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卫史话】竺可桢与宁夏沙坡头

2017-09-23 唐荣尧 居家中卫


      1959年6月30日12点50分,从北京开往银川的一列火车徐徐进入银川站,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厅和宁夏交际处的有关人员从车上走出的众多旅客中,一眼就认出了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竺可桢。


      他们负责将竺可桢接到了宁夏交际处第一招待所的2楼323房间,自此,竺可桢开始了他短暂但有深远意义的宁夏之旅。


      竺可桢带领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单位的植被、土壤、地理、治沙专家来到宁夏,主要考察宁夏的风沙危害及其治理情况。


      在宁夏交际处简单地吃过午饭,竺可桢一行基本上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下午3点,他们就开始和宁夏政府、林业厅等单位的领导交谈,了解宁夏的农村情况。晚饭后,才有时间去中山公园、新华街上转转。

      7月1日一大早,竺可桢带领有关专家专程前往设在灵武白芨滩防沙林场的中国科学院治沙队研究站实地考察。


      听完设在灵武县的治沙试验站考察队的报告后,他指出:“黄河东岸的陶乐县,一向植被茂盛,人口稀少,受风沙威胁不大,但近年附近平罗、惠农、贺兰、永宁等县的农民,甚至内蒙古自治区的牧民都到该县打柴,现已在若干地方形成起沙的迹象。”


      因此,他大声疾呼,要治沙防沙,首先“对于现有植被和林带必须加以保护”。


      在灵武东边的盐池县,他看到沙化现象日益严重带来的危险,结合历史上这里的地貌地质,感慨道:“陕西榆林在300年前明末清初的时候是没有多少风沙的。因为榆林地区雨量尚属丰沛,它天然是一个草原地区……到清朝乾隆时代(即18世纪末),山西和陕西北部农民受清皇朝和当地地主的两重压迫,不胜困苦,大量移发到榆林以北关外开垦。因为地旷人稀,农民种庄稼不打井开渠用水灌溉,不施肥料,几年以后产量减少就把田地抛荒,另辟新地。原有树木也统作燃料,如此滥垦滥伐,原来草地,统统赤裸裸地露出泥土来,经风吹日晒,沙尘到处飞扬。到解放以前,榆林地区关外30公里变沙荒……毛乌素八百多万亩沙荒大都是这样造成的。”

     听取了宁夏有关领导的汇报及在贺兰山农牧场等地的实地考察后,作为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深知干旱地区的生态平衡比较脆弱,强调草原不能任意开垦,农业发展方向应以牧为主,要重视草场载畜量问题,实行天然草地轮牧和建设人工草、料基地。


      他在考察中着重指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天然植被应当是干草原和荒漠草原。因此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一般应鼓励以畜牧业为主,使草高羊肥,用丰富的畜业产品如乳、肉、皮毛等来满足全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而粮食只要能自给即可,不应该以扩大农田与输出粮食为着眼点。


      要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展畜牧业,也必须注意牧场载畜量的问题,否则过度放牧也极易引起风沙的侵蚀,如在包兰铁路沿三道坎、石嘴山一带,铁路以西的白刺、沙蒿、沙冬青已被羊和骆驼吃光,现在单靠沙障的机械作用,已积累累,很难保护铁道不被风沙所埋。


      银川市贺兰畜牧业试验场(今贺兰山农牧场)有地40万亩,其中10万亩是山地,现有羊1.2万只,马340匹,牛100头,进行天然放牧已感觉饲料不足,如需发展,非建立人工饲料基地和牧场轮休不可。根据国外资料,在荒漠地带进行天然放牧,每只羊应平均有地3至4公顷,才足以使草场进行轮休,恢复牧草生长。


      因此人工饲料基地问题已成为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进行治沙工作能否保证彻底胜利的关键问题之一。


      要建立人工饲料基地,在干旱区非与造林结合不可,贺兰牧场在去年春季和今年春季都播了大批苜蓿,但种子都被风吹跑,幼苗被连根拔起,如有林带保护,苜蓿就能正常生长……在必要时还可以采用飞机播种(林草)等先进办法,使成效更为显著。


      在宁夏平原的考察中,竺可桢深感黄河两岸荒坡上植被覆盖率太低,土壤遭受风蚀水蚀严重。因此到处大声疾呼,要大力发展林木,培植牧草,选育、推广优良的树种、草种。还明确提出,水土保持是综合性、群众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齐头并进,必须科学研究与群众经验相结合。

      7月3日,竺可桢一行从银川出发向西而行,开始了对宁夏平原的考察。


      傍晚,竺可桢一行来到他一直关心的、设在沙坡头治沙试验站的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与铁道部兰州铁路局等合办的铁路防沙研究工作站视察工作。


      从宁夏东部的盐池到灵武,再到宁夏平原西部的中卫,竺可桢一路上看到的是沙漠进逼农田、水渠、公路和城镇的危险。


      从中卫县城到沙坡头的路段上,他亲眼见到风沙完全覆盖了路基。


      车辆行驶要么绕道,要么像蜗牛般爬行在沙地上,让他担忧的是,风沙还在继续向公路旁的灌溉渠道伸展;滨河地段更是成了沙漠向黄河输沙的通道。


      对此,竺可桢着重指出,不合理的破坏森林、草地,过度开垦、放牧和打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的重要原因。


      在沙坡头治沙站负责人李鸣岗的带领下,竺可桢详细地了解了沙坡头治沙的情况,尤其是看到这里利用草方格治沙的成效后,他对治沙更是充满了信心。

     他说:“干旱地区的雨量虽然少,但是要造林种草还是完全可能的,有的地方还有丰富的地下水可以利用。”


      他知道沙坡头虽然年降水量仅170毫米,风大且频繁,但有的地方下面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


      治沙站的技术人员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不仅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等工程固沙措施,同时利用沙丘湿沙层中的2%~3%的含水量,试种成功柠条、花棒、沙拐、沙蒿等12种植物,展现在竺可桢眼前的,不再是漫漫黄沙中没有任何生机的景象,而是一方方麦草方格把铁路线北面7公里长的沙丘初步固定下来,一株株从外地移植来的沙生植物开始顽强地生长在这里。


      此前,沙坡头试验站的建立及其研究工作的开展,就是在他的热心倡导、大力支持下进行的。


      他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并主持中国科学院的一些事务时,就一直没有中断过对沙坡头治沙站的关注、支持、指导,沙坡头研究站试验成功了一整套治沙防沙的系统经验和理论,成为联合国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培训的典型,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最高嘉奖,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一切均与当年竺可桢的指导、扶持密不可分。

     站在沙坡头向北俯瞰,扑入竺可桢眼帘的是黄河水缓缓东流的情景,在这块沙与水装订成册的沙水画卷边,怎样科学地治理沙漠一直是萦绕在他心头的话题。


      指着脚下流过的黄河水,他向随行的人指出了水资源对于干旱半干旱区农业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他在报告中、谈话间经常说到,埃及就在撒哈拉大沙漠里面,但因为有一条尼罗河灌溉了沿河农田,在沙漠里创造出一个大绿洲,不但供给了几千万埃及人的衣食,而且还有大量优质棉花出口。


      宁夏引黄灌区也是宁夏平原的人民几千年不断劳作、在大西北荒漠草原中创造出的一个大绿洲。“荒漠如能得到适当的水源,并加以人工的灌溉,反而能得到比一般土地更高的产量,原因是这种土壤矿物质充沛,再加上日照较长,阳光充足。”


      沙漠里的“风力可以发电、提水、磨面,日光可用以发电、取暖、制冰、取得蒸馏水和盐,半导体能把日光变为热能和电能”。


      站在沙丘山,聆听着黄河水声,竺可桢的结论是:“无论植林还是种草,必须土壤中有充分的水分和养料,所以水仍是主要条件。”

      在沙坡头考察时,竺可桢对这里流传很久的“沙坡鸣钟”现象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已近古稀之年的他,还兴致勃勃地和随行专家一起,走到数十米高的丘顶上,再慢慢滑下来,听隆隆之声。


      针对民间流传的“这是沙漠中的幽灵鬼魂在作怪”的说法,竺可桢指出,2000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早已通过实践道破了“鸣沙”的秘密。


      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篇科普短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载于《人民日报》1961年2月19日),宣传“鸣沙”“海市蜃楼”等现象的科学道理。

     1959年7月3日晚,在沙坡头听取了李鸣岗的汇报后,竺可桢对沙坡头的风沙治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随后,他结束了在宁夏平原的考察,就离开了宁夏。


      但此后对这里的关注并没有停止。1年后,1960年7月18日,一份《治沙报告》端放在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的书桌上,这份报告中涉及到宁夏中卫沙坡头的风沙治理,牵引着他的思绪不时从北京飞向宁夏平原西端的中卫沙坡头。


      3天后,竺可桢在北京香山饭店负责召开了中国治沙汇报会,下午2点半,沙坡头治理站的负责人李鸣岗开始向与会者介绍经过摸索后得出的方草格治沙情况,竺可桢认真地听完后,在当晚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方草格治沙,初二年有效,但今年草格失效,沙又移动,侵入火车轨道,所以主张黄河灌溉铁道两旁400米至100米地带,以防流沙。”

     尽管有花棒扦插种植、球状沙拐等植物的移植成功,但沙坡头治沙的总体情况依然困扰着这位科学家,他在第二天的日记中继续写道:“昨天下午,李鸣岗报告了沙坡头,说高干造林很成功,以杨柳为主,现在水浸十五六天。过去花棒要采子,不能插,今年插扦棒已成功。在沙坡头,花棒、紫蒿、檩条、球状沙拐长得很好。油松去年成活率达80%,但是黑梭梭长得不好。做了泥炭固沙工作。”


      远隔千里之遥,竺可桢总是放不下沙坡头的治沙工作,在他心里,这是一份中国能否成功地向世界交出一份横穿沙漠铁路的治沙报告,牵扯到一个国家治理沙漠的水准。


      针对当时沙坡头治沙站只有4个人的情况,他在7月23日的日记中特意写道:“沙坡头站的人太少。”


      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在宁夏平原上尽管留下了很短的背影,但沙坡头作为中国治理沙漠的典范教材而走向世界治理沙漠的课堂,沙坡头成为世界上那些深受沙漠化侵扰地区学习的榜样,这都和竺可桢的指导、关心、帮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信息来源:口述宁夏   文章选自《火焰战刀花香:宁夏之书》一书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大家都在看(下面的蓝字直接点开)

价值88888元的车位免费使用70年?金沙国际三期9月23日盛大开盘!还有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很多奖励哦……

【曝光台】中卫市纪委通报了10起扶贫领域典型案件!涉及沙坡头区中宁海原10个乡镇!33名乡村干部被处理!

【曝光台】宁夏这13批次桶装水不合格!中卫市6家上黑榜,快看有你喝的吗?(附名单)

【今日关注】“亚洲旅游小姐”23日晚时尚秀和24日晚总决赛在金沙岛精彩上演 7路车 16:00—22:30每10分钟一班

【民生实事】沙坡头区农村七镇17村1040户全部改造成水冲式厕所,看看有你家吗?

居家中卫——中卫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权威、主流 、公信 、贴近、 实用

弘扬主旋律 传递正能量 不造谣 不传谣 


你想关注中卫大事?

你想了解事件真相?

你想咨询有关政策?

你想免费发布广告?

你想倾诉心理苦闷?   就找居家中卫

你想咨询法律问题? 

你想投诉举报某人?     

你想寻人、寻物?

你想寻求其他帮助?

 

居家中卫——中卫人必选的民生服务平台

居家中卫——你的贴身服务专家、生活好帮手、良师益友


爆料热线:17709551751 微信号:1581367568

长按下面二维码—识别二维码—关注居家中卫


领导说了,编辑每天很辛苦,您点一个 

编辑的工资就涨五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