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说|山大研究生学术讲座周报第三十一期(2019.9.14-9.30)
讲座总结
在过去的两个周,山东大学“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举办了五期讲座,让小编带你一起来回顾一下讲座内容吧!
山东大学“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
2019年第96期(总第873期)
9月19日
中心校区化学老楼学术报告厅
主题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and Catalysis with Iron
主讲人
宋大同(Datong Song),多伦多大学化学系教授,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博士毕业于加拿大皇后大学,于2006年加入多伦多大学开始独立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是金属有机化学在小分子活化中的应用。近年来在J.Am.Chem.Soc等期刊发表多项论文。
1.讲座伊始,王文光教授首先对宋大同教授的工作学习经历、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向大家做了简要介绍。
2.随后,宋大同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其在多伦多大学的部分研究成果,主要围绕金属有机化学在小分子活化中的应用进行讲解,详细阐述了宋大同教授团队在有机金属与铁催化方面的成果。
3.接下来,宋大同教授对实验过程中的物质结构、反应机理、实验结果等方面为同学们做了全面的解释。
4.最后,宋大同教授还与大家分享了多伦多的城市面貌与美丽景色,引起了同学们对于多伦多的美好向往。
5.提问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踊跃参与,展现出对宋大同团队科研成果的浓厚兴趣,宋大同教授针对同学们的提问一一耐心作出了解答,尤其是对于实验产物如何保存方面的互动与交流,更是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山东大学“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
2019年第98期(总第875期)
9月26日
中心校区知新楼B423
主题
中美博弈下的大国战略
主讲人
范爱军(1955—)男,汉族,山东海阳人。1982年1月山东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留校任教;1990年6月山东大学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后又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山东大学教授(教育部二级岗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贸易研究所所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组常务理事;山东省外经学会副会长,山东省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国际贸易学》首席专家,国家级资源共享课《国际贸易学》首席专家,第五届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山东大学2019年度本科教学“卓越奖”获得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讲坛伊始,为了解释中美两国贸易统计差异产生的原因,范爱军教授介绍了“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的概念和“贸易对象国规则”与“原产地规则”两种统计方法。
2.随后,他就人民币汇率的问题,结合日美贸易摩擦后日元升值的情况指出本币升值会增加工资成本导致产业破产,同时会减少对外资投资的吸引力。
3.接下来,范爱军教授又介绍了“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指出实行“一带一路”政策是解决“两个过剩”问题、拓展油气矿产资源进口来源、深化西部开发战略纵深和把握区域经济合作话语权的必然要求。
4.最后的提问环节中,范爱军教授与参会师生进行了互动,并针对相关提问作了详细解答。
山东大学“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
2019年第99期(总第876期)
9月22日
千佛山校区水利楼二层大会议室
主题
轮胎-路面接触的三轴应力分布测量研究
主讲人
周兴林,武汉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博导,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公路学会、中国光学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图像分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道路与桥梁测试理论、方法与装备研究。近5年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基础研究项目、国家标准研制项目等17项科学项目。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20件。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奖3项。
1.周兴林教授首先介绍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道路力学理论存在着重大的缺陷,仍旧存在着许多目前无法解释的现象,实验室试验研究的结论不够明确,模拟与仿真结果也与实际有较大的差别。
2. 接下来,基于这些问题,周教授讲述了其与瑞典皇家科学院合作,他们以三轴应力解释算法、传感器标定理论模型、接触面积的图像结算为基础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仪器系统构建。
3. 随后,周教授指出,这种仪器如果研制成功,能够解决当前道路力学理论中胎-路接触应力无法全时域实时测量的难题。
4. 报告的结尾,在场的老师就当前道路问题以及仪器的可行性研究展开了学术讨论,拓宽了在场学生的眼界。
山东大学“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
2019年第100期(总第877期)
9月27日
中心校区化学老楼学术报告厅
主题
Tuning plasmonic catalysis by
light-induced absorption
主讲人
朱怀勇,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教授,中科院 “海外评审专家”。本科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硕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博士毕业于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先后在日本广岛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悉尼大学从事研究工作。于2005年加入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开展研究。曾获澳大利亚科学院J. G. Russell奖等奖励。在国际期刊发表文章二百多篇, 其中国际一流化学和材料科学学术期刊JACS, Angew. Chem, Adv. Mater.发表文章17篇,被引用15000多次。研究领域涉及光催化,无机固体材料,新型吸附剂,以及陶瓷纳米纤维超滤膜等应用基础研究。是金属纳米颗粒光催化剂的开创者。
1.讲座伊始,王一峰教授首先对主讲人做简要介绍。接下来,朱教授讲解了表面等离子共振(LSPR)光催化有关的具体机理、反应路径、催化性能的影响因素等。
2.随后,朱怀勇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团队成员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在报告的最后一部分,朱怀勇教授展示了澳大利亚的优美自然风光并欢迎同学们到昆士兰科技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和交流。
3.最后的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同学针对报告中自己未理解的环节和机理进行提问,朱教授耐心细致的进行了解答;有的同学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朱教授与之讨论并表示赞许。王一峰教授对此次报告进行了总结并感谢朱教授的到访,现场致以热烈的掌声。
山东大学“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
2019年第101期(总第878期)
9月27日
千佛山校区电力楼四层报告厅
主题
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建模边界
识别与风险评估方法
主讲人
陈武晖,博士,江苏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在次同步振荡机理分析、概率风险评估以及抑制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在《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IEEE Trans on Sustainable Energy》以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杂志发表与次同步振荡相关学术论文30多篇。国家自然基金通信评审专家,“IEC SC 8A国内对口工作可再生能源并网控制与建模工作组”专家,2015-2019五年连续被评《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和《电网技术》优秀审稿专家,2016年《电网技术》特殊贡献专家。
1. 讲坛伊始,陈武晖教授首先介绍了次同步振荡的概念以及在汽轮发电机组、双馈风电场和新能源换流器不同背景条件下次同步振荡的类型特征。
2. 接下来,陈武晖教授提出了次同步振荡研究中存在的建模边界识别的问题,即建立的系统等值模型在保证其规模尽可能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保留原系统的次同步动态特性。
3. 随后,陈武晖教授提出了通过搜集风速数据并采用Weibull分布进行风速不确定性建模,用分段概率配点方法的二阶模型获得振荡阻尼的概率分布,并对安全风险进行定义,从而形成了一套次同步振荡风险评估体系。
4. 在报告的最后一部分,陈武晖教授提出了新能源振荡研究中面临的建模范围随机性机理不明确,尚未能提出一种事先的参数优化方法等挑战。
5. 最后的提问环节中,参加讲座的老师和同学积极与陈武晖教授进行互动,叶华老师就陈武晖教授在构建等值模型中采用的“阻抗法”提出自己的见解,王洪涛老师就新能源振荡传播过程中电压和的电流畸变情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陈武晖教授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逐一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山东大学“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
与“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
山东大学“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与“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是山东大学知名研究生学术活动品牌。讲坛由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承办,涉及面广泛,参与度较高,上几乎覆盖研究生全体在校生,是校内外著名博导、教授在山大面向研究生开讲的首选平台,是优秀博士研究生展示学术实力的重要渠道,在面向研究生的学术活动中综合影响力最强。
如您想了解更多讲座预告
请扫描左方二维码~
如您想申请“稷下风”或“海右”讲座,请联系:
李星颖 18553761785
田宇婷 15503601750
陈 洁 15866605011
猜你想看
山大研究生
sdu-grad
编辑/排版:房金霞
责任编辑:李星颖
值班栏目主理:程硕
内容及协办:研究生团工委学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