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评论员·牛角有话说】靠强制能让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吗?

2017-11-17 吉林之声




吉林新闻综合广播特约评论员·牛角



大学四年须完成至少10个“马拉松”健身跑、蔬菜种得好不好将关系到期末学分、减脂课两项指数下降一定比例可拿学分……一些大学考试新花样近日走红网络。该如何评价这些新课程?我们来听本台特约评论员牛角的评论《靠强制能让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吗?》 



毫无疑问,这种学分制考核多少带有点半强迫的色彩,也就是如果学生学分不够,就会影响期末成绩甚至顺利毕业。当然,和清华大学相比,这些学校的学分制还算是温柔的。清华大学规定,从2017级开始,学生必须通过入学后的游泳测试或参加游泳课的学习并达到要求,否则不能获得毕业证书,这在当时引发了很大的议论,学校有权力强迫学生运动吗?会有好的效果吗?



其实设身处地的想想,学校这些选修课的安排也算是用心良苦,学游泳,健身跑还不是为了拯救学生们日渐虚弱的身体素质。至于说农业大学毕业的学生连种菜都不会。空姐培训班毕业的学生连化妆都不懂,这说出去都砸了学校的招牌。至于说让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这些考研不考,用人单位不看的技能,套用道明寺那句台词:如果自律有用的话,还要学校干什么呢?


最近正好看了经济学者李子旸的一篇文章,他探讨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学校教育没有被淘汰?按理说,如今网络发达,各种教学课程满天飞,价格便宜量又足。但学校教育依然是主流,为什么?李子旸给出的答案是,这些在线教育解决不了自律的问题。这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不是能严格自律的人,所以就需要别人督促才能学习。



在李子旸看来,学习很辛苦,所以大多数人都需要他人的约束甚至强制才能完成学习。而“学校制度的核心要素不在于提供知识,而正在于提供了这种外界的约束和强制”。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是提供约束和强制,这种说法值得商榷,但强制性肯定是很重要的。最近流行“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就强调了反复训练的意义。



然而,反复训练尽管可以让我们掌握一项技能,却也很有可能扼杀了我们对这项技能的兴趣。北大教授郑也夫认为,毁掉中国教育的,是以应试为目标的高强度复习。复习毁了中国教育,听上去有些怪,但想想就知道其中的道理。3年里,花费所有的时间反反复复学习某几个学科的知识,任谁都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学校里教的知识,基本上学生们用过就忘。


所以,大学如今推行学分挂钩的体育达标,不过是应试思维的一个新应用罢了,它可以激励或者说迫使学生完成任务,但想通过这种方式养成兴趣并积极投入其中,那就是痴人说梦了。四级证书几乎是人手一张了,但我们的英语程度又有多高呢?那些学会游泳顺利毕业的学生,又有多少人会把这习惯保持下去呢?



而且从根本上讲,学习和体育锻炼还是有所区别的。我们在中学阶段学习的目的是在考试中胜出,而在大学阶段学习则是为了掌握谋生技能,这要求我们不得不努力学习。但体育锻炼不一样,要想让运动发挥最大效果,最好的办法是爱上运动,所有习惯运动的人本身也都热爱运动。而学校把运动与学分挂钩,既是一种功利的应试教育方法,又会把学生往热爱运动的反面推。 当然,也许学校要的就是这个形式,并不关心学生是否真的爱上运动。


没错,我们可以通过强迫迅速掌握某项技能,或是达成某种目标,但我们的兴趣也往往因此而消磨殆尽,而我们的教育初衷,却又是想让学生培养出兴趣来。靠学分强迫学生爱上运动,就好比强迫一个人爱上你,这可能吗?



精彩回顾

【评论员·牛角有话说】宰客的客栈毁掉的是丽江的口碑

【评论员·牛角有话说】降低幼儿园的牌照门槛,才能提升幼儿的安全

【评论员·牛角有话说】每次双十一都是快递业的一次洗牌过程



来源:原创·吉林新闻综合广播

编辑:牛角、赵飞、小钊

审核:怀楠

监制:王林、金可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