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英才榜】勤恳实干,创新奉献——记"中卫英才"胡忠庆
34年来,他将全部精力用于枸杞栽培技术的创新,采取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方法,对枸杞传统栽培技术的苗木培育、修剪等多项关键技术进行了全面创新,创立了枸杞优质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培育出宁杞4号新品种……
34年来,他致力于枸杞栽培技术的研究,将积累的丰富经验写成论文和著作,先后出版了《枸杞优质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枸杞新品种—宁杞4号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总结》《宁夏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研究进展》《枸杞栽培技术的八项改革》……
34年来,他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凭借着对枸杞事业的热爱和坚定的信念,攻克了一项项难题,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同时也荣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自治区科技进步奖、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优秀人才奖、中宁县枸杞突出贡献人物……
农民家庭出身的胡忠庆,伴随着中宁枸杞传统栽培技术长大,对枸杞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扎实的栽培知识。1982年,25岁的胡忠庆从宁夏农学院园林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宁县委工作,1983年被调到中宁县枸杞生产管理站工作,从此便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枸杞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小面积生产、树龄老化、品种繁杂、产量低,三四年结果实,成龄枸杞亩产70公斤,特级枸杞出等率不足10%,枸杞病虫害发生严重,亩收入400元至500元。这是胡忠庆初到中宁县枸杞生产管理站时枸杞种植的现状。为了改进枸杞栽培技术,他开始在全县范围内采集大麻叶良种枸杞果实,培育枸杞苗木和参与《枸杞刺皮瘿螨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课题研究。每天忙到很晚才回家,有时都顾不上吃饭,但他从来没有一句怨言。由于早出晚归,没有洗澡的条件,他每天回去不是一身汗味,就是一身农药味。妻子常常唠叨:“要知道嫁你这样脏的农业干部,还不如找一个坐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呢。”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培育,枸杞栽培技术有了重大进展和创新,锈螨和其它主要病虫害防治难题得到彻底解决,这也坚定了胡忠庆振兴中宁枸杞产业的信心。
1986年,胡忠庆开始了枸杞枝条苗木繁殖试验,试验面积0.11亩,扦插插穗1000根,当年培育枸杞硬枝扦插苗120株,成活率不足11%,但这个结果却让他高兴得几夜睡不着觉,他知道只要有10%的成活率,就说明这条路能走、能行得通。次年,胡忠庆带领团队正式开始枸杞硬枝扦插育苗试验研究。“由于经费有限,在试验枸杞硬枝扦插育苗过程时,从整地、犁地、施肥、剪取种条、断插穗、插穗处理、开沟、扦插到苗木成活后的各项管理工作我们都亲自干,同事有时埋怨我是周扒皮,不让他们休息。”胡忠庆笑着说。经过艰辛的试验和反复研究,枸杞硬枝扦插育苗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新栽枸杞当年栽植、当年结果实,并在中宁开始了大范围推广。硬枝扦插育苗技术使幼龄枸杞产量增产在50%以上,优等品枸杞出等率提高60%以上;成龄枸杞增产幅度达25%以上,优等品出等率提高20%以上。
每到剪取枸杞种条的时候,胡忠庆和同事都要忙着去种植户家中指导。“有人当时这样形容我们,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背碳的,走到眼前才认出是枸杞站的。”同事谢施祎笑着说。枸杞种植技术推广是胡忠庆的一项重要工作,他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到种植户家中传授枸杞夏季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采收和制干、黑果病防治和秋果生产管理等技术,坚持常年到各乡(镇)进行系统培训,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30个场次。
“胡老师和他的同事经常来指导枸杞栽培,讲解枸杞病虫防治等技术,解决了枸杞种植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为我们省下了一大笔费用。”中宁红星枸杞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苏学宏说。
有付出必有收获。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培育,胡忠庆创新了枸杞传统栽培技术,创立了枸杞现代综合栽培技术,突破了枸杞传统栽培“一年栽活苗,二年足干,三年留枝和四年结果实”的难题,使枸杞当年栽植、当年见效成为了现实。他还积极开展有机枸杞种植和优质枸杞生产基地建设,在区内外发展有机枸杞种植10多万亩,拓展了中宁清水河流域和红梧山地区优质枸杞生产基地共5万亩。培育了宁杞4号主栽品种,使成龄枸杞亩产由过去的70公斤增长到现在的300公斤,出等率由过去的不足10%增长到现在的50%以上。如今,宁杞4号在中宁推广面积11万亩,产值5亿元以上;在全国推广面积60万亩以上,产值达35亿元以上。中宁枸杞种植面积、总产量、产值由1996年的0.44万亩、312.5吨、500万元,提高到2016年的20万亩、4.75万吨、30亿元。
信息来源:中卫新闻传媒中心
【任前公市】中共中卫市委员会干部任前公示公告(第二号),拟任用24名处级干部!
【今日关注】中卫市这7个地方有福了!政府投资改造,让你的家乡越变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