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 | Leave me alone成真,老神仙一路走好!(附陆老生前朗诵哈姆雷特视频)
【编者按】7月28日下午,76岁的陆谷孙先生走了。陆老先生曾说“Leave me alone”是他的人生哲学,现在心愿成真,“老神仙”一路走好。
7月28日下午13时39分,著名教育家、翻译家,复旦大学杰出教授陆谷孙先生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6岁。
陆谷孙一生从事英美语言文学的教学、研究和翻译工作,专注于英汉词典编撰和莎士比亚研究。其主编的《英汉大词典》、《中华汉英大词典》对中国的英语爱好者影响深远。
有20余万词条、1500多万字的《英汉大词典》是由中国学人独立研编的第一部综合性英汉词典,出版多年来,不光对国内英语学习者的影响难以估量,还是联合国必用工具书之一,曾被英美词典专家称为“远东最好,也是世界范围内较好的双语词典之一”。钱锺书先生题写了书名,称赞它“细贴精微,罕可伦偶”;董桥先生拍着词典说“不可一日无此君”。
1975年词典一面世即在海外引起震动,《纽约时报》评价:“看来有一批中国人,正像美国有一批‘中国通’注视中国一样,也在密切注视着美国。”迄今为止,这部词典印数已逾千万册。
词典编纂历时近20年,陆谷孙1976年参与,10年后成为主编,加上第一版之后的修订,以及随后为海外读者而编写、2015年才大成的《中华汉英大词典》,陆谷孙的大半生,都与词典为伴。
陆谷孙先生还有《余墨集》、《余墨二集》、《莎士比亚研究十讲》等文集,《幼狮》、《星期一的故事》等译著行世,并发表过超过40篇论文。
小编找到一段老先生朗诵哈姆雷特独白的视频,请大家欣赏一下陆老标准的英文发音~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t03169rb1td&auto=0
陆谷孙先生作为我国英美语言文学教学、研究泰斗级人物,却始终热爱三尺讲台,70岁之后还给本科生上课。他平日里点点滴滴的言行举止,既通俗幽默又深刻育人,故被学生们昵称为“老神仙”。
在一次讲座中,“老神仙”提到英语学习三把斧——杂读、勤写、猛译,以下为讲座内容整理:
前一阵子,反对“哑巴英语”的浪潮十分高涨,但这并不一定是一种正确的,符合规律的指导思想。“哑巴英语”并不是我们当今面临的主要问题,无论是在学校课堂上,还是在求职面试中,都随 处可见说有一口流利英语,颇具“洋态”的人。
从当今时代的角度出发,英语学习是为了交流,但一个通过大学教育的人不应该止于交流。倘若英语学习只是大张旗鼓地鼓动“开口说”,未免有些过于浮躁。
现在看来,早些年前的英语学习过程几乎都是“哑巴英语”,没有外教口语练习的机会,最常见的与外国人的接触机会就是一些来我国开会的外国学者为我们开设几场讲座;也没有大量的听力材料,于是,一部电影《百万英镑》就成为了当时反复利用的学习材料。尽管如此,只要读得多,输入的多,再加上“速写”“猛写”的输出方式,口头的阐述与书面的阐释之间本身是没有鸿沟的。而两者即使有一些距离,通过一定的方式也是可以克服的。比如,在表述之前,将所有要表达的内容都写下来,这本身已是一种输出,然后将其背下来,反复练习。
当下人们大多鼓励“开口说英语”,但这必须是在基本功已经十分扎实的情况下进行,并且在一些重要场合,应将自己的所讲内容录下来,以待回去后反复听。
“哑巴英语”并不是当今时代英语学习的瓶颈问题,真正需要被重视的却是:我们仍然需要静下心来大量阅读,大量写作,打好英语学习的基本功。多向语言学者型发展,非只求会用,将英语只当工具,而要精益求精,有所创新。
当今社会,学科的种类已增至四千多种,呈现越来越具体化、细致化的趋势。中国每年出版的学术著作已达20万种,但印刷量普遍较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文献资料本身所具有一个半衰期相对减小,原来一般是四至五年的有效期,而现在半年以后就有可能被其他东西所替代。
面对如此巨量可阅读的材料,许多同学都希望老师能为自己列一张必读书目的清单,以此减少盲目阅读所带来的时间上的浪费。但是,“书单”本身就是一种“物化”的东西,是“死”的东西,正所谓“for everybody, and for nobody”,一般的书单几乎无一例外从古代孔夫子开始到现代一些名家名篇,而我们的阅读应当是没有所谓的框架界限的。
无论精度、泛读、甚至跳读都要适时进行,毕竟大学学习仍然处在一个“寒窗”阶段,比起必读与苦读,看似“不务正业”的选读与“悦读”无疑是更好的杂读途径。最初应当从译著开始,因为有些翻译的书目还是十分值得看的,有时候看自己所熟悉的语言更加能够唤起自己心底里最真实的情感与回忆,或许就能在书中找到自己过去的时光,童年的趣事,从而更加能够领悟书籍本身所具有的内涵。
书籍本身就是多种类的,有情感类型的、感官刺激型的,如武侠小说、抒情写景的、心理悬疑的、理性哲学的等等,在大量杂读的过程中,阅读数量的提高带来外语技术层面的提升。更进一步来说,在对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判断上直接来源于自身的阅读,书本帮助大家认识自己,从书本中自己可以体会到做一件事情最正确的时机,体会世界上的各种情感。
在阅读过程中,特别是阅读比较难的英语书籍过程中,应当将一本译文放在手边,对照着读,甚至读有余力,可以改写原书的英文,并将自己的翻译见解加入其中。过一段时间,回过头来看阅,并且改写,再过一段时间,再回过来改写,如此下去,一些语言上的习惯用法、译法都将会被牢牢掌握。
“勤写”是建立在“杂读”的基础之上,勤于动笔,换而言之就是“多写”,哪怕是一点点小事,也要将它一一用英语记录下来。比如记日记,可以以“一日一题”的博客记录方式来持续,再者,写信或者E-mail也是一个很好的坚持方式,坚持得时间长了,就会将一些字词的消极记忆传化为积极记忆,反复运用之后,感觉用英语写作比用中文写作更加顺畅。
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在“勤写”的过程中,尽量给自己规定一定的量,比如每天一页,以此保证写作的质与量。练到最后,当写作变成一种习惯,手中的笔便在又不会“凉”。可以尝试将“勤写”当作一种任务来完成,同时,也要把这一种任务化做乐趣,或者在任务中参进乐趣。对于喜爱英语的人来说,这一过程所体现的是一种表达的乐趣,挑战的乐趣,化被动为主动的方法。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翻译无疑是一个最具挑战的工作,是一项最有满足感的挑战。学好英语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做好翻译工作,这项工作是神圣的。在从事翻译过程中,会碰到许多自己不熟悉的专业领域甚至自己十分讨厌的主题。但是,有一点是应当始终被坚持的,那就是“自己所翻译的内容一定、至少要完全理解弄懂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这既是对自身从事的翻译工作的尊重,更是对读者的负责。
“猛译”首先是要大家爱上翻译,无论是笔译还是口译,就像同声翻译,它要求译者有强烈的表现欲,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能够在台上随时果断地展现自己,只有这样“脸皮厚”的人才会在翻译这一行业中如鱼得水;其次,便是最大限度地忠于原作者或者是原说话人,因此,还是要在自己对所要译的东西熟悉掌握之后才下笔,或者所要翻译的对象是自己所认识知晓的人。
翻译其实也是写作,但却是穿着“紧身衣”的写作,是有“照妖镜”的写作。应该有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名翻译者,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最好能将英汉、或者原著的语言,如俄汉读本一同列出来,以此来让自己和别人找出翻译中的不足之处,让错误曝光,在“照妖镜”面前看到自己,一目了然。所有的翻译都要附上原文,供人批判,供自己在错误面前不断提升自己。
“我是真心不希望抛头露面,我希望躲在我的‘洞’里,你们也不烦我,我也不烦你们。Leave me alone(让我一个人呆着)是我的哲学。”陆谷孙在2012年的一次讲座上这样述说自己的人生哲学。他在精神王国里享受着孤独,并将之化作灵感的催化剂。
祝愿:陆老神仙仙去,一路走好,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找到那个永远属于自己的“洞”。
来源:整理自公开报道
推荐阅读
您对翻译行业的见地,欢迎与我们分享交流。来稿请致:media@yeeworl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