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角色的成瘾机制
文 | 李雪
最近王宝强的新片《八角笼中》正在热映,除了对电影的一致好评,关于王宝强曾经的家事,再次吸引聚集了成千上万人以正义的名义发起了一场为受害人伸冤的网络狂欢,为之贴上翻盘逆袭之类的标签。
如果受害者本人还非常享受这种风暴中心的感觉,就可以迅速组织大规模团体,进行有组织的舆论网暴。因为“受害者正义”赋予了团体成员幻觉,觉得自己可以恣意妄为而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当然,这也是他们加入团体的动力。好在,王宝强本人并没有让此风波扩大,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他踏实勤恳的才华。
01
受害即便利
受害者身份有如此多好处,所以它是第一受欢迎的身份。很多人受害者角色成瘾。
我经常讲:无论一个人童年多么悲惨,现状多么不堪,从“改变别人”“期待别人拯救自己”的幻想中走出来,抓住一切资源,成长自己,自我负责。无论如何,严守边界,不要再去伤害孩子。
于是我经常收到来自自称“女权”的攻击,理由千篇一律:要求受害者先做出改变是可耻的!你凭什么要求母亲保护孩子,父亲呢?父亲死了吗?男权迫害之下,女人怎么有能力爱孩子?
我开始很不理解这些自称“女权”的愤怒,好像我迫害了她们似的。而我只是一个努力自我负责,从地狱原生家庭里爬出来自救的女性。
我现在理解了,我不肯做受害者,这就是对她们的迫害。因为她们受害者角色重度成瘾,憎恨一切不承认她们身份的人,比如自我负责的女性。
受害者角色成瘾者,最痛恨的现实是:① 没有人可以改变他人,每个人只能自我成长。② 没有他人可以拯救自己,除非自己努力自救。
02
“受害者”永远要别人负责
微博上看见两种人最倒胃口。一种是“看我微博要我负责”系列,另一种是“社会应该为他/她负责,他/她只能滚地哭嚎啥也做不了”系列。
比如,那么多持有政府认证资质的幼儿园出现恶劣虐童事件,有些家长疑惑如果孩子不上幼儿园会不会耽误社交能力。我从心理学角度解读,不上幼儿园不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因为孩子的社交能力取决于跟父母关系的内化。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要甄选有爱的老师,而不是有证的老师,及时关注到孩子在幼儿园的感受。如果找不到好的幼儿园,不上幼儿园也不会耽误孩子发展。
* 附:《 如果没有合适的幼儿园,不如不上 》
就是这样一条关于上幼儿园的微博,引来了两种评论。
一种是怨气横生型:“不上幼儿园孩子谁带?!你以为谁都像你那么有钱有闲?!”
隔着屏幕仿佛都能看到那种被戾气扭曲的一脸横肉。
一种是倒地打滚型:“这是社会的责任!你为什么不去呼吁政府加强监管!反而要求受害者来承担!你安的什么心!”
这是经典的,我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学校,孩子就是政府的责任了,我啥也做不了系列。更可悲的是,这样父母的孩子也最容易遭受毒手。
* 附:《 霸凌者或性侵者,这样选择下手对象 》
再比如,我说通往幸福的责任人只有自己,我们要做自己的好父母,疗愈心理创伤。
一些伪女权开始表演了:社会对女性如此不公我们怎么可能幸福!你不去呼吁社会改变却要求受害者改变,你太可怕了!
* 附:《 伪女权的诉求,不过是推卸责任 》
对于这样的人,我能说什么呢,祝你的心理问题等实现共产主义再好呗。
03
“受害者角色”上瘾
如果一个朋友经常向你抱怨他/她的配偶或者同事欺负他/她,你自然会想要劝他/她离开这个糟糕的关系,结果他/她反而会调转矛头来攻击你。
因为“受害者”是他/她主动追求的身份,他/她已经对这个角色成瘾了。为什么会对“受害者角色”成瘾呢,其实是“受害者”自己内心有着强烈的毁灭欲和攻击欲。
也就是说他/她其实自己想要虐待别人,但是内心又不敢,所以就会去勾引别人来虐待他/她,通过寄生在这个施受虐的关系里,来隐蔽地释放了自己的攻击性。
在家庭暴力中,孩子大多会站在母亲的一边谴责父亲。我反对家庭暴力,同时也要说,婚姻关系中没有弱者,很多长期的家暴其实也是女人不断的通过隐蔽的方式来激怒施暴者造成的。
自媒体写文章,最容易火的方式是:煽动受害者情结。比如,咪蒙火起来,是一篇《致贱人》,读者深深地把自己带入被贱人侵害的受害者角色。
渲染受害者情结的文章,给读者的代入感,像吸毒一样爽——都是外界迫害我,我是无辜又善良的小白兔,我的不幸完全不是我的错,是社会不公,男权迫害,所以我什么也做不了…
可这样的文章能给人带来什么呢?能让你有力量去改善自己的处境,为自己和下一代负起责任吗?难道你的痛苦要等实现共产主义再好?而且,即便你被放入所有人都彼此尊重、高度文明的地方,没有力量为自己负责的人,倒霉蛋还是那个倒霉蛋啊。
现在,没有人绑着你的手脚,没有人限制你的人身自由,你可以上网学到各种知识技能,提升自己的逻辑能力,无论父母给你的起点在哪里,你都可以再前进一点点。
一场悲剧,每个人都有责任。但通往幸福的责任人,只有自己,而且自己就足够了。
欢迎到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与李雪评论互动。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李雪爱与自由。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亚马逊,全平台在售。
公众号 | 初心心理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李方
插图 | 来自网络
延 伸 阅 读
《 动不动就想拯救世界的自恋,哪里来 》
《 工具人男子汉 的 受害者剧情 》
《 放弃改造对方,就是放过自己 》
甜 美 的 夏 天 甜 蜜 的 欲 望
一 凡 的 暑 假 艺 术 工 作 坊
2023 年 08 月 12 日 ~ 18 日
7 个全天的课程
@上海
导师:张一凡
通过艺术绘画来观察客体,感受客体,跟现实建立深刻而饱满的链接,体验创造力流动表达的满足感,暑期上海7天艺术绘画工作坊等你来,跟李雪一起做学员,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艺术家。
长按扫码 ❤️ 了解详情
点开这颗跳动的心,来初心社区,看李雪直播,向老师们提问,唠唠你的人生故事。初心心理社区,咱自己的心理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