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我们村的变化一点不夸张。”谈及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中卫市沙坡头区滨河镇南关村党支部书记林建国感慨万千。40年来,南关村的土坯房变成楼房,村集体经济从负债累累变为年赢收1200万元,村民也因集体经济的发展享受到分红和七项福利。
“过去,我们村的集体经济就是一个磨坊和一个饲料加工厂,说起来让人寒碜。”当时,这两个摊子由村民承包经营,收入寥寥无几。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南关村集体经济欠债20多万元。
贫穷和没有发展方向像重石一般,压在村“两委”肩上。
经过反复商议,该村从旧房改造入手,就地拆迁,就地建设,就地安置。从1999年到2003年,南关村先后开发建设7栋住宅楼和1栋商业楼,总面积3.7万平方米。这些项目的建设,既改善了群众住房条件,又给村集体带来收入。
“像乌龟赛跑,这几年我们的步子不算快,但我们没有停滞过,为后面的快速发展积累了经验。”林建国说。
2003年,随着中卫市成立,南关村进一步明确了“依托城市上项目、服务城市增收入、为民谋富求发展”的工作思路,于当年竞得旧城改造项目阳光家园的开发权,这个项目建设总面积10万平方米,相当于南关村前四五年开发建设总面积的3倍多。
2004年南关村投资2500万元注册了宁夏兴南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2007年,南关村投资开发建设了南关新村小区;2014年,投资开发建设阳光骄子商住小区,总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其中兴南财富广场商业项目3万多平方米;2017年,开发建设兴南商业大厦。
南关村集体收入不断增长,先后建起一处宾馆和两处大卖场,还有30多套营业用房,这些都为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村民的“摇钱树”。
2018年,南关村集体经济净收入预计达到1200万元。
南关村的开发建设,转变了村民的观念,带动了他们的发展。
村民严中文从事水果贩运,早先小打小闹,“也就挣个零花钱”。近年来,在村“两委”班子支持下,他扩大经销规模,在中卫租用两个80多平方米的库房,在中卫、银川开设4个批发门店和批发摊点。仅去年冬季,严中文就销售了200多万元的各种水果。“流动资金转不开时,村支委王泽宏、王守国等人就给我担保,帮助贷款,连续五六年都这样,先后累计贷款150万元左右。”
村民孙涛从经营不足30平方米的小面馆,发展到现在运营三层楼的酒店;潘广玲从事建筑业,其建筑公司注册资金超过2000万元;张吉忠从一个小小的电焊工发展成为年收入四五十万元的经营大户……
南关村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坚持户户有一个经营项目、一个商业铺面、一个市场摊位的“三个一”目标,引导村民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积极投身到餐饮服务、加工修理、商业批发等行业。村上提供技术信息服务、争取协调贷款支持,为村民创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定期举办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班,经过培育,一批村民在建筑、流通、商贸、深加工等行业大显身手。目前,全村从事二三产业的达到452户,从业人员1016人,占全村总户数和总劳动力的77.6%和97.7%。201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5884元。
2015年,南关村被确定为自治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村上对集体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将14195.7万元经营性净资产当作股权量化资产,向1870名股民进行分配。经村民大会表决分配方案后,村上每年从集体经济经营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为股民分红,让全体村民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
“2015年到2017年,我们一家三口光分红就拿到29700元。另外,从2007年开始,我们村就对村民实施‘七项福利’”。村民李兴祥说。
南关村的“七项福利”,在村民中有口皆碑。从2007年起,村里每年从集体经济纯收入中提取30%的资金,列为村集体专项公益金,专门用于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支付春耙、秋翻、水利经费;为群众缴纳医疗保险费,对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群众每人补助100元;对本村考取大学的学生每人奖励2000元;为本村60岁以上的老龄群众及特困群众每人每月发放130-220元生活补贴;免收本村拆迁户入住楼房后的物业管理服务费;村民去世,村集体给予2000元丧葬补助;每年年底为每位村民发放600元粮油供应福利金。从2007年到2017年,南关村累计为村民发放股金分红及“七项福利”达4730万元,人均25200元,村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和发展村集体经济带来的实惠。
▍本文来源于:宁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