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7调查·第四十三期】大栅栏2.0:老街新生︱图片故事

2015-11-18 《107调查》

(—— “胡同生活室”所在的院子已有70年历史。从前的大杂院经过整改已不再拥挤杂乱,取而代之的是宽敞的空间和充足的采光。张晓欣 摄)



记者 唐悦哲 周倬睿 张晓欣 林星宇



位于天安门西南侧的大栅栏,曾是明清时期北京城最重要的市井商业中心。到了现代,城市化浪潮不断冲击其不甚完善的公共设施,复杂严格的历史风貌保护要求又不允许它背道而驰,这使得大栅栏一时难以喘息。


9月23日至10月7日,北京国际设计周第五次牵手大栅栏,以“设计社区”为主题,创意改造其内部以杨梅竹斜街为主的旧街区,探索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的模式。这也带动了一群群时尚前卫的年轻人,将一家家新锐个性的工作室和店铺植入其中。





(—— 端出小凳,捧起报纸,仔细品读,这样的阅读习惯似乎已融入了胡同内老居民的生活。 周倬睿 摄)


(—— 济安堂王回回狗皮膏药店是北京老字号,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旧址现已变为售卖特色文具、印刷品的书店。书店玻璃墙内外虚实相生、新老重合,如时空的蒙太奇。 林星宇 摄)


(—— 苕帚胡同,两位老人坐在家门前。熙熙攘攘的游人并没有打扰他们的悠然午后。 唐悦哲 摄)


(—— 杨梅竹斜街72号院,“内盒院”样板间一隅。内盒院是第一个将现代住宅插入到年久失修的老院子中的设计模型。与重修和改建不同,这一插件可直接置入现有的结构之中。 唐悦哲 摄)



今天的大栅栏,旧红墙内隐着咖啡馆,青灰瓦下烹着异国佳肴,小胡同里也许藏着微型旅社,房顶檩条下可能悬着欧式大吊灯。而老居民依旧静静读报,慢慢遛狗,高声话家常。这是京城老街的2.0时代。//107调查


(邱月、于汪池对本文亦有贡献)



各位读者,晚上好,这是第四十三期报纸的最后一篇报道,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107的支持。如果你想看《107调查》第43期报纸的PDF电子版,请在微信平台上回复你的电子邮箱,我们将尽快为你发送。另外,我们在图书馆/当绿/拾光书店/外研书店留下了一小部分报纸,如果你感兴趣就快去拿一份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