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一位旅游者的叙述:在宁夏中卫的48小时,陶醉并感动着!
也许是天意,也许是巧合,进出宁夏中卫竟然都选择了这趟从拉萨开往北京的Z22次列车。紧紧张张忙忙碌碌,不停的考察不停的参观,不停的认识新朋友,如此算来就是整整的两天48小时,于是也就有了《在宁夏中卫的48小时,陶醉并感动着!》的标题,许多聪明的读者自然也就能猜出我这篇文章的真实意图,是的,就是要为“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中卫”的中卫唱首赞歌。
活了大半辈子,去过了许多的地方,因为感动,因为热爱也写过许多的文字,为喜欢的地方留下赞美之词,为每一个地方的人文情怀所陶醉,为每一个地方的热情质朴所融化,没有了功利没有了企图,唯有情到深处的真实坦诚,唯有意到笔端的自然流露,我认为这样的书写这样的倾诉才是最高境界,才是世间唯真唯诚唯帅的表达,中卫虽小,却体现着中国北方的雄浑、质朴、厚重,堪为泼墨挥毫。
随便打开一个卫星地图都会发现,黄河在穿越甘肃黄土高原的沟沟茆茆之后,进入宁夏进入内蒙古之后变得更为彰显母亲河的温柔和体贴,于是也就有了“天下黄河富宁夏“和“黄河百害唯富河套”的说法,河套是个大概念,前套或者西套就是指宁夏贺兰山东麓,后套或者东套就是指巴彦淖尔区域,著名的黄河几字湾在宁夏中卫开启了美丽富饶模式,“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中卫”确实说的不错。
独特的地理气候,丰富的光照条件,再加上黄河水的灌溉哺育,中卫可谓得天独厚而且物产丰饶,宁夏枸杞驰名中外,枸杞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中卫是最主要的产区,因为地处富硒带,长在石头缝里的硒砂瓜也就成了中卫农业的奇迹,“世界枸杞之都”和“中国硒砂瓜之乡”的美誉可不是凭空而来,另外马铃薯、小茴香、牛羊畜牧也都是中卫的优势农产品,近年来富硒苹果也是异军突起,种植面积日益扩大,产业链逐步完善,富硒苹果已经成为中卫的又一张名片,农牧业生产也在由粗放型朝着集约型精细化方向发展,中卫的乡村振兴可以说是正逢其时。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沙坡头的知名度要远远高于中卫,这都是中卫人通过六十多年的艰苦努力,治理荒漠再造绿色,让这个世界永远记住了沙坡头。其实中卫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长流水旧石器文化遗址、一碗泉新石器文化遗址,以及大麦地岩画、香山岩画都证明这个区域很早以前就是人类早期繁衍生息的热土。这里曾经是羌戎的聚集地,是鲜卑、党项、蒙古等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交汇融合的地方。让沙坡头声誉鹊起的则是堪称世界奇迹的治沙经验和沙漠旅游的蓬勃兴起。
而我则是四十多年前,还是个中学生的时候就永远的记住了这个独特的地名,沙坡头,当年为了保障西北大动脉包兰铁路的安全畅通,中卫人发明了麦草方格治沙模式,锁住了腾格里沙漠的漫天黄沙,又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不但保证了包兰铁路、338国道、定武高速、中卫机场的正常运行,还为中卫城市生态环境、产业培育、经济发展以及未来京兰高铁的开通奠定基础,沙坡头成为人类成功治沙的发源地,而且还打造出以黄河、大漠、绿洲、高山和谐相处的国家5A级沙坡头旅游景区,在这里享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自然奇观成了许多游客终生的梦想,黄河的娇媚柔情和腾格里沙漠的暴虐狂野,中卫的多姿多彩和黄土高原的磅礴苍茫,共同塑造出宁夏沙坡头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和品牌价值。
依托中卫不可复制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一代一代的中卫人不但让漫漫黄土里生长出品质优良的粮食、水果、蔬菜,营造出中卫小城独特的文化气息,让沙坡头景区成为中国沙漠特色旅游的胜地,还在黄河岸边,沙漠腹地打造出具有宁夏风情的特色民宿,既有江南民宿的灵秀雅致又体现出北方居住的朴拙大气,还能巧妙的融入环境元素,让中卫的黄河、黄沙、蓝天、绿洲、星空、沙生植物、丰富物产、独特建筑成为人们美好旅程和放松身心的吸引物,进而衍生出旅游服务产品,利用现代传媒的高效快捷,以体验和互动赢得市场,无论是星星酒店还是黄河宿集都在中国民宿行业产生巨大影响,并成为引领乡村民宿的标志性产品。
如果说今天的中卫民宿能够成为话题,体现了当代中卫人的艺术审美和文化积淀的话,那么大麦地岩画则让我们感觉到这片土地曾经的拥有者所挥洒的源远流长的与生俱来的美学基因的强大。工作和爱好的原因,这些年见过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见过宁夏贺兰山岩画,也见过距离中卫不远的阿拉善曼德拉山岩画,上个月还醉心于内蒙古巴彦淖尔河套文化博物院的阴山岩画,每一次瞻仰都是朝拜的过程,都被先人们飞腾的想象力和坚忍不拔所感动,是他们为我们保留记录了来自远古的信息,每一次仰望都是心灵净化和精神洗礼的升华,大麦地岩画更是如此。
到了中卫才知道大麦地这个词汇,某些人的学养确实值得怀疑,在这里我不好意思掩饰自己的孤陋寡闻。在看到大麦地岩画的一瞬间,我还是感到震惊,许多地方都有岩画,或粗陋,或简单,像这样从四千年前到一万三千年前的跨度,从动物崇拜、天体崇拜、祖先崇拜,到神灵崇拜、生殖崇拜、巫术崇拜,再到与北方游牧民族息息相关的游牧、骑射、围猎、舞蹈、祭拜,大麦地岩画不但丰富、生动、朴拙,并且数量众多,相对保存也比较完整,而这些感受还仅仅是来自于大麦地岩画拓片博物馆的私人收藏,想必亲临现场的艺术震撼和场地感觉会更为绝妙,在一场严峻的生存环境下,祖先们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灵性和执着精神着实令我们叹服,保护好先人留下的文化艺术瑰宝,努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很有必要。
站在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面前,才感觉到自己的浅薄和粗陋,一个有些艺术积淀,有些出行经验,有些创作激情的人,在听到大麦地岩画这个词汇时所表现出的茫然无知,和在大麦地岩画拓片面前所显示出的惊奇震撼,都在告诉我们自己,出行前查资料做功课看攻略是多么的重要,但是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反射出酒好也得勤吆喝的道理,大麦地岩画有和沙坡头、硒砂瓜共同成为中卫城市名片的潜质,相信通过宁夏有识之士们的共同努力,中卫一定会绽放出奇异的文化光彩。
在中卫的48小时说起来不算长也不算短,对于人的生命来说仅仅是一瞬间,但是就是在这48小时感受到的却是今生永远难忘的厚重、质朴、热情。来自自然的神奇瑰丽,来自人类的巧夺天工,来自文化的深厚浸蕴,都令这次考察调研充满着艺术的享受和人文的关爱。沙坡头的万种风情,大麦地岩画的千姿百态,腾格里的壮阔苍凉,黄河奇石的天然之美,中卫烙画的艺术之媚,黄河宿集的曼妙之情,对于一个规划工作者和自媒体作者,“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中卫”或许要延申为“天下黄河富宁夏,首推中卫”了,因为中卫爱上宁夏看来已成必然。
入夜,中卫鼓楼掩映在城市中央灯红酒绿的繁华之中,"锁扼青铜"、"对峙香岩"、"爽挹沙山""控制边夷"四块匾额恰如其分的概括出中卫过去的重要地位,曾经的文昌阁依旧高高的耸立于中卫闹市之中,闹中有静,闹中有情,闹中有韵。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绿化美化、灯光亮化,中卫小城都堪为经典。虽然这里的春天来得稍微晚一些,虽然这里的风沙依然频繁发生,但我们还是在沙坡头治沙精神里看到中卫生生不息的希望,看到乡村和旅游的未来。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美好的祝愿,真挚的期冀,都融汇在这短短的48小时里。因为热爱文学,有幸认识了杨主席、徐主席,因为热爱文史,有缘认识了石主席、胡科长,因为乡村振兴,我们结识了万兄弟、王兄弟,因为热爱艺术,我们结识了费老师、刘老弟。站台上乘客不多,美景、美酒,还有浓浓的情谊在荡漾,48个小时的欢乐充实还在不停的闪现,Z22就要开车了,就要融入西北的夜色里,而我们的心还留在中卫,还留在宁夏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