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2023届优秀毕业生刘飞飞 | 研·毕业谈 【5】

山大研究生 山大研究生
2024-10-09


又是一年毕业季,送别的时刻,让我们听听那些即将告别研究生生涯的学子的心得。近期,我们将定期推出2023毕业季【优秀毕业研究生专访】系列,从他们的科研之路和校园故事中获得思考和感悟,以榜样为明灯,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个人履历和荣誉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师从曾振宇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政治观念史和中西比较哲学。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5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全文转载1次,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2次,中国历史研究院网站全文转载1次。学苑出版社人才库审稿人。参与省部级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儒家思想的当代诠释”(20JZDW010))1项,系子课题负责人。承担曾振宇教授主编的“观念史研究丛书”——《“天下”观念》一书和《汉代儒家基本观念研究》“天下观念”一章的撰写。

曾获得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山东大学2022年度优秀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多次获得山东大学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


生活方式:带着枷锁跳舞


“研究生的生活是充满压力的,这种压力首先在于科研就好像一把作为考核标准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而研究生生活的精彩则有点像‘戴着镣铐跳舞’。”

对于科研,刘飞飞做出这样的评价,但他也说不必怨天尤人,叫苦连连。生活的厚重和精彩,恰恰在于它由许多异质的成分所构成。刘飞飞认为,研究生生活所塑造的,首先是一种思考的生活方式,让自己成为“问题中人”,让思考无处不在,其次才是研究的能力。当谈到如何成为问题中人时,刘飞飞这样说:“我并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也不是最刻苦努力的,但我觉得比较满意的是自己的状态常在,每天很期待早点坐在桌子前面,开始新的一天。不过这样也有不好处,就是总觉得自己的状态容易被外界打断,心不甘情不愿地结束。晚饭以后,我经常喜欢在校园里散步,我博士论文中的很多想法,都是在漫不经心的散步中产生的。”

每天回到宿舍后,刘飞飞都会马上整理自己的想法,并试着分析为何如此。所以他晚上的工作效率比较慢,但也最投入。刘飞飞还简要分享了自己在散步期间产生的想法:第一,幸福问题。一种幸福的生活之所以幸福,根本在于人们在此时此刻亲身感受到幸福。第二,人们常说“形式大于内容”。其实任何一件事情必定有它的形式和内容,也即任何一种形式总有与之相对应的内容,形式与它的内容之间没有任何偏差,无所谓大于、小于。第三,有些事情(尤其是爱和恨),一旦说出来,就会变成一个消除不掉的事实,也就是“宣布”了事情的独立存在,或者说对象化存在。如果不说,那种爱意或恨意可能会随着我们认识、感受、经历的丰富而得到调整、修改甚至颠覆。

研究生生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锻炼身体。身体稍有不适,就很难专心做一件事。因此,刘飞飞说,运动是对身体的激活,也是一种对自我的挑战。他说以前很喜欢打篮球,博士期间又喜欢上了打羽毛球。“我们有一个叫作‘飞羽’的羽毛球微信群,每周大概约两次球。这是我们缓解压力的很好的方式。博士期间能有一个比较积极向上的心态,很大程度上要感谢‘飞羽’的朋友们。”另外,刘飞飞也喜欢散步,或者一个人骑着单车转转,尤其是去一些安静的地方,比如郊区,使紧绷的神经得到舒缓,说到这,刘飞飞也建议仍在科研阶段的学弟学妹们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运动习惯,时常挑战自己。



科研之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丁肇中先生有言:“一个人到世界上来只走一次,应该照着自己的兴趣做。”是的,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所谓的被动、压力之感就不会那么强烈。

刘飞飞很感谢硕士和博士期间的两位导师,正是他们给了自己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经常性地“试错”,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航向。刘飞飞硕士期间的导师蔡祥元老师是研究西方哲学出身,同时对中国哲学有很深入的理解,他至今受益的是跟蔡老师读了两个学期的《存在与时间》。谈到这里刘飞飞笑着说这部现象学名著给他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当谈到对自身专业的看法时,刘飞飞表示人文学科对硬件设施的要求不会很苛刻,但对心态和环境的要求却分外之高。他提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却能“不改其乐”,是因为他活在自己的所乐之中,不是去实现快乐,而是悠游自乐地活着。刘飞飞所追求的“乐”,不是生命的长度,而是生命的厚度。他说研究生期间所获的奖项、荣誉固然令人高兴和欣慰,但对于生命之厚度来说,只不过是薄薄的一页。因此,刘飞飞在博士期间选定了自己感兴趣的“天下观念”作为研究方向,也谨记导师曾振宇教授曾告诉他的“要用两条腿走路”,也就是既要有历史的高度,也要有哲学的深度。他深知研究这一问题既需要结合具体历史的考察,不能止于泛泛陈述,又需要深入到人们的生存世界,转化为对一个个具体问题的回答。



刘飞飞与导师曾振宇教授合影


人生准则:头上一把剑,心中一杆秤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除了头上要总有一把剑,心中还要总有一杆秤。”

当问及有什么学习或生活经验分享给学弟学妹时,刘飞飞这样说。他认为躲过那把剑的坠落,甚至战胜那把剑,需要勇气、耐心和策略。同时如果想要保持心中之秤平稳如一,就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和不为,一字之差,一念之间,如何拿捏,作何选择,考验人的一生。

对于如何躲避、如何战胜、如何保持心秤平稳的问题,刘飞飞说他现在绝不敢说自己已有了答案。目前和今后所能做的,就是让过去那些有形可见的东西——比如那些参差不齐的文字,继续活在他的生活和工作中,继续修订、完善它们。提及未来,刘飞飞的身份是一名高校教师,他说这是一个说话做事都必须高度负责的职业。他眼里的“老师”,首先是要上好课,要把自己最拿得准、最有底气的研究讲给学生听,决不可信口雌黄。他也期待今后在和学生的接触中教学相长,能够不断回过头来反思自己,梳理自己的思路,订正以前的文字。

“未来如何,取决于每个现在。不必多求全,只求它们不要有一天让自己心生愧疚。”这也是采访最后刘飞飞对师弟师妹们的殷切期盼。


对话2023届优秀毕业生郝杰|研·毕业谈【4】

对话2023届优秀毕业生翟明|研·毕业谈【3】

对话2023届优秀毕业生于宸|研·毕业谈【2】



山大研究生

sdu-grad


文案:刘飞飞、洪盛昌、蒲虹燕

图片:刘飞飞、张宗一

编辑/排版:唐瑞

值班栏目主理:刘烁、唐瑞

责编/策划:韩笑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山大研究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