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济宁:加力制造强市 推进转型发展
1
12月4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宁市加力制造强市、推进转型发展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张 睿 济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新闻发言人
闫庆元 济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绿色发展推进科科长
张 昕 济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科科长李文浩 济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政策法规科副科长1
(会前观看宣传片)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工信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全力实施制造强市“首位战略”,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呈现出稳、强、融、优四个特点。
一、工业经济增长平稳
济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持续健全完善工业运行监测体系,牵住各类重点指标的“牛鼻子”,强化调度分析,充分发挥重点企业用电监测平台作用,及时反馈用电波动情况,跟进发现生产异常、跟踪协调解决,确保重点企业生产经营稳定。常态化开展“大督导、大调研、大推进”活动,对下行的行业,一业一策制定回升措施,全力保障平稳运行。921名市县助企干部点对点联系服务企业,按照“送策问需解难、助企攀登进阶”的总要求,精准送惠企政策上门、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传达企业最真实的心声、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诉求。1-10月份,1136家攀登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13%;攀登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2%,高于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增幅1.52个百分点。
二、集群能级显著增强
兖州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任城区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工业强县。济宁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第二批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省仅10个,这是自评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来,济宁市连续第二批有集群入选。任城区碳基新材料、邹城绿色化工、兖州装配式钢结构建筑3个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数量也是居全省第1位。值得一提的是,邹城矿山装备智造特色产业集群在2024年度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综合评价中取得全省第2名的好成绩。
三、数实双擎加速相融
全年共建成5G基站1510个、累计建成16533个,交通枢纽、重点高校、医院、大型商超、4A级以上景区、经济园区等重点场景实现连续覆盖。完成218个小区单位5G网络信号深度覆盖建设,今年的计划是建成200个,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新增省级数字经济园区3个,省“产业大脑”建设试点4个,梁山专用车整车“产业大脑”获评省级示范型“产业大脑”,136家企业获评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5个平台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均居全省前5位。济宁市今年也成功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数实融合”绘就了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四、企业培育争先创优
随着济宁市高成长企业三年倍增行动的持续实施,全市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6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28家,省级瞪羚企业142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77家,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企业总数达到1238家,是2022年的2倍,更多优质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在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22家企业获批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家企业入选省级人才引领型企业试点,1家企业入选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名单,创新活力不断迸发。
下一步,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倍增计划”,践行“1596”发展思路,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制造强市“首位战略”,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最近国家、省出台了一揽子增量政策,其中涉及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有哪些,请详细介绍一下。
李文浩
济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政策法规科副科长9月份以来,国家和省密集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推进经济持续回稳向好,下面围绕广大企业关心的、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部分政策进行解读。
一、关于“技术改造升级和设备更新”政策
今年4月以来,央行设立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加大了对企业科技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的金融支持。该政策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济宁市有201个项目纳入工信部首批专项再贷款备选项目清单,156个项目纳入工信部第二批专项再贷款项目清单,数量均居全省前列。下一步将与金融部门加强常态化沟通,促进银企对接,加大协调服务力度,持续跟进贷款签约发放情况,争取专项再贷款政策尽快落实落地,为企业提供强力资金保障。
二、关于“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
全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已遴选完成,济宁市成功入选,前期中央财政奖补资金也已拨付到位。通过试点城市建设,可以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优质服务商,开发集成一批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引导和推动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全面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下一步将遵循“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示范引领、分批推进,因企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扎实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
三、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政策
中央财政通过支持1000多家重点“小巨人”企业,进一步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强化产业链的配套能力。该政策能够充分激发中小企业的活力和发展动力,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推动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今年,济宁市新申报成功5家重点“小巨人”企业,全市重点“小巨人”企业现已有21家。下一步将根据全省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申报工作启动会精神,起草济宁市争创方案,组织开展优质中小企业培育摸底工作,建立企业培育库,聚焦优质企业申报要点,指导企业做好关键指标提升,争取更多的中小企业跨入国家级、省级优质中小企业行列。
大众网记者
为助力广大企业知晓、利用好近期国家和省出台的一系列高质量政策措施,市工信局都采取了哪些举措?
李文浩
济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政策法规科副科长国家和省密集出台惠企政策,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市工信局对各类惠企政策展开研究,并逐步做好宣讲和贯彻落实工作,确保政策快速、精准、高效落地落实,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
一、当好政策融会贯通“宣讲员”
持续抓好政策钻研,举办了惠企政策“政策解读+工作培训”会,对惠企政策内容进行细致解读,市县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工信部门、助企干部、企业负责人现场参加,让企业及时知晓、掌握、运用惠企政策。
二、当好政策精准落地“服务员”
通过助企干部,“点对点”联系包保服务重点企业,对“政策发布、材料报送、资格评审”三个关键环节盯紧靠牢,联合企业负责人吃透政策、紧扣标准、精心准备,确保申报材料的高质量。密切关注上级政策变化动向,做到信息第一时间掌握、材料第一时间上报、问题第一时间修正,让企业能够借助政策的“东风”,享受更多红利。
三、当好政策评估问效“监督员”
对已申请政策时刻盯进度、问情况,确保惠企政策快兑现、快落实,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让“政策红利”最大限度转化为“企业效益”。
济宁新闻网记者
请问济宁市在加快推动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还有哪些具体举措?
闫庆元
济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绿色发展推进科科长当前,济宁市正在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聚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绿色制造是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于济宁实现产业绿色转型、工业低碳发展、生态环境改善意义重大。
一、绿色制造体系规模不断壮大
近年来,济宁市加强政策辅导,强化宣传引导,注重企业培育,通过市县两级共同努力,工业领域构建了国家—省—市三级绿色制造体系,着力打造了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和绿色工业园区,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水平大幅提升,企业和园区源头减排能力显著增强。今年,济宁市工信局组织开展了2024年市级绿色制造申报评选工作,新培育市级绿色工厂4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7家、绿色工业园区7家。截至目前,累计培育市级绿色工厂106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1家、绿色工业园区7家。
二、重点行业绿色工厂示范作用不断增强
近年来,济宁市以装备、化工等重点行业为培育重点,有序推进绿色工厂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全市装备制造行业拥有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6家、其中国家级5家;化工行业拥有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5家、其中国家级7家。同时,济宁市绿色工厂还分布于食品、纺织、造纸、医药、建材等多个行业门类,在行业内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三、政策配套形成强有力支撑
近年来,为支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济宁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好关于技改专项贷、技改设备奖补、技改基金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实施绿色化技改项目。结合“干部助企攀登”、政金企对接、技改升规等活动,全力支持制造业绿色发展,助力企业攀登壮大。泗水县、邹城市均出台配套政策,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给予支持,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下一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继续巩固扩大绿色制造单位的覆盖面,统筹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夯实绿色制造基础、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为绿色低碳发展作出济宁贡献。
济宁日报记者
当前全市上下十分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工作,请问市工信局是如何推动软件信息服务业发展的?
张 昕
济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科科长近日,市委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服务业运行有关情况,把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市工信局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开展服务业“攀登进阶”,大力推进软件信息服务业发展,不断塑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竞争力。前三季度,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1%,增速居全省第3位。
一、聚力实施先进软件“三名”工程
依托高新区济宁软件园建设山东省特色型软件“名园”,培强现有9家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名企”,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信创软件、应用软件等关键领域培育推广一批技术领先的软件“名品”。
二、聚力推进软件业对传统产业深度赋能
以建设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为契机,深入实施“智改数转网联”,全面梳理企业数字化改造需求,加快打造一批数据服务商,招引落地一批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为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赋能。
三、聚力加快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年内新建并开通5G基站1500个以上,联合市信息通信发展办公室及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分析研判电信业务总量发展态势,全力做好企业生产用网保障工作,提升宽带、移动数据使用量,力促全市电信业务总量不断提升。
四、聚力准规上企业新增纳统
建立软件信息服务业“准四上”“种子”“幼苗”培育库,为每家企业明确纳统指导员,拟定纳统时间表,组织开展“一对一”走访服务,及时解决企业纳统困难问题,促使其尽快发展壮大,膨胀全市软件信息服务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