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市文化旅游委: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10月18日,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举行“学习二十大 书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介绍相关情况。


10月18日,重庆市新闻发布中心,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举行“学习二十大书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


市文化旅游委党委书记、主任刘旗介绍相关情况



视频来源 | 重庆日报


市文化旅游委党委书记、主任刘旗会上表示,我市将推动文化旅游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着力打造“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图源 | 涪陵文旅


据刘旗介绍,我市将全面落实“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立足“长嘉汇”“三峡魂”“武陵风”独特禀赋,一体联动、重点突破,推动“一区两群”文化和旅游协调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着力打造“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按照“双核”驱动、一盘棋推进,与四川共同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立足用好用活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和移民文化,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推出更多体现时代特征、中国气派、重庆韵味的精品力作;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加快市级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打造一批体现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市人文地标;巩固壮大主流媒体阵地,持续推动精品建设和品牌建设,构建“智慧广电”新格局;围绕革命文物保护与传承、考古发掘与研究、博物馆体系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方面,进一步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加快建设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提质升级一批历史文化街区、红色文化公园、名镇名村和人文景观。


聚焦质量与效益提升,培育壮大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加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规划打造一批文化产业集聚区和文创主体功能区,持续增强全市文化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按照融合化、全景化、差异化的要求,着力打造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旅游目的地。按照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要求,大力实施旅游精品工程,着力推动都市旅游、长江三峡旅游、民俗生态旅游、温泉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康养及休闲度假旅游等提档升级、做优做强。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建立和完善文旅融合发展机制,加快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培育壮大文旅市场主体,提升文旅融合发展质量效益。


紧扣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深化“一带一路”等区域文旅交流合作,加强文旅品牌营销与城市形象推广,打造国际性文旅节会品牌,不断提升重庆文旅知名度、美誉度和国际影响力。


实施文艺作品提升工程

推出更多精品力作


刘旗表示,我市将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推出更多彰显时代特征、中国气派、重庆韵味的精品力作。


据介绍,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市文化艺术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主题主线,深化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狠抓舞台艺术精品创作,获得全国性重点奖项100多项。特别是今年,我市连续摘取了“文华大奖”“群星奖”“牡丹奖”“金声奖”等大奖。



“下一步,我市文化艺术工作将以创作为核心任务、以演出为中心环节,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为全市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刘旗说。


具体举措包括: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和演出,扩大优质文化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抓好全市重点剧目的创排、打磨和复排工作,推出更多体现时代特征、中国气派、重庆韵味的精品力作。建立健全剧场供应机制,制定推出鼓励文旅融合驻场演出的政策措施,打造长嘉汇演艺聚集区。


继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以演出为中心环节,以艺德艺风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艺院团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坚持“分类指导、一团一策”,推动市级文艺院团“破瓶颈、保基本、减负担”,激发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改革,努力打造示范性、导向性、引领性新时代文艺院团。


完善艺术创作激励和保障机制。设立市级文艺院团舞台艺术精品创作专项资金,发挥市级文艺院团激励引导资金等专项资金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艺术精品创作生产的扶持和投入力度。加快薪酬制度改革,完善艺术人才激励机制。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等模式,不断提升文艺创作和演出的质量水平。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视频来源 | 重庆日报

刘旗介绍,近年来,我市非常重视旅游业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旅游产业增加值从726.21亿元增长到1076.09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6.1%。2021年,重庆的游客接待量按城市排位居全国第二、按省(市)排位居全国第五。


图源 | 图虫创意

重庆还被国际权威旅行杂志评为“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全球十大最具发展潜力的旅行地”,并荣获2019亚洲旅游“红珊瑚”奖。


“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市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自信自强、踔厉奋发,进一步促进全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刘旗称。


我市将围绕“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布局,持续打造“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旅游发展升级版。推动主城都市区文旅资源整合;策划举办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世界大河歌会,推动“三峡库心·长江盆景”建设;推动武陵山文旅协同发展和跨省市合作。促进红色旅游、游轮旅游、温泉旅游等产业业态持续发展。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休闲街区等创建。持续打造“重庆好礼”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品牌。依托世界旅游联盟、澜湄旅游城市合作等平台,开展文旅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的成效。按照《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培育区域文化品牌,开展文化交流展演活动,持续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创新文旅融合推广模式,提升重庆文旅整体品牌形象。聚合“两江四岸”演艺资源,打造富有巴渝特色的长嘉汇演艺集聚区。


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以主客共享、近悦远来为路径,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旅游厕所提档升级;提升旅游交通服务水平,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重庆公共文化馆、图书馆

达国家一级馆率居西部第一

 

刘旗表示,近年来,全市公共文化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其中公共文化馆、图书馆达国家一级馆率分别为95%、83.3%,居西部第一。


刘旗介绍,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动下,我市公共文化建设力度持续加大,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成,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市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世界自然遗产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4处,国家5A级景区1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25个,国家一级博物馆5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3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9人。


图源 | 重庆图书馆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构建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刘旗说。


我市将全面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合理布局城市公共文化设施,补齐薄弱地区短板,培育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加快重庆图书馆分馆等市级重大文化公共设施建设,推进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抓好“红色三岩”等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打造一批体现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市人文地标。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加快公共文化网络平台建设,完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应用场景,全面推进“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建设。


持续开展“重庆读书月”“书香重庆”等品牌读书活动,深入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和群众文艺创作活动,提高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


对标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标准,加快建立和完善旅游要素体系、交通体系、集散体系,提升智慧旅游水平,建成功能完善可靠、集散舒适便捷、环境安全友好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END


出行天气提醒


10月19日白天到夜间:各地多云间晴,气温9~29℃;中心城区:多云间晴,气温15~27℃。

10月20日白天到夜间:大部地区多云到阴天,东南部局地有阵雨,气温11~26℃;中心城区:多云,气温16~25℃。

|来源:重庆日报

|声明:除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精彩推荐  

市文化旅游委系统党员干部职工积极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

点赞!5个项目获得我市视听艺术精品扶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