水蛭般的父母,还有整个社会的认知,都在支持这种父母。

面对鸡娃,很多人误解,觉得孩子特别优秀只能是鸡出来的。不鸡娃就得接受孩子平庸的结果。

而事实正好相反。


爱和自由养育的孩子能量爆棚,创造力是超出父母的想象力极限的,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无一不是自由发展的结果。


这样的孩子会以自己的节奏而不是父母想象的方式发展自己,可能正好符合大众认可的优秀,也可能不符合。但一辈子就会源源不断的热爱生活,专注投入自己的创造。

被鸡的孩子的优秀,只是提前透支了生命能量,符合了父母的想象,供父母吸食。

就好比同样起点的两个年青人,一个人疯狂借高利贷,超前消费,一个人一直在默默积攒自己的资源。前者看着会比后者光鲜很多,然而当后者起飞时,前者已经因为债彻底还不上而自杀了。



附:《 像水蛭一样的爸爸

附:《 孩子被父母窃取的感受

附:《 为人父母,最核心的心理能力 》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全平台在售。


公众号 | 初心心理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林诗野

插图 | 摘自互联网





欢  迎  到  新  浪  微  博
@  李  雪  爱  与  自  由
与  李  雪  评  论  互  动





延    伸    阅    读




《 鸡娃,是向孩子转嫁虚弱 》



《 边界的清晰,不会割断爱 》



《 藏在“爱与自由”背后的“鸡娃剧情” 》



《 自体自恋的哀嚎:没有我,你怎么办 》



《 放弃改造对方,就是放过自己 》



《 真实的妈妈,真实的世界 》





大 目 录  2017


大 目 录  2019







04



广告时间



李雪:


经常有人说,总觉得活得无趣,没意义,整天也不知道干啥,老刷手机,怎么办?


刷手机,是因为别的事情的没意思,刷手机更好玩些。如果别的事情更有趣,谁还总刷手机?


父母守住边界,小孩子很容易在日常各种小事情中专注投入,玩的不亦乐乎,生活就是不断发现美和趣味的过程。


在我们小时候不断被侵犯边界,感受力逐渐关闭。成年后基本龟缩在奔逸的头脑世界里,感受不到活着的真切滋味。


每次工作坊都有学员提问:李雪老师,你说持续专注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创造价值,财富自然来。可是我找不到自己真正喜欢做什么,怎么办?


这个问题我好难回答,找到自己爱的事情,并没有公式方法:它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当我们不断的对现实保持感知,用身心享受每天的日常生活,累积品味,自然而然的生发创造力。


有的人特别会拍照,拍出的照片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动人的情感。这不是学摄影技术学出来的,这是摄影师对生活真切的感知,通过照片传达出来。


比如一个优秀的家居设计师,她在成为优秀设计师之前,定是大量感知“家”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在里面一举一动是什么感受,不同的材料又带给自己什么不同的感受。自然而然地关注关于家的各种细节感受,最终汇聚出一个个设计。


简单一句话,走出头脑的世界,打开感官,真真切切的触碰生活本身,活得有趣,乐呵。


这一点上我跟一凡老师观点一模一样,我们都感叹:小孩子天然会玩,会享受,成年人们容易活得麻木无趣,连玩都不会了。


别人开课都绞尽脑汁给学员带来尽可能多的知识,而我们开课,只想带给大家,好好玩的体验。


活得舒坦,玩得乐呵,日常生活有美感。走出头脑怪圈,开始真的看见自己生活的环境,看见活生生的人。


打开感官,不知不觉之中,活得有滋味,活得干净直接,打破头脑预设的世界,创造力便源源不断了。


推荐一凡老师的在线课程《 好好学会玩  在家建乐园 》,点开图片,了解课程详情。






好好学会玩  在家建乐园



导师:一凡



0607 日 ~ 28


每周一、三、五


19 点  播 !











 

点开这颗跳动的心,来初心社区,看李雪直播,向老师们提问,唠唠你的人生故事。初心心理社区,咱自己的心理社区。




我是作者李雪,感谢你的打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