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宁夏治沙样本:让沙漠倒退20多公里,为世界贡献中国经验

居家中卫 2022-05-19


【点赞新宁夏】宁夏治沙样本:让沙漠倒退20多公里,为世界贡献中国经验

宁夏中卫沙坡头是享誉全国的5A级旅游景区,可是沙坡头包兰铁路治沙故事,却不一定被众人知晓。
半埋半露,扎成正形的格子,连成片,这是科研人员和中卫治沙人员摸索出的“麦草方格”。
8月20日,澎湃新闻跟随宁夏全国网络媒体行记者们一同走进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实验站苏洁琼博士向记者们讲述草方格固沙历程说,中卫的治沙成果让沙漠倒退20多公里,获得“全球环境保护500佳”称号,“麦草方格”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中卫市2万多人搬到沙区定居,昔日沙海变成林网成行的绿洲。
中卫沙坡头是全国第一个国家沙漠公园,吴忠盐池哈巴湖是全国第一个荒漠湿地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沙而兴的旅游产业,成为宁夏变沙为美的典范。
享誉世界的麦草方格治沙法
草方格治沙
东邻毛乌素,北接乌兰布和,西濒腾格里,三面环沙的宁夏是我国土地沙化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以前的中卫,常年受到沙漠侵袭,沙化严重,沙漠曾一度逼近到距离城区仅4到5公里的地方。
上世纪50年代,沙坡头是一个小而老的黄河渡口,户不过十,人不过百的小村庄,为了建设穿越腾格里沙漠的第一条铁路“包兰铁路”,在中卫境内6次穿越腾格里沙漠。中科院沙坡头沙漠研究实验站1955年在沙坡头安营扎寨,打响沙漠筑路与防沙治沙的攻坚战。
1957年,包兰铁路建成,但是铁路总是被风沙掩埋,需要大量的铁路工上轨道清沙。
以固为主,固阻结合,用铁锨将稻草对折扎进沙里,半埋半露,扎成正形的格子,连成片,这就是科研人员和中卫治沙人员摸索出的“草方格”,苏洁琼博士介绍,通过研究发现,1米乘1米的草方格最适合固沙,经过三年五年后,沙面上形成的生物结皮,更有效固定沙面,沙丘不再移动,更有利于沙生植被生长。
除了草方格治沙技术,中卫四代治沙人还创造了固沙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五带一体”铁路防风固沙体系,在横穿腾格里沙漠的包兰铁路两侧构筑了60公里的防风固沙带,保障铁路畅通无阻,治沙成果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肯定,获得“全球环境保护500佳”称号,而享誉世界的麦草方格治沙法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中卫市治沙林场副厂长、高级工程师唐希明介绍说,利用第一代人治沙人发明的麦草方格固沙,然后用生物工程治沙,在扎好的麦草方格中播撒草种子,通过风的作用力,形成了植物沙障,并用获得了国家专利的水份传导式精准型沙漠植苗工具造林,造林成本降低55%,成活率提高了25%,使防沙治沙成本降低了27%左右。仅世行项目为国家节余资金6000余万元。
宁夏沙坡头


如今,沙坡头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沙漠公园。去年中卫市接待游客7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2亿元,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市GDP的10%,占宁夏旅游市场份额的三成左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第一个全面实行禁牧封育的省份
2003年,宁夏在全国第一个以省为单位全面实行禁牧封育。赶羊下山关进圈,扎起麦草方格。不到几年,沙丘里长满了绿植。
中卫市通过营造生态防护林、发展生态经济林、实施封山育林、扎设草方格和营造灌木林等措施,开发建设10万亩北干渠系新灌区和近20万亩南山台子扬灌区,有2万多人搬到沙区定居,使昔日沙海变成林网成行,稻麦飘香,果实累累的绿洲。
中卫市治沙林场副厂长、高级工程师唐希明介绍,中卫的北部沙区有168万亩,经过几代人努力,已治理利用面积147万亩。通过完善防风固沙体系,在北部沙区形成了一道绿色长城,“过去沙进人退,现在向人进沙退的转变,腾格里沙漠向北倒退了25公里。”


稿件来源:澎湃号

相关链接


【点赞新宁夏】方格之中见治沙奇迹

沙坡头位于腾格里沙漠的东南边缘,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五大沙漠之一。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对她最好的写照。另一方面,沙坡头又属于高大格状流动沙岭,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沙祸之源。而中卫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这里干旱少雨,年均降雨量仅为187毫米,长期处于荒漠化威胁中。上世纪50年代初,腾格里的流沙已蔓延至中卫县城脚下。那如今中卫是如何做到与沙漠“和平共处”的呢?带着疑问,8月20日上午,“壮丽70年·点赞新宁夏”采访团的记者们在绵绵细雨中来到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方向的沙坡头麦草方格治沙项目地。

  治沙因包兰铁路而始

唐希明向我们介绍麦草方格治沙项目


  进入治沙项目区,下车后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被一个个麦草方格围住的沙漠,周围遍布着稀疏不一的植被,早已在雨中等候多时的中卫治沙林场副场长、高级工程师唐希明向我们娓娓道来这个项目背后的故事。自1991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以后就被分到了中卫治沙林场、从事沙漠治理28年的唐希明,是中卫沙漠变绿洲的最好见证者。


沙漠博物馆内展示的当年包兰铁路上的轨道清沙工作


  唐老师告诉我们,50年代中期,国家决定修建包兰铁路。这是世界上首条通过高大流动沙丘的沙漠铁路,并无先例可循,在中卫境内6次穿越腾格里沙漠,长达44公里,要翻越长16公里、高130米的沙坡头,其难度可想而知。1957年铁路虽然建成了,但沙丘仍在移动,一场大风过后,铁路就要立即出动大量人员上轨道清沙。而没想到的是,在大规模植树造林、高立式栅栏等固沙手段都没奏效的情况下,有了意外发现。为了鼓舞士气,林场职工用麦草在沙丘中扎了“人定胜天”“中卫固沙林场”等字样。一场风沙过后,方块形的字竟然没有被沙子掩埋。受此启示,科研人员进行了圆形、菱形、三角形、马蹄形等各种形状、大小的麦草扎障试验,并成功找到最好的沙障——1×1米的隐蔽式格状沙障,即“麦草方格”。


  工程治沙和生物治沙相结合

唐希明亲自扎了一个麦草方格演示给大家看


  那这个方格是怎么扎起来的呢?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唐希明亲自扎了一个麦草方格演示给我们看。“首先选取一些长度在60厘米以上的麦草横铺在沙地上,用铁锨将麦草拦腰对折扎入沙子深15厘米左右,这样麦草头尾自然竖立合拢。横竖各1米,即形成1×1米的麦草方格。”唐希明边做边跟大家解释,说话之间,一个麦草方格就已成形。“这里的流沙活动一般为表面深度15厘米左右,沙子被风吹起来的高度约为1米,扎成深15厘米、长宽各1米的方格防风固沙效果最好。”唐希明补充说。其原理是,麦草固定住了地面的沙,也挡住了外来的风,在格子中间,气流通过时形成漩涡,使格子内的沙面形成沙漏式的凹面,这样就沙子不容易被风吹走。
  麦草方格治沙项目区内种植的花棒
  对于治沙而言,麦草方格只是完成了一半的任务,最终还是要配合沙生植物的种植来实现真正的固沙。唐希明告诉我们,扎好格子后,在其中播撒花棒、沙蒿、沙拐枣、沙米、柠条等10多种固沙树种。这些固沙树种耐旱、根系发达,如根系花棒根系可以达到8~15米长在草格子遮蔽下,风吹不走,遇雨发芽生长,而麦草腐化后形成灰褐色的“沙结皮”,在固住流沙的同时,能成为植物生长的养分。


唐希明演示如何用“水分传导式精准型沙漠植苗工具”栽植

为提高植苗成活率,唐希明用3年时间研究发明了“水分传导式精准型沙漠植苗工具”,又叫“便携式沙漠造林器”。这个造林神器是一米长的“干”字形铁制工具。“这款沙漠造林“神器”可以把苗木根系末端直接送入湿沙层,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不会造成珍贵的沙层水分流失。用它来栽植柠条,成活率能达85%以上,而原先成活率只有40%。这个发明操作也很简单,只需用工具末端的凹陷处卡住树苗根部,双手扶住上横杆,脚踩住下横杆,将树苗扎入麦草方格中。“使用这个工具,树苗可以扎进沙中50厘米,吸收到必要的水分”,唐希明补充说。


  “六十年代我还在上高中的时候,在家里吃饭,经常吃着吃着沙子就刮到饭碗里了。但这几年市区基本上感觉不到沙尘的影响了。这就是人进沙退。”唐希明最后高兴而自豪地说道。经过了四代治沙人的努力,截至2018年底,中卫市已完成沙区治理147万亩。除此之外,中卫人民在麦草方格治沙的基础上,又打造了“五带一体”铁路防风固沙体系,在横穿腾格里沙漠的包兰铁路两侧构筑了60公里的防风固沙林带,保证了铁路畅通无阻。治沙成果获得“全球环境保护500佳”称号,而全国首创的沙坡头麦草方格固沙为全国首创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相信未来中卫这片沙漠绿洲将会愈发生机勃勃。
稿件来源:东方网
大家都在看(下面的蓝字直接点开)
【头条】中卫2男1女黄河浅滩捡石头时水位上涨被困!中卫消防无人机牵线救援……
【聚焦】紧急扩散!明天有项世界赛事在中卫举办,邀你免费共赏激烈赛事
【新焦点】宁夏3名干部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有一名中卫籍法官……
【法治】亏大了!中卫一男子因停车与保安发生争执,一甩棍打丢8.5万元!还领刑有期1年缓刑2年......
【关注】2019年宁夏成人高考8月23日起报名!这些人可免试、照顾录取…
【创业】中卫人刘靖19年来走南闯北,将苹果卖到了国际市场...

家中中卫影响力前三的微信公众平台

宁夏新媒体影响力排行榜15强

权威、主流 、公信 、贴近、 实用

弘扬主旋律 传递正能量 不造谣 不传谣


你想关注中卫大事?

你想了解事件真相?

你想咨询有关政策?

你想免费发布广告?

你想倾诉心理苦闷? 就找居家中卫

你想咨询法律问题?

你想投诉举报某人?

你想寻人、寻物?

你想寻求其他帮助?

居家中卫——中卫人必选的民生服务平台

居家中卫——你的贴身服务专家、生活好帮手、良师益友


主编电话:13739551751(微信)

长按下面二维码—识别二维码—关注居家中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