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说 | 英语“国标”落地,但要谨防“念歪经
以语言运用为导向,将学习者的英语能力从低到高划分为“基础、提高和熟练”3个阶段,共设9个等级,对各等级的能力特征进行了全面、清晰、详实的描述。据媒体报道,旨在提升考试质量、推动国内外考试对接、促进多元评价、反馈教学,实现“量同衡”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已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将于6月1日起实施。这是面向我国英语学习者的首个英语能力测评标准。
这个被称为英语“国标”的量表有望成为评测我国英语学习者能力的一把“标尺”,实现英语教学和测评“车同轨、量同衡”。根据标准制定者的解释,作为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制定,旨在为各类外语考试提供科学的能力指标体系和准确的能力标尺,使考试设计更加全面、系统,使考试成绩具有可比性,为不同学习成果的沟通互认提供依据,促进各学段衔接,推动外语教育连贯有序的发展,促进英语教、学、测的协调发展,提升外语学习质量与功效。
提起英语的学习,相信每一位中国学生都不陌生。可以说,英语的学习与考试几乎涵盖了大多数人的求学生涯,甚至成为很多学生进步的“阻碍”,比如有的大学生因为英语成绩不达标而无法获得学位证书等。同样,我们的英语考试和培训产业也十分发达,各类英语课外辅导都是从娃娃抓起,可谓是“充满套路”,如果英语“国标”的出炉与登台,能够“改变现有考试不全面、不系统、不衔接的局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水准、功能多元的外语能力测评标准和考试体系”,应该说十分值得肯定,也希望该国标能够真正早日发挥作用,还英语学习、测评一片规范而又清净的天空。
当前,我国外语教学和考试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考试之间缺乏统一标准、考试不成体系、现有外语考试项目过多、标准各异、考试级别概念不清、不同考试之间成绩不可比,不利于促进科学选才;教学与考试之间缺乏共同、连贯的能力标准,大中小学外语教育教学未能有机衔接,考试对外语教学的积极导向不足;我国外语考试的国际认可度不高,不利于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为此,英语“国标”力求提升考试质量,推动国内外考试的对接与互认,促进多元评价的发展,具体包括提供考试质量保障,为各类考试的内容设计、试题命制、评卷及成绩报告提供科学的能力测评标准,使考试各环节有章可循;提供考试对接基础,为国内外考试提供衔接定位的统一标尺,提升考试的可比性,推动国内外考试的对接与互认;提供多元测评支撑,为英语教学的过程性、终结性等测评方式提供能力参照标准,促进多元评价的发展。
我们知道,标准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英语“国标”的生命力到底如何,还需要实践去检验。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英语学习、考试及能力评价所具有的特色情况及巨大的影响面,英语“国标”的实施还是要谨防“念歪经”。一方面,要防止为了标准而标准,尽管该标准是国内首个类似的标准,但是否真的具有强烈的现实需求,还需要市场好好的进行检验才能得到验证;另一方面,更要防止借助推广标准将其产业化,加重英语学习、考试及能力评价的混乱局面。
从媒体的报道来看,标准的制定者也意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明确表示量表不是教学大纲,也不是考试大纲,而是在统一的标尺上对我国英语学习者运用英语语言能力的一系列描述,为英语测试、学习和教学中谈论语言能力水平时提供共同参考,量表的9个等级并不是对学生的强制性要求。既然对学生非强制要求,就应该不会通过强制推广的方式加重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中的负担。
标准的发布者还表示,基于量表的英语能力等级考试正在研发。英语的学习往往都是以考试为指挥棒的,如果为了推广英语“国标”再推出一个考试的话,其成效如何就需要慎重考虑了,毕竟现在类似的英语考试已经不胜枚举了,从大学英语的四、六级到托福、雅思等等,是整合规范市场还是让市场更混乱,只能看英语“国标”实施后的实际情况了。
对英语能力的评测,一旦被招生、升学所绑架,就会变质和变味,我们希望英语“国标”的出台是解决现有市场上存在的乱象,使其朝着更加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成为新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否则,这种打着标准旗号干着非标准事情的标准,还是不出台为好。
原标题:英语“国标”落地谨防“念歪经”
作者:徐建华
来源:中国质量报
注意啦,好消息!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号内搜”,获取链接,可以快捷搜索“译·世界”号内任意信息~
推荐阅读
快讯 | 人民日报: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将于“十三五”期间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