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咖谈|于洁:BIM+GIS是未来工程领域人工智能的载体(上)

超图集团 2020-02-04


于洁,中国院·中设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


BIM技术推进了中国建筑业的信息化变革,它与GIS的相遇则引发了更为奇妙的反应。本期“大咖谈”邀请中国院·中设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于洁女士,请她为大家解读BIM技术,讲述融入到工程建筑的建造和管理之中的BIM+GIS协同故事。本次访谈将分为上、下两篇分享给大家。


人类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拥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纵观历史长河,最能证明人类存在的痕迹莫过于一座座凝聚人类智慧结晶的建筑工程:如中国的长城、都江堰,古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等。


在科技水平远远高于古代的今天,人类正在建造越来越多的伟大工程。在中国,鸟巢、中国尊、北京城市副中心、上海中心……一座座地标型工程拔地而起的背后,离不开强大的科技与建筑技术人才的支撑。


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各行各业带去了创新、人性化的解决方案。新技术的跨行业融合,更是让精确管理、效率提升成为可能。在工程领域,BIM技术的出现,实现了建筑生命周期的预演。将建筑数据信息化,进而将数据结果可视化呈现,成为项目前期策划、开发管理、方案规划的决策依据,是项目运营最有效的保障系统。


BIM技术推进了中国建筑业的信息化变革,它与GIS的相遇则引发了更为奇妙的反应。随着中国建筑设计、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BIM+GIS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如城市和景观规划、建筑设计和管理、环境模拟、灾害管理等。


中国院·中设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于洁长期以来专注BIM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出身于建筑世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她,如何看待BIM技术发挥的作用?如何将BIM技术融入到工程建筑的建造和管理之中?BIM+GIS的协同如何拓展了其应用空间?


BIM就是建筑行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


于洁用一句话概括了BIM的内涵:“BIM就是建筑行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她认为现在对BIM的认知有很多误区,“有些人甚至把BIM过度神化了”。


据于洁回忆,源于美国的BIM技术最早应用于中国是在2004年国家体育场(鸟巢)项目建设过程中。当时,国内基本上没人知道什么叫BIM。面对鸟巢这个难度系数较高的工程,设计师德梅隆的一个毕业生推荐了一款做飞机的软件——CATIA,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奥运设计团队斥资100多万元购买了这款软件,把鸟巢最初的模型搭建起来,并基于这个模型切了4000余张图,完成了鸟巢的初期设计。“当时根本没有BIM这个概念,现在回忆起来,那应该就是BIM应用的雏形。”


虽然鸟巢的设计过程磕磕绊绊,遭遇过很多挫折,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团队还是完成了一些原始的技术积累。2009年,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开始在全院范围内正式推广这项技术,要求每个团队每年做一个BIM项目。很多建筑师、结构工程师都加入其中进行技术摸索,然而由于没有合适软件,这项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


2012年,团队接手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项目,这也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一个在合同中出现“BIM”概念的项目。于洁是该项目负责人和主创建筑师。对BIM这个全新的概念,院领导只给了于洁一个方向:要做就做最好的。


众人拾柴火焰高。面对前所未有的难题,于洁和同事们决定另辟蹊径——将项目的设计和研发同期进行。基于之前的原始技术积累,30多个同事从学习开始,边设计、边研发,最终在建筑行业实现了BIM技术应用落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多年的软件、硬件、流程、技术支撑体系、数据的标准化体系,在这个特别的项目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和应用。“这个项目的落地过程虽然困难,但是集中力量做研究、做发展的这个方向是定下来了。之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成立了BIM设计研究中心,专门从事BIM技术的实践研究工作。”


“我认为,让用户和市场去推动BIM技术发展,这才是正确的方向。”于洁讲到,在他们与很多规划业务部门的接触中不难发现,一项新技术进入业务主流,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BIM亦是如此。BIM技术对行业的改变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它改变了社会基本的技术体系,包括工具、平台、习惯、规则,甚至是生产流程等。“它是一个技术与社会存量的抗衡,得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


新技术带来新动力。与传统建筑设计相比,BIM技术在很多方面实现了超越:


第一,大幅度提高工程质量。使用BIM技术后,工程质量会有一个大的飞跃。BIM具备可视化、数据化和协同能力。这三个特点能够帮助整个项目提升控制能力,然后提前消弭风险,提升前期质量。


第二,有利于控制工程成本。BIM有数据统计的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工期,从设计初期就可规避风险。在于洁看来,BIM技术发展背的后最大推手是市场需求,是业主和政府。“因为他们是结果的拥有者。”于洁解释说,市场不管过程,只要结果,但当用户知道改变过程可以获利更多,就会要求改变过程。


第三,增加了人们对平台的认识。建筑工程行业是群体系统性工作,它关注的产业链很长,涉及到的专业特别多。应用BIM技术,等于把项目管理和ERP这样的流程工具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平台。BIM使得人们对平台的认识水平逐渐提高,真正是质的飞跃。


在各行各业都在借助新技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今天,建筑工程行业用BIM技术等来进行信息化改革是大势所趋。在这场变革中,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认知水平和应用水平并不逊色。这是因为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拥有大量实践机会,使得BIM技术能够被深入地钻研、开发和应用。“在世界级行业组织中,中国在BIM技术上是有一席之地的。”


于洁同时也坦诚BIM技术不是万能的。于洁认为,未来具体建设工程中的项目管理,以及企业管理和行业管理中,都需要引入GIS加以协同。“我认为跨产业、跨学科的融合,不仅对社会发展非常有利,而且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于洁说,“一个项目,如果将A领域和B领域的技术打通并融合应用得很好,这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进步,就像BIM牵手GIS。”


—— 未完待续 ——


在下期的《大咖谈 | 于洁:BIM+GIS是未来工程领域人工智能的载体(下)》中,于洁女士将继续带大家了解BIM与GIS的牵手缘由、BIM+GIS融合与CIM进化、中国BIM行业标准等问题。敬请关注!


  

作者 | 王静静 吴晓燕

责编 | 王宇卫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