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卫名医】中卫名医、沙坡头区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辛军的28年从医路!

居家中卫 2022-05-18


“饮食方面注意要清淡,避免辛辣食物,多休息。”11月5日,已接近中午1时,在沙坡头区人民医院一电梯口,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辛军在送离一位诊疗结束的病人时,再次嘱咐道。尽管自己的腿脚不方便,但接诊完每一位患者后,辛军都会坚持将其送出门口,并加以嘱咐。这一“坚持”,就是28年……

谈及自己的从医之路和“坚持”,还得从辛军小时候的不幸说起。

幼年时,辛军患小儿麻痹症,落下左腿残疾。饱受腿疾痛苦的他,从小就梦想着长大后要当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尽量不让自己小时候经历的痛苦出现在别的家庭。


1985年,辛军以高出录取分数线60多分的成绩考上青海大学医学院中医临床专业。

“当时,我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辛军说,因为自身的残疾他只能比别人付出更多。早上,别人还在睡觉,他已经到教室自习。晚上,别人聚会,他还泡在图书馆。就这样,他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了。

毕业后,辛军被分配到青海省格尔木铁路医院,自此,他便开始了行医之路。白天为病人看病、记录病历,晚上查阅资料,分析治疗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1995年,因妻子工作调动,辛军跟随妻子从青海来到中卫,在原迎水桥铁路医院(沙坡头区人民医院前身)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上世纪90年代,医疗设施设备都还不健全,交通也不发达,出行都靠自行车。”辛军回忆说,初到中卫时,除了在门诊部坐诊之外,他还坚持下乡出诊,6年中,他几乎跑遍了周边十里八乡。


让辛军印象最深的是在沙坡头区东园镇鲍桥村接诊的一例晚期肺癌患者。辛军说,那时候患者病情不稳定,加上路程较远不方便到门诊就诊,基本都是他来回骑车一个多小时到患者家进行诊治,一坚持就是一年多。“按正常医学常识来说,这个患者只能活两到三个月,但最后他的生命期限延长至一年多。”辛军说。

由于在鲍桥村为患者进行长期诊治,医疗态度和水平出了名,十里八乡的村民都闻讯来找他治病,一时间辛军成了村里的“红人”。

“这几年,下乡坐诊的时间少了,到门诊看病的人多了,所以每天都要加号。”辛军笑着说,有时候他的日接诊量达到70人。

身体上的不便,并没有影响辛军在医疗岗位上勤勤恳恳的坚持和坚守。


“为了满足门诊病人的需求,辛主任坚持每天早晨六点半到病区查房,及早处理住院患者,下午六点多接诊完最后一个病人后再到病区巡视病房,看到病区所有患者病情平稳才放心回家。”沙坡头区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马晓能说,与辛主任共事多年,每当科室遇到急危重症、特殊患者,他始终坚持与值班医生一起值班,即使抢救一夜病人,也从不耽误次日出门诊的时间。

多年来,辛军一直采取和提倡与病人拉家常的诊疗方式,以此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使病人更好表达身体或心理上的一些不适,从而更好地拉近医患关系,不仅利于病人诊治,也能让病人有一个乐观、轻松的就医和康复心情。

20多年来,辛军记录的病历多达2万多份,撰写的各类中医学习笔记有几百万字。同时,通过主张严格的中医辩证,在畅通三焦经络的基础上合理准确地应用剧毒中药以毒攻毒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到目前为至,他所诊治的这类病人,存活3年以上者3例,1年以上者20例。

“辛大夫不仅人好,看胃病的水平也高,我都是她的老病号了。”76岁的老人白秀英在儿子的陪同下老早就等候在辛军的办公室门口。

下午上班时间刚到,辛军的办公室门开了,二十多位患者有序地按号就医……

▌来源:中卫市新传媒集团  全媒体记者 杨珊 实习生 汪文慧

大家都在看(下面的蓝字直接点开)

【今日关注】宁夏招录250名选调生今起报名!录用后身份为公务员!

【曝光台】中卫市区4起不文明行为,被中卫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抓拍曝光......

【荣誉榜】重磅!中卫这家企业摘得全国技术市场领域最高奖

【今日聚焦】查获违法行为111起!中卫交巡警假牌套牌假证专项整治行动再传捷报!

居家中卫中卫影响力前三的微信公众平台

权威、主流 、公信 、贴近、 实用

弘扬主旋律 传递正能量 不造谣 不传谣


你想关注中卫大事?

你想了解事件真相?

你想咨询有关政策?

你想免费发布广告?

你想倾诉心理苦闷?   就找居家中卫

你想咨询法律问题?

你想投诉举报某人?    

你想寻人、寻物?

你想寻求其他帮助?

居家中卫——中卫人必选的民生服务平台

居家中卫——你的贴身服务专家、生活好帮手、良师益友

合作微信:17709551751

主编电话:13739551751(微信已满)

长按下面二维码—识别二维码—关注居家中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