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2024届山大优秀毕业生杨胜祥 | 研·毕业谈【1】
研·毕业谈
青春正逢盛世,奋斗恰如其行。在这六月盛夏的时节,告别与启程交相辉映,回忆与希望相伴而行,山大研究生推出2024毕业季【优秀毕业研究生专访】系列。
曾经,一批怀揣着对科研学术无尽热忱的研究生,汇聚于巍巍山大,共筑学术之梦。今朝,他们学业有成,满载知识硕果,即将踏上新征程,投身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昂扬之力。让我们一同聆听他们在科研道路上的奋斗故事,感受他们矢志不渝、科技报国的壮志豪情。携手并进,乘风破浪,高歌猛进,在追逐梦想的星辰大海中,不断谱写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
个人简介
杨胜祥,2020级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杜泽逊教授。研究方向为明清文献研究(侧重目录学、四库学和域外汉籍)、边疆少数民族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CSSCI期刊7篇,CSSCI集刊3篇。出版专著1部。皆为独立作者。先后参加国家清史工程重大项目《清史•典籍志》《清人著述总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五经正义》汇校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永乐大典》存卷综合整理研究”,并积极参加各类学术实践活动。曾多次获国家奖学金、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山东省优秀学生、山东大学校长奖、学术之星奖、山东大学学生“五·四”青年科学奖等荣誉。毕业去向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雅博士后。
在古籍文献的巍峨宝山上,有一位不懈的采集者和守护者,他就是山东大学优秀毕业生、文献学领域的杰出青年杨胜祥。他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将历史的碎片一一拼凑,让古籍中的知识得以重见天日,为后世的研究者和读者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慎思明辨,笃学致远
杨胜祥将古籍文献的世界比作一座宝山,而他自己则是这座宝山上不知疲倦的猎人。他常说:“雨季到来,我就开始上山捡菌子。我要学会探索哪里有菌子,菌子有哪些品种,好不好吃,有没有毒,并把采来的菌子分享给大家。”这种对文献的热爱和执着,让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现新的宝藏。
杨胜祥的专著《明史云南广西土司传考证》凝聚了他多年心血。自大二转入尼山学堂,他便在导师杜泽逊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对《明史》中的《土司传》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在本科毕业时,他写出了32万字的学士学位论文,历经七八载的精心打磨,这部专著终于问世,并获得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杨胜祥仍谦逊地表示,此作虽然水平有限,但对他来说是一次扎实的学术训练,更坚定他在文献学领域深耕的决心。
工作中的杨胜祥
在杨胜祥的学术生涯中,不乏令人瞩目的发现。他曾在哈佛藏书中发现孤本《吴山杂著》,经过考证,确定其作者为清代甘肃会宁进士吴思权,而非学界通常认为的吴仪一。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当地一位地方文献专家,专家激动地带着吴氏后人到吴思权墓前祭拜,当然这一发现也为研究清代甘肃地区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此外,他还追溯了《朝鲜志》的编纂过程,揭示了这部书籍背后的政治意图和历史背景,为研究中朝关系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为古书“续命”,传中华文脉
正是由于扎实的学术训练,杨胜祥的学术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截至目前已经发表了二十余篇论文。他不仅致力于个人研究,还积极投身各大文化工程项目和各类学术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中华文化的瑰宝。“文献学研究的乐趣,大概在于成就古人与服务大众,从而为护持中华文明贡献力量。”他先后参加过国家清史工程重大项目《清史•典籍志》《清人著述总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五经正义》汇校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永乐大典》存卷综合整理研究”。当他谈到《永乐大典》存卷综合整理研究项目时,更是充满了感慨。这部被誉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的巨著,如今存世已不足4%。杨胜祥深知,保护和传承这部巨著的责任重大。他通过细致入微的整理和研究,为《永乐大典》的保护和传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课余和假日里,杨胜祥常常奔波于山林村庄、穿梭于市场和网络之间,从事访碑、访书、访电子版等活动,他特别聚焦于那些尚未被历史文献所记录的珍贵史料,执着地探寻着每一份历史记忆。有一次他和友人在实践过程中看到地面上铺就的几块明碑即将被填埋,抓紧拓下其中一块的碑文,但最终一众明碑也难逃被埋的命运。时至今日,每当想起那些被填埋的明碑,他都会感到深深的遗憾。这充分彰显了他对文献学的深厚热爱与坚定的使命感,更展现了他对中华文明传承的深刻危机意识与强烈责任感。
田野实践中的杨胜祥
面对未来,杨胜祥表示,他将继续在文献学的道路上坚定前行,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中华文明的瑰宝得以永久传承。
信心如磐,初心如故
杨胜祥的学术成长离不开山东大学的精心培育和导师杜泽逊教授的谆谆指导。他本硕博阶段均在山大度过,对这里的人和事都怀有别样的情感,“山大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契合的良师益友,让我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最为宝贵的时光”,同时他表示今后也会将山大精神融入自己的学术研究中。
当谈及自己的经验心得,杨胜祥提醒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让我重走一遍校园时光,我一定会更加珍惜在图书馆度过的每一刻。”杨胜祥感慨地说。一直以来,山东大学图书馆致力于加大对大套影印丛书和古籍数据库的采购,极大改善了人文学科的研究环境。在杨胜祥的求学之路上,有一个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已经退休的儒学院图书资料室管理员张雷老师。在大二的时候,张老师就鼓励他和另一位同学去蒋震图书馆六楼翻阅书籍。当时,他们并不知道影印古籍的珍贵性,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领悟到了这些古籍影印本的价值。图书馆影印本的出现,就如同将古籍实物化身千百,大大便利了阅读和研究工作。除了能在图书馆获得各类宝贵资源外,他还发现了在图书馆自习的诸多好处,图书馆的学习氛围能起到互相督促和勉励的作用,让人能够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中去。
“每年毕业季我都在送别,送别过我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还有我的同学们。”杨胜祥表示虽然大家天各一方,“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但还是时有联系,互相帮助。他认为山大毕业生都深受山大精神的感染,山大的办学宗旨“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中蕴含着家国情怀,山大的校风更是强调“崇实求新”,这是属于山大人的底色。
杨胜祥所在课题组合影
接下来杨胜祥要进入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继续致力于古典文献研究。他坚信“凡我在处,便是山大”,无论走到哪里,都将以山大人的身份为傲,继续发扬山大精神。
【猜你想看】
即将见面!山东大学2024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我们不见不散!
山大研究生
sdu-grad
编辑/排版:米星翰
文字来源:杨胜祥 詹亚飞 陈双宇 蒲虹燕
图片来源:杨胜祥 吴家丰
值班栏目主理:陈娟
审核:韩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