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妈妈爸爸生活节2020爱心版 | 2月19日活动回顾:郭鸿蔚+“众建筑”,让孩子在艺术中成长
内容回顾
郭鸿蔚
艺术家。艺术实践主要侧重于绘画、拼贴及影像。
享受观看孩子作画
小孩子画画处在一个混沌的状态,不像画家和经过系统训练的人那样,能掌握到一个固定的方法,孩子们的行为多是从无意识状态出发的。成年人通过分析孩子们的行为,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观察这个世界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交流、了解彼此间的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和小孩画画不仅仅是一个游戏,同时也是人类学的一大课题,我们从中可以研究“人为什么要画画”,了解绘画最本源的一些状态。
向孩子学习画画
“我十四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但我用了一辈子学习怎样像孩子那样画画。” ——毕加索
在之后的直播中,郭鸿蔚说到由“幻想性错觉”所提供的理解方式,连接了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而在广义的超现实主义中的两位重要人物,布勒东与罗杰凯洛伊斯,曾对关于“墨西哥跳豆“的看法进行争论,前者不同于后者一味的求实看法,主张对我们逻辑所易辨别的东西保留“诗意的自觉”。在“诗意的自觉下”,观看小孩画画会给从业者许多启迪——在自己已固化的经验中加入孩子般的想象,学习孩子们从无规则的混沌中寻找章法的能力。
墨西哥跳豆
春季跳豆飞蛾便会在一类矮灌木的花朵上产卵。孵化后的幼虫用后腿抓住豆子内壁迅速向上躬身,豆子就跳了起来。
从专业的角度分析,我们习惯于游戏规则下的固定范式。实际上绘画的每一种范式都是一个系统,这种系统下的初始值有:画笔的选用、用笔方式、颜色的厚薄程度、色彩搭配、运笔节奏等。在各种各样的初始值的控制下,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这些初始值再在其中去发展所谓的绘画语言的多样性,产生令人感到有趣的,和我们的社会、文化、自我本身相关的结果,这些可能是我们通常所认为能够理解的绘画。而郭鸿蔚又说,有的艺术形式具有孩童般在混沌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快乐”的特征,其实也时不时会带给人以心灵上的慰藉。
众建筑
建筑设计机构
“众建筑”公司由何哲、沈海恩和臧峰于2010年创立,分别于北京和波士顿设有办公室。团队成员来自海内外,包括建筑师、工程师、产品设计师和规划师。以“设计为大众”为原则,在居住,办公、教育和城市更新等领域,通过城市、建筑、产品等多学科交叉的创新设计方式实现社会影响力。
从“社会设计”到“玩着学”
而作为建筑师,则更多地从建筑与空间的角度去想这件事,例如对疫期的医院建设活动进行反思,会联想到如果能早一点对这种规划、医院周围的建筑空间有所考虑的话,紧急情况下开展的建设就会更为妥当。
一起来看展
展览由众建筑的研发部门“众研发”策划,通过展示众建筑十年来的关键项目,及近期在教育空间环境方面的努力与成果,探讨设计如何解决真实的社会问题,以及“玩”带给设计的启发和驱动,拓展建筑设计的边界,邀请公众共同探讨建筑、生活空间与城市设计等话题。
面对坚固的社会问题,众建筑从“玩”的思维出发,提出了“试错”、“参与”、“捣鼓”和 “催化”四种创新的工作方法。
Part 1
试错
《内盒院》模型,在北京胡同中的预制内置房屋,快速改造老建筑的新方法
“众建筑”公司模型。“房屋内再建房屋”
《插件塔》与“百变插件塔”模型,内置磁铁供观众动手体验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世界充满着不确定性,掌握试错的方法去适应世界和社会中的模糊性,这对我们自身的学习也会有极大的好处。
Part 2
参与
《插件家》
“快闪循环共和国”大型贴画,对人们重新利用道路空间的城市进行想象
《黄金泡》,提供观察空间的不同视野
《彩色插件家》彩色的插件家模型,教育玩具
足尺的“插件家”,内置VR实景体验
《社交厂》,声音视线互动装置
Part.3
捣鼓
探索新玩法
胡同里尝试脚踏车
Part.4
催化
“玩学架”适应儿童娱乐的多种不同需求
“玩学架”工作坊活动
项目中的经验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更好的空间激发出更好的教育!”
建筑与产品紧密结合,建筑为大众!“众建筑“在设计实践中不断为自己,为社区,为我们每一个人带来新的无限可能。
精彩回放
扫码进入
妈妈爸爸生活节爱心版空间
优酷视频
大麦网App
扫码观看
艺术与音乐内容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