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诺奖发布倒计时 !

山大研究生 山大研究生 2022-04-24


诺奖发布倒计时




诺贝尔奖(瑞典语:Nobel priset,英语:Nobel Prize)是指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奖项,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和文学奖,旨在表彰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银行1968年设立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用于表彰在经济学领域杰出贡献的人。


2020年度的诺贝尔奖各奖项

将于10月5日(明天)

开始陆续揭晓


作为研究生的我们

在学生时代

是否有一些让你

背吐血的公式

永远记混的名词

老是做不完的实验

但你或许不知道,

这其中有不少

都是诺贝尔奖得主捣鼓出来的。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

给理工科学子带来噩梦的

诺奖得主都有谁!




构象


猫跟你都找到了自己的优势构象,但环己烷的构象你还记得吗


随着单键的旋转,化学分子的空间排列会变成不同的样子,这就被称为“构象异构”。学习这个概念时,我们会首先见到绕着单键转圈的烷烃分子,以及一会儿扭成船式、一会儿扭成椅式的环己烷……但由于太过抽象,这些构象在学渣眼中往往都扭得很别扭。

德里克·巴顿与奥德·哈塞尔 | nobel prize.org


德里克·巴顿与奥德·哈塞尔,因为发展了构象的概念并将其运用在化学当中,获得了 1969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限制性内切酶


中学生物考试常常出现的酶切位点题目


如今时髦的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而你或许还记得,高中生物课上学到过的上一代“基因剪刀”——限制性内切酶。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将质粒 DNA 分子“剪开”,用 DNA 连接酶加上新的基因,再把它转给细菌,这种技术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应用——供糖尿病患者使用的人源胰岛素就是这样实现量产的。

沃纳·亚伯、丹尼尔·那森斯与汉弥尔顿·史密斯 | nobelprize.org


1978年沃纳·亚伯、丹尼尔·那森斯与汉弥尔顿·史密斯,因发现限制性内切酶及其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



微观粒子


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你有没有弄混过


物质最终都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比如原子、电子,而原子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再往下分解还有夸克等更基本的粒子。微观粒子和诺贝尔奖有着很深的渊源,J.J.汤姆孙(发现电子)、詹姆斯·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卡尔·戴维·安德森(发现正电子)、默里·盖尔曼(提出夸克模型)等物理学家,都因为实验发现微观粒子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不过,通过 α 粒子散射实验发现质子的欧内斯特·卢瑟福是一个特例,因为对元素放射性的深入研究,他获得了 1908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而非物理学奖

从左至右依次是汤姆孙、查德威克、安德森、盖尔曼和卢瑟福 | Wikimedia Commons


除了以上这些,物理学家还发现了胶子、中微子等更多的基本粒子。为了统一描述粒子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物理学家提出了一套叫做“标准模型”的理论,这是迄今为止最为精确的物理学理论,几乎所有基本粒子的实验结果都符合这套理论的预测,与粒子标准模型相关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更是数不胜数。



PCR


得到想要的条带了吗?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可以说是无数生物科研民工的噩梦好伙伴。这种方法能将基因序列在短时间内大量复制;除了搞基础研究,PCR 离生活其实也很近:亲子鉴定、病毒核酸检测和法医 DNA 检测都离不开它

凯利·穆利斯 | nobelprize.org


1993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有一半颁给了凯利·穆利斯,以表彰他开发了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泡利不相容原理


听说化学狗听到 iPhone 4s 的第一反应,都是iPhone 3d


泡利不相容原理指出,两个全同的费米子不能处于相同的量子态,因此处于同一原子轨域的两个电子必定拥有相反的自旋方向。虽然理论总是学得不太明白,但化学课上填原子轨道的↑↓小箭头可是没少画,它们代表的就是自旋相反的电子。

沃尔夫冈·泡利 | nobelprize.org


因为发现泡利不相容原理,沃尔夫冈·泡利在 1945 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三羧酸循环


对于“三羧酸循环”,大部分生化学子只能记得这五个字了


学过生物化学的人们,可能不再记得三羧酸循环具体是什么,但那种在考试前背它的痛苦大概是毕生难忘的……这些羧酸转来转去的反应是细胞有氧呼吸的关键步骤,我们都要靠它才能活下来。

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和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 | nobelprize.org


因为发现三羧酸循环,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获得了 1953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顺便说,同年另一位获奖者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研究的正是在这一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辅酶 A



磁场中的带电粒子


物理大题:带电粒子在回旋加速器中的运动


看到这些密密麻麻的代表磁场的圈圈叉叉,有没有回想起被高中物理题支配的恐惧?高考物理最喜欢的题型之一就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这其中也藏着多位诺奖得主。


例如亨德里克·洛伦兹。他是 190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以他名字命名的洛伦兹力是决定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关键之一。洛伦兹是 20 世纪初理论物理学界的领袖人物之一,他提出的电子理论成功解释了许多电磁学实验现象,构造的洛伦兹变换更是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的重要基础。德高望重的他还担任了多届索尔维会议的主持人,在那张举世闻名的会议合影上,与爱因斯坦共同坐镇 C 位的那位白胡子老爷爷便是洛伦兹

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合影。洛伦兹为前排左四,位于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之间。这张照片上的人,大多都是物理系学子的噩梦 | Wikimedia Commons

又例如欧内斯特·劳伦斯1939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这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一个重要应用。回旋加速器的内部会产生磁场和高频交流电压,使得带电粒子作半径不断改变的回旋运动,从而达到加速粒子的目的。

洛伦兹和劳伦斯 | nobelprize.org


劳伦斯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依靠他的回旋加速器,伯克利的研究人员发现了 16 种全新的化学元素。回旋加速器之后被改造成了同位素分离器,用于二战期间的铀浓缩。劳伦斯还是加州大学放射实验室的创始人,为了纪念他的杰出贡献,实验室后来更名为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如今已经成为美国科研成果产出最多的实验室之一。



晶体管


虽然也是物理书上的考点,但看在手机的份儿上,就不把晶体管归为噩梦系列了


晶体管被称为现代历史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淘汰了笨重的电子管,大大提高了电子产品的便携性;我们手上的电脑、手机等几乎所有电子设备都有晶体管的身影。

约翰·巴丁、沃尔特·布拉顿和威廉·肖克利 | nobelprize.org


世界上第一个点接触晶体管,是由约翰·巴丁和沃尔特·布拉顿共同发明的,他们因此获得了 1956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同年分享该奖项的还有威廉·肖克利,他发明了 PN 二极管。值得一提的是,约翰·巴丁是唯一一位获得过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1972 年,他又因为提出了解释常规超导体超导电性的微观理论超(BCS 理论)而获奖。


当然,近年来华人在诺贝尔奖上的表现也十分优异

接下来小编带大家一起回顾一下

历年华人诺奖得主

向我们的榜样致敬

向为世界发展做出贡献的前辈致敬

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在学术之路上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杨振宁

美籍华人,生于中国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是芝加哥大学的数学博士,1942年毕业于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1944 年在北平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1945年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1948年取得博士学位。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开始同李政道进行了一段长达十多年的科研合作。他与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并与其共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最早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


李政道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被誉为“神童博士”。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


丁肇中

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1936年出生于美国,1949年丁肇中进入台湾建国中学,接受严格的教育,他的数学、物理和历史学习成绩优秀。1956年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远哲

生于中国台湾新竹市,先后就读于新竹国民小学、新竹中学;1959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化学,1961年在台湾清华大学原子科学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1986年,因采用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研究反应动力学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中国台湾人。1994年1月15日,放弃美国国籍,回到中国台湾。


朱棣文

美籍华人,祖籍中国江苏太仓(现已在太仓创建了朱棣文小学),1948年2月28日出生在美国的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他先后就读于罗切斯特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数学和物理学专业学位。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崔琦

1939年2月28日出生,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人。1998年,电子量子流体的特殊现象被解释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高行健

1940年1月4日出生于中国江西省赣州。1987年移居法国。2000年,其作品《灵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


钱永健

钱永健,1952年2月1日生于纽约,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侄子。他在2008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高坤

1933年11月4日出生于中国上海,拥有英美国籍和香港居民身份。他因在“光在光纤中传输用于光通信”方面的突破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莫言

莫言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高密。2012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获奖的原因是通过虚幻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为一体。


屠呦呦

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是一种能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的药物。她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人。




猜你想看

请别怕路途孤独 ,我将在尽头迎你入怀

与你相遇,好幸运——山大随手拍005期作品展示及投票评选

就在今晚!山大“中秋云歌会”线上开唱!

双节快乐|安国 圆家


山大研究生

sdu-grad


编辑/排版:陶筱雨

部分内容转载自果壳公众号

图片:果壳公众号、百度百科

封面来自山研外拍团

值班栏目主理:陶瑞

责编:韩笑晨


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