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击|68位高考状元真实身份曝光:不能拼爹的咋办?

北北 北美报告 2019-07-06


北美报告(微信ID:canadanews)编辑


摘要:“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这几天,高考状元的话题无数次敲击公众的神经。


数年间,寒门出贵子的励志故事,悄然让步给富贵之家多状元的不争事实。渐渐的,大众开始相信:优秀的人,一出生就赢了

 

围观2019年的68位高考状元,率先脱颖而出的是一位颜值、智商皆在线的男孩——杨晨煜同学。


他就是广西南宁的高考理科状元,于今年高考取得了数学、英语双满分,语文140,理综290,总分730分的好成绩。这也是广西恢复高考以来的历史最高分。



更令人羡慕的是,这位学霸并非只会学习的书呆子,他的兴趣爱好广泛包括:书法、羽毛球、足球等,闲暇时喜欢看纪录片,对科研有兴趣

 

许多网友表示,这种优秀一定有迹可循,学霸大多出自财务自由,家庭稳定的知识分子家庭,只有极少数的寒门,依靠过人的天分通过考试获得阶级跃升。


此后媒体便曝出,杨晨煜父母都是当地名校毕业的知识分子,他妈妈表示:一定要在孩子没有自主思考能力时,帮助养成习惯,家长要自律,不能把孩子丢一边自己玩手机,定型之后,未来的路会很好走。平和,稳定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

 


于是不久前,又有媒体采访了这68名高考状元的身份背景,结果显示他们大多数来自家境殷实、修养良好的家庭,且就读于省会或次省会的名校


2018年部分省份高考文理科状元共68人,其中70%以上的孩子家中至少在地级市有套房子,90%左右的孩子家中属于小康家庭,而只有不到5%的孩子来自农村,在城市没有住房,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


足见学霸的养成,与每个家庭的软实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除去状元杨晨煜外,另一个刷屏的女孩叫武亦姝。她曾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上展露头角,取得了诗词大会开播以来的最高分,被誉为“国民才女”,那时女孩年仅16岁。


一首戳中无数人心窝的诗,曾从这位女孩口中悠然诵出:“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现场评委惊叹:“强大的积累,姑娘太厉害了。



这位落落大方的女孩,成名后拒绝了所有媒体的邀约,一心专攻自己的高中学业。


今年,武亦姝的上海理科高考成绩显示为613分(总分660分),全市一共只有77个人达到这个分数线。最后,武亦姝选择就读清华大学


武亦姝表示:“清华大学严谨求实的学风一直以来都吸引着我。无论是追逐人生理想,还是过好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严谨求实、行胜于言,从来都是最重要的品质,也是我希望自己能够一生践行的准则。能在这样一所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读书的大学求学,在这里涵养自己的品行、开阔自己的视野,是我长久以来的梦想。



文理兼修,诗词第一,果真应了那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究竟什么样的家庭环境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女儿呢?


媒体称武亦姝来自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爸爸在科研机构工作,妈妈是美术教师。


武妈妈曾坦言:“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寻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拼爹妈!但教育语境下的拼爹,不是官二代、富二代式的寄生和遗传,而是比拼父母的观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处世方式。”


早从幼儿园时期,武亦姝父母就为她制定了全面的“家教方针”,例如:每天放学回家后,认字、背诗、学画等。

 

除了坚持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外,武亦姝父母也会以身作则,尝试营造一个更良好的读书环境。



父母二人经常陪孩子一起念书,偶尔会玩一些“诗词接龙”的小游戏,谁输了就罚做家务。每当看完一本书后,父母还会听武亦姝分享心得,提高她的语言概括能力。


长期熏陶下,武亦姝不仅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还蓄积了浓厚的古诗词底蕴。不过,虽希望女儿成为一个博学的人,父母对武亦姝的成绩并不过分看重。他们认为,学习只是武亦姝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交朋友、看电影、打扮漂亮、和小狗狗玩、适当上网玩游戏、放松去乡下陪伴疼爱她的奶奶和外婆外公、聊有好感的男生等等,这些能让武亦姝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爱。



武亦姝告诉媒体:“从小学开始,爸爸妈妈对我就是这样要求的,只要学习态度好,考多少分都不会怪我,所以我考试对分数没什么压力,很少有发挥失常的时候,成绩也差不到哪儿去。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形同春风化雨般柔和。面对优秀的父母,孩子不自觉会将对方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竞争对手,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很多家长自己不求上进,却对孩子过分严格,这样的教育往往是缺乏说服力的。


启蒙思想家卢梭曾在其名著《爱弥儿》中如是说道:“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高考状元真实身份曝光后,很多人悲观地表示,打破阶级固化真的太难了,父母的思想高度天差地别,眼界格局也本质不同,所有教育形式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


2018年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曾说过:“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我是中产家庭的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



一位清华大学老师还在入学第一课时做过一个调查:你父母的职业是什么?上大学前你到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


调查结果显示:能够上清华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家庭经济优渥的人,父母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最后,老师对学生们说了一句话:你们能上得了清华,很大部分的原因是你们有优秀的父母。

 

可现实的确如此吗?阶级固化真是一个难以打破的僵局吗?如果整个社会不断转发高考状元的励志文章,只是为了揭露一个真相:【阶级固化】【原生家庭】,那么教育的“启发”意义又是什么呢?


此前,北北也认同“原生家庭”这一概念,相信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及性格发展总能在他的原生家庭里找到影子。


但后来,北北逐渐衍生出了自己的理解,即家庭的“权威性”这一想法。例如,你年幼时觉得爸爸妈妈永远是权威,你无条件相信他们所说的一切,并依赖他们为你提供呵护。



当你逐渐长大时,情况慢慢开始转变。有的家庭中,父母的权威性依然树立着,他们能为孩子提供基本正确的人生方向,衣食无忧的保障,以及亲密无间的沟通;而有的家庭中,父母的权威性却随之递减,导致孩子一站上人生的岔道口就开始迷失,甚至在漫长的青春岁月里变得自卑、害怕孤独……


以上情况大多由父母的智识水平、经济能力,或对家庭的投入程度所决定的。两种家庭的小孩从出生起就抽了不同的牌,这不算公平,但也是一种游戏规则。


社会往往因家庭之延续而变得错综复杂,万事万物在循坏中达成无声默契与阶级秩序。


因此,这种既定规则里,过分追讨自己的原生家庭其实是一件无意义的事情。你更需要做的是,努力走出去,借由知识与视野,建立自己的权威性,同时保留对家人的感激与挂怀,学会原谅



如此一来,乐观的你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新家庭之中,为依托你成长的下一代建立更好的权威性。那时,你甚至可以尽自己所能地帮助他人,努力构建一个更为平等的社会。至此,一种正相关的能量足以传递下去,美好的未来才可期。


这个过程中,教育是不断传递正能量的一个途径。不论上一代给了你怎样狭窄的选择空间,你都应努力回馈给下一代一个美好的世界你应意识到孩子的思想观念及未来起点,都取决于你当下的教育行为。


一个问题学生,所处原生家庭大多不太理想,父母不是观念落后,思想狭隘,就是对孩子缺乏最基本的爱与尊重,甚至采取“放养”模式。


一个优秀学生,所处原生家庭则相对温馨和睦。父母注重孩子的成长与心理变化,从不缺席孩子人生的重要时刻。这些不一定取决于父母有多少物质基础,而只需他们全情投入,对孩子充满关切。

 


总之,父母的格局与视野,决定了下一代基本的人生方向,这或许是阶级固化的本质。


如果你希望孩子优秀,请一定督促自己成为优秀的父母。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化作一棵树,一朵云,无形间达到灵魂的感召。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部分信息参考自公众号:一介,非常感谢!

作者:王刚

责任编辑:马家辉

出品:北美报告

微信ID:Canadanews

最近读者都爱

看这些文章哦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