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重磅!中卫市每年投入3000万元建设宁夏沿黄科技创新改革实验区!涉及面积184.85平方公里!
《中卫市建设宁夏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解读
一、起草《中卫市建设宁夏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的背景是什么?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宁夏时指出:“越是欠发达地区,越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将创新驱动战略列为自治区“三大战略”之首,提出:“着力建设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培育形成有竞争力的创新集群”。为将各项科技优惠政策落到实处,自治区提出建设宁夏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沿黄试验区”)的建议,经自治区党委、政府与科技部商定,将沿黄试验区建设纳入第四次部区会商主要议题,并列入国家区域科技创新布局的重要任务。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宁夏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2016-2020年)》(宁政发〔2017〕29号)要求,中卫市作为“1+4”建设主体,以自治区高新区(中卫工业园区)和中宁工业园新材料循环经济示范区为核心区,主要围绕云计算和军民融合、新材料、硅基新能源等产业开展东西部科技合作,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并进行成果转化应用,着力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中卫市建设沿黄试验区的具体范围是什么?
中卫市建设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是以中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卫工业园区)和中宁工业园新材料循环经济示范区为核心区。试验区面积共184.85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自治区已批复的中卫工业园区一期(美利造纸园区面积10平方公里)、中卫工业园区二期(面积40平方公里)、云计算和军民融合产业区(东扩区面积10平方公里)、中关村中卫园(面积1平方公里)及中宁工业园新材料循环经济示范区(面积123.85平方公里)。
三、中卫市建设沿黄试验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都有哪些?
中卫市沿黄试验区《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为:到2020年,中卫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基本建成创新要素集聚、创新能力领先、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创新环境良好的转型升级引领区,协同创新先行区和开放创新示范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R&D)达到2.5%、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为5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0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各类科技创新平台25个、科技中介服务机构30个、国家和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科技创新团队8个、科技型“双创”主体300家。通过5年建设,力争使中卫沿黄试验区进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列。围绕实现以上目标,中卫沿黄试验区主要完成“354”重点任务,即“三大行动”“五大工程”和“四项改革”。
“三大行动”。一是云计算和军民融合产业培育壮大行动。充分发挥中卫市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与北京中关村以“前店后厂”创新模式,共建宁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通过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培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云计算和军民融合骨干企业。二是新材料产业做优做强行动。以打造百亿元产业集群为目标,坚持“三高一优先”(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度安全和生态环保优先)的发展方向,提高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三是硅基新能源产业延伸行动。抢抓自治区新能源示范区建设机遇,以宁夏隆基硅、中卫银阳新能源、协鑫晶体等公司为依托,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优化改良技术工艺,重点延伸和发展以多晶硅、电子级单晶硅材料、硅片以及太阳能级单晶硅和多晶硅材料、硅片、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等光伏全产业链。
“五大工程”。一是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通过政策支持和加大投入,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进行革新,使企业从依靠过度资源消耗、低性能成本竞争向依靠创新、实行差别化竞争转变,努力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上市企业为骨干的创新梯队。二是创新人才聚集工程。实施云计算和军民融合产业高端人才培育计划。抢抓国家建设“中阿网上丝绸之路宁夏枢纽工程”机遇,依托宁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西部云基地、中关村中卫园等,采取“领军人才+团队+项目”的方式,构建柔性引才机制,促进云计算和军民融合人才互动共享。三是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围绕云计算和军民融合、精细化工、新材料及硅基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加快建设一批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的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推进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四是知识产权创造工程。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创建行动。实施知识产权“双消零计划”。构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五是对外科技合作工程。围绕云计算和军民融合、新型工业等产业,加强与东部科技强省(区)在科技项目、人才团队培养、创新创业平台等方面的合作。依托“网上丝绸之路”宁夏枢纽,借助中阿博览会金字招牌,打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网络和跨境电商两个通道,加强与沿线国家在云计算和军民融合、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扩大国际科技合作。
“四项改革”。一是改革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中卫高新区和中宁工业园区电力体制改革,推进中卫能源服务公司投入运行,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范围。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行动计划,推进园区内审批部门业务数据联动和共享,推动实现网上审批、网上注册、网上办事全覆盖。将涉及中卫高新区和中宁工业园区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采取“单一窗口、内部流转、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模式,进一步压缩时限、优化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二是改革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创新型人才引进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则,针对园区产业发展需求,采取兼职挂职、定期服务等多种方式,面向国内外柔性引进云计算和军民融合、新材料、新能源等相关领域高端急需紧缺人才。建立创新型人才评价机制。落实自治区《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完善以品德、能力、业绩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健全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组织开展“中卫英才奖”、“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等各类奖项评审。三是改革创新财政金融机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科技创新工作,并逐年增加。中宁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科技创新工作。不断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贷款补偿“资金池”规模,使财政资金投入达500万元,贷款规模超1亿元,切实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成果转化缺资金问题。启动中卫市科技保险试点工作,大力开展知识产权评估、质押融资工作。四是改革创新园区与区域联动发展机制。推进“一区多园”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中卫高新区与沙坡头区特色产业基地相互融合,中卫高新区和中宁工业园区整合发展的“一区多园”机制,在园区整体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对分园进行产业规划和政策制定,围绕新材料、新能源、云计算和军民融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主动承接高新区的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优势和品牌、服务优势,做专做精。强化区域协同创新。主动加强与沿黄各园区对接,努力形成园区合作、联合攻关、产业协同、成果转化、资源共享、市场一体化的科技创新资源利用机制。
四、我市今后将通过哪些措施来推进试验区建设实现预期目标和任务?
建设沿黄试验区是一项全新工作,要确保各项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关键在于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沿黄试验区《实施方案》主要有以下三项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创新驱动发展领导小组负责顶层设计,统筹部署沿黄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科学技术局)负责协调、评价、督查、考核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建设工作。建立市级部门联席会商工作制度,协调存在问题,统筹推进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中卫市沿黄试验区建设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中卫高新区R&D投入。中宁县政府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中宁工业园区的建设。同时,加大对科技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对外合作交流等重点项目支持力度。三是强化督查考核。将沿黄试验区任务指标纳入对市创新驱动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年度效能目标考核范围,作为县(区)、部门领导评价考核和问责的依据,建立责任明确、行之有效的试验区建设考核机制。定期对试验区建设单位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公开督查结果,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各县(区)、各部门按期完成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任务。
五、中卫沿黄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有哪些特点?
沿黄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有四个主要特点。
一是抓改革促创新。建设沿黄试验区是一项全新的改革事业,在发挥自治区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又鼓励和允许建设主体进行差别化探索,不断创新、取得突破。二是抓产业促转型。沿黄试验区建设目标最终落脚于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产业链条的延长、企业创新能力的显著增强和科技型企业数量的大幅度增加,进而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三是抓考核促落实。通过发挥督查考核的“风向标”、“指挥棒”作用,加大督查工作力度,加强督查工作创新,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以督查考核推动沿黄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取得实效。四是抓合作促开放。沿黄试验区的建设面向国内国际广泛开展科技合作,推进与阿拉伯国家的科技合作和技术转移,通过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吸引培育各类科技要素;同时争取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指导支持,加强与东部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结对合作,多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沿黄试验区的建设。
【民生关注】中卫市2017年承诺的12件民生实事全部办结!看看都是哪些?
【方言竞赛 】中卫方言在线考试!争夺OPPOr11手机!朋友圈都玩疯了!
【诈骗提醒】沙坡头区5天内发生多起电信诈骗案,4.4万元被骗子卷走!电信诈骗何时休?
亲,主编每天很辛苦,您点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