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感动宁夏•2015年度人物”揭晓,中卫2人入榜,看看他们都有谁?
他们分别是:
用退休金办免费爱心面馆、温暖空巢老人的刘在环;
从青春年少到耄耋白发,坚持热心助人、传承雷锋精神的许生智;
无偿献血、扶贫救灾,致力于公益事业的丁高强;
助残扶弱、为许多贫困家庭燃起希望的退伍军人张国帅;
数十年用爱守护残疾至亲的农村妇女田彦花;
身残志坚,带领残疾人共同致富的创业明星杨晶岚;
带领乡亲们自发移民搬迁、让荒无人烟的砂石滩变成新家园的马兴国;
为了一双双求知的眼睛,38年痴心乡村教育的刘志忠;
不畏艰辛、致力科研创新的宁东煤化工科技项目带头人姚敏;
让白血病患者重获新生的宁夏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服务队。
此次颁奖盛典还设立了两个特别奖:
将大爱深情洒向西海固的福建援宁工作队
先后四十多次来宁夏、为帮扶工作殚精竭虑的闽宁协作对口帮扶第一人林月婵。
他们的美丽心灵绽放着道德的光辉,他们用自己的善心义举告诉人们,崇高从未走远,感动就在身边。 (宁夏日报记者 房名名)
(10名)刘在环
男,汉族,1953年出生,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中学退休乡村教师。2013年,他用退休金在沙坡头区常乐镇开了一家“爱心饭馆”,承诺凡是生活困难的老年人一律免费就餐。2015年,他又接连在临近乡镇开了第二家和第三家“爱心饭馆”。三年来,刘在环累计投入近六万元精心经营“爱心饭馆”,解决了50余名孤寡老人的吃饭问题。在他的事迹感召下,许多社会爱心人士主动购买粮油帮助“爱心饭馆”正常运转。刘在环开办“爱心饭馆”,不仅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德向善的正能量,也探索出了一种新的社会养老模式。
男,汉族,1938年出生,石嘴山市惠农区矿中社区居民。早在上世纪60年代,许生智“一把理发刀、一只工具箱”的故事就已经在当地传为美谈。从那时至今,经他义务理发的人数已经超过一万人次,光剃头刀就用坏了二十多把。对孤寡老人、高龄老人、瘫痪病人,他还主动定期上门服务。不仅如此,在社区,谁家水电表坏了、上下水管道堵塞、楼道的灯不亮……只要他知道,即刻上门,手到“病”除。五十多年来,许生智始终坚持做着这样一些绿豆芝麻大的小事,社区居民都称赞他是“身边的活雷锋”。
丁高强(左二)
男,汉族,1964年出生,银川市兴庆区大庙社区居民。2005年,他发起“银川市自行车队志愿者服务”大型公益活动,向身边人宣传健康、环保等理念;2010年,他带领的志愿者团队注册成立“银川市自行车运动协会”,2012年发起成立了“爱在行动志愿者服务总队”。多年来,他带领的志愿者团队坚持一到两周就开展一次志愿活动,内容涉及环保宣传、捐资助学、扶贫救灾、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目前,丁高强所在的志愿者组织成员已达到10万人,团队志愿者中无偿献血者达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张国帅(右二)男,汉族,1984年出生,固原市彭阳县草庙乡曹川村农民,六盘山圆梦爱心协会会长。2003年,他退伍后,决心致力于公益事业。十多年来,他先后争取到“锦麟乡村读书计划”“爱心包裹”“爱心衣橱”等项目落户我区,并通过精心运作,逐步建立了“爱心车票”“大学生圆梦救助”“百校送温暖进校园”等一系列品牌救助项目,成功完成助医、助学、扶老、助孤、助残、赈灾等几十项活动,救助困难人群达30万余人。2016年3月,六盘山圆梦爱心协会被中宣部、中组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授予“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
成立于2009年,是一支长期从事以捐献造血干细胞、拯救患者生命为宗旨的群众性志愿服务组织。7年来,服务队动员参加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登记5000余人次,协助宁夏分库录入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资料4300余份。截止目前,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实现成功捐献20例,挽救了20名国内外白血病患者的生命。2016年2月26日,宁夏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服务队被中宣部、中组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授予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
女,回族,1956年出生,海原县关桥乡农民。因母亲早逝,50多年来,她悉心照顾瘫痪在床的两个弟弟和一个行动不便的妹妹,不离不弃;如今,她还要照顾年已八十多岁高龄的老父亲,竭心尽孝。她婚后原本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因割舍不下弟弟、妹妹,常年奔波在自家与娘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她始终微笑面对。在日复一日的操劳中,田彦花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温暖的家庭,展示了孝老爱亲、无私奉献、积极乐观的高尚品德。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遭受了许多的不幸,也凝聚着人间最真的情感。她瘦弱的肩膀,扛住的不只是家庭的重担,她扛起的是一份责任,是孝亲的大爱,是生命的重量。
杨晶岚女,回族,1965年生,宁夏金瑞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1986年,作为纺织工人的杨晶岚在一次工作事故中失去右臂。后来,她决心自己开店创业。从一家普通的饺子店到饺子加工厂,再到企业在天交所挂牌上市,近20年来,她克服重重困难,依靠诚信经营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并解决了大量残疾人就业。2012年,杨晶岚创办的企业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就业企业”称号。2014年,杨晶岚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从伤心失落到自立自强,从艰难困苦到事业有成。经过的冷雪寒霜,早已化作身残志坚的信念。将梦想根植大地,用诚信铸就辉煌,她向世间传递着乐观与坚强。她的每一次成功,都散发着生命不屈的光芒。
马兴国男,汉族,1959年出生,彭阳县白阳镇乡村教师。38年来,他扎根山村,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近年来,由于移民搬迁、农民工进城,村里其他老师都调到交通便利、条件优越的学校去了,但为了现有10多名留守儿童的读书梦,刘志忠执着地选择了坚守。在学校,他身兼数职,既是老师,又是保姆、清洁工。为了让孩子享有优质教育,他潜心钻研,自学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取得丰硕成果。2015年1月,刘志忠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名师联盟授予“2014中国名师联盟•希望工程园丁奖”。
男,汉族,1965年出生,国内煤化工领域专家,神华宁煤集团副总经理。自2003年宁东基地开发建设以来,姚敏先后主持了25万吨/年甲醇等6个项目的前期技术论证、施工组织、投料试车等建设工作。在煤制油化工项目实际运作中,他构建了大型煤制油化工项目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有效规避了项目的建设运营风险。针对各类技术难题,他经常深入一线,摸底排查,反复论证技术方案,保障了各个项目的顺利进行。姚敏带领的团队先后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57项(次),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
(2个)
闽宁协作20年福建扶贫援宁工作队
福建固原援宁工作队现任队长陈星
闽宁协作的20年,在宁夏大地上发生的巨变背后,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些为扶贫事业付出满腔热情和辛勤汗水的人们。这20年来,福建先后选派9批140名领导干部到宁夏挂职锻炼,先后400多批次客商来宁考察投资,由一批批支教教师、医疗专家组成的闽宁协作20年福建扶贫援宁工作队将他们的深情撒向西海固那贫瘠的土地。他们的无私援助和倾情帮扶,在宁夏广大贫困群众的心中铸就了一座爱的丰碑。
六盘山高,闽江水长。二十载春秋冬夏,携手并肩奔小康;五千里守望相助,共同谱写扶贫协作壮丽篇章。山海牵手,初心不忘。你们创造了东西部协作发展模式!你们开启了宁夏贫困地区群众新的梦想!请在这里接受宁夏人民最崇高的敬意!林月婵
林月婵在任福建闽宁办主任10年的时光里,林月婵先后40多次来宁夏,为帮扶工作东奔西走,殚精竭虑,成为闽宁协作20年中的广为流传的一段佳话。由于和宁夏的亲密接触,她的名字也被很多宁夏人所熟悉。作为第一任福建闽宁办主任,为了使闽宁协作有一个好的开端。林月婵想了很多办法。像我们宁夏的福建企业家协会,就是在她的努力下组建的,很好地服务了宁夏经济建设。让更多企业家参与到闽宁扶贫协作中来,林月婵真是功不可没。
在闽宁对口帮扶20年的日日月月,绵延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幅幅动人的风景。林月婵,就是这风景中走来的一位。她40多次奔波宁夏,把真情和西海固紧紧绑在了一起;她不畏艰难困苦,致力于让闽宁协作给贫困地区注入希望。她的名字,注定要被闽宁协作20年的历史铭记!“感动宁夏•2015年度人物”提名奖(4名)王宁菊,女,满族,1962年出生,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副院长。她从事临床一线工作32年,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身,填补了我区在实体肿瘤综合治疗领域中的多项业务空白。
杨泽良:男,回族,1968年出生,神华宁煤集团麦垛山煤矿筹建处职工,家住吴忠市利通区高闸镇。25年来,他遵守诺言照顾遇难工友的家人,不论遇到多少困难,始终不离不弃。
李文军:男,回族,1979年出生,中宁县大战场乡农民。自2013年起,他自费创办“爱心小院”,为当地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撑起一片天。
江华根:男,汉族,1958年出生,宁夏军区给水团技术室主任。入伍36年来,他始终奋战在找水打井一线,为西北地区野战给水保障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推荐阅读
【致敬好人】中卫3个小孩掉进渠里,危急时刻,孙军财、徐吉平、崔其华等人合力将孩子救起,为身边的好人点赞!
【优秀榜样】宁夏四人荣获全国“好警嫂”称号,中宁县广播电视台总编室主任徐丽华入围,祝贺她们!
点击“阅读原文”可发布广告
点“写留言”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