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 | 丁果:华人参政议政走到了拐点
北美报告(微信ID:canadanews)编辑
华人参政弱点在这两场战役中暴露无遗
【北美报告(原加拿大头条Canadanews)特约撰稿人丁果撰写】去年省选和年底延续到2月初刚结束的省自由党领袖选举实践,既展现了华人参政热情上涨,也暴露了华人参政弱点,同时也测验了华人力量在卑诗省发展的重要性,给华人参政议政现状打出了一张清单。
华人参政热情,已经无须多加说明。历史上最多的候选人,历史上最多的当选省议员,历史上最多的政党代表性(所有主要政党都有了华人代表面孔)等等,例子不胜枚举。
但更为重要的是,华人参政弱点在这两场战役中暴露无遗。首先,华人政治提款机的角色,大过政策建言角色。以自由党领袖选举来看,几个主要候选人的政治捐款中,来自华人的政治捐款,尤其是大陆移民的政治捐款,所占据比例相当高,但他们的政治诉求,或者说政策诉求,则显得微不足道,甚至是挂零。政治捐款比例虽上升,但带来的话语权则挂零,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人十分难以理解。
我们看到,总理特鲁多不顾总理政治操守原则,到为伊斯兰难民等进行政治公关的富豪私人岛上去度假,结果,他的政策就向相关方向倾斜。可见,这样的休假“绝非是免费午餐”,是要付出政治和政策代价的。请问,这个富豪做得到这样的“好交易”,为何华人富豪就做不成这样的“政治交易”,而沦为一头付出的“政治提款机”呢?难道华人政治捐款者那么笨,几万几十万加元的捐款,就为了换一张合照,然后拿着这个去“吹牛”,他跟政客是哥们吗?
于是,通过这两次政治参与,华人终于懂了,没有政策诉求的政治捐款,是一种不符合西方常情和逻辑的“愚蠢行为”,它根本无法提升华人政治能见度,或者参政深度,而是遭人在政治上更加轻视。
其次,在这两次参政过程中,“侨领”跟基层选票没有联结的情况一目了然。在所有政治人物举行政治捐款的场合,总是那一群人在“火热”地参与,他们在现场也喊出了给政客一千票的“豪言壮语”。但是,是否能拿到这些“选票”,基本上跟买六合彩一样,要靠“运气”。于是,非华裔政客拿到华人的政治捐款,并非用来开拓华人社群票源,而是去开拓其他社群票源;而华裔参选者拿到政治捐款,除了依照规定“孝敬”所属政党之外,也无法有效投入选战,至少也没有成功开拓华人支持者关键票源。侨领和社团基层票源脱节,让华人社群中的侨领们在政治人物心目中政治地位大幅度下降。
再次,华人政客在政党政治中的“花瓶”效应,远高过政策制定和话语权获取的程度。而这种作用,就不会鼓励华人有志参政者积极通过社区服务和政党基层耕耘,来获取政党青睐和可以取胜选区的候选人资格获取。相反,投机心态成为“参政捷径”,对政党政治和政策无知,成为一般参选者的“常态”,可谓是“无知者无畏”。这在社区参政议题上,出现了“劣币逐良币”倾向。而李耀华在选举中的亮丽成绩单,带来了我们的思考契机,到底应该支持怎样的华裔候选人出来参选,最后胜选?
第四,华人政客在选举中没有清晰选举策略,华人助选人群中只有涣散义工,而无成熟、专业助选团队,也是华人参政质量上不去、结果乏善可陈的主要原因。
上述这些弱点的暴露,给华人参政成绩单带来了不太理想的结果,但也宣告了华人参政历史拐点已经来临。
针对上述这些弱点,华人下次参政议政目标已经十分明确。概括而言,告别单纯政治提款机角色,向政策建言者转变;告别“政治花瓶”角色,向立法者、游戏规则制定者角色靠拢;告别没有选票的“政治嘉年华”,向深耕票源、开拓票仓的选战操盘手转型;告别“靠华人面孔吃政党饭”和做“政治炮灰”,向实力参选和政策参选提升。
总之华人参政要想向上提升,就要告别过去的模式和思维方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欢迎交流。
责任编辑:陆清欢
出品:北美报告(原加拿大头条)
微信ID: Canadanews
| 往期精彩原创:
爆料 | 这个华裔大妈,居然在温哥华市中心如此丢中国人的脸!
惋惜 | 华裔猝死健身房!只因忽略这件事,与相恋7年妻子终成永别
热点 | 加拿大华人首次联合示威亲历感受:这是一种进程,是觉醒的开始
观点 | 看客的丑陋与华人的雄起:你入你的主流,我上我的街头!
独家 | 大温华人冒雨上街抗议,剪头巾事件水很深,特鲁多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