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从企业经营角度深度评论《郭董的进击》

2015-08-10 小C君 CINNO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j0161d9m47s&width=500&height=375&auto=0

小C君的话


周末小C君为大家提供了日本NHK制作拍摄的鸿海集团郭台铭的纪录片《郭董的进击》。这部深入拍摄长达2年的影片得到了广大C粉的高度评价。

今天我们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跟着两位主持人深入解读这部影片及郭台铭的企业经营理念。



与日本合作是郭董的必然选择

主持人蔡诗萍:

好,看完了《郭董的进击》以后,不晓得各位感慨如何。我想对于拍这支纪录片的日本人来说他们的心情一定比我们还复杂。因为为什么会让台湾的企业家投注了大笔的资金到了日本,然后还把日本的人才挖到了台湾来,这到底怎么回事?也许你可以说这是全球化必然的一个趋势,但是反过来讲的话,从国跟国之间,台湾、日本、韩国、中国大陆,这么复杂的一种多边的关系,竞争的关系,我们怎么样在《郭董的进击》这支纪录片里面看出一个端倪呢。

好,回来我们再继续请教台大国际企业系的教授李吉仁李老师。老师,我先请教您,为什么是日本?对郭台铭来讲,他这样子一个聪明的企业家选择日本作为一个进击的出发点,他的目的是什么?


李吉仁教授:

其实这个答案应该蛮直接的。因为日本原本就是面板技术的原开发国跟技术大国。(主持人蔡诗萍:那选择韩国不会更容易一点吗?)韩国事实上整个技术的发展是在日本之后,是日本它决定不再投资面板厂之后才转移给台湾跟韩国。那韩国主要是因为他们有像LG三星这样的公司有能力做大幅度的技术投资,所以韩国还拥有技术,但是真正技术的领先国其实是在日本。

那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因为韩国它自己有面板厂,然后LG跟三星在这个面板上面也是跟我们的友达、群创Head-to-HeadCompetition(激烈竞争)的,那终端产品上头其实它也是在跟台湾的制造商上面有冲突的,所以它不太可能再把技术会转移给我们,所以日本变成是必然的选择,我的看法是这样。


台湾企业为何会以代工为主?

主持人蔡诗萍:

我们在这些年来,包括政府、企业界,似乎都认为说代工如果这样一直代下去台湾未来会很辛苦,那所以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可是我们从很多的例子来看,台湾过去向国际上去找品牌或者发展自己的品牌或者是买别人的品牌,发展的路都很辛苦。那我请教您,这原因是为什么?

好,我先用一段话来描述给您听。日本NHK在做这个纪录片的时候,它原来的片名是《亚洲黑衣人在行动了》,它其实是有一段说明的,它说没有自己的品牌专门承制各家厂牌所设计开发的商品以低成本进行组装,日本称之为产品制造的黑衣人。所以它等于又用了一个新的诠释,把我们刚刚将那个黑衣人的意思再加上跟没有品牌这件事情连结在一起。

所以是不是正因为这样子,所以会使得台湾企业都觉得说有自己的国际品牌还是我们该走的路,所以也可以说《郭董的进击》也是在这样一种上下都有的共识之下他的这个出发点呢?

李吉仁教授:

以我的了解,当然这个问题要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说,任何一家公司他一定会希望它是有名有姓的,所以这个有名有姓呢我想它有两个层面,一个就是说消费者知不知道你,那个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品牌。但事实上每个公司它也都有它的名字,它的品牌,即使它今天是所谓不在消费市场里面被消费者知晓。所以品牌这件事情,我想每一家公司大概都会希望它有名有姓。

那现在所说的品牌当然指的是消费品牌,那消费品牌这件事情对鸿海来讲,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电子制造代工定位的公司,而且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我想可能全世界十大、二十大的这些电子的品牌厂商都在这个地方下单生产。

那在这样的情况下,它大概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希望做,唯有就是品牌不会做。它不是不能做,应该是他在战略上选择不要做,从而让它成为这些所有品牌厂商背后的所谓叫黑衣人。

黑衣人这件事情,我们或许中文听起来觉得有一点刺耳,其实在整个产业链里头,这是全球产业分工之后非常自然的状况。那鸿海能够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制造代工厂商,其实也不是只有三下两下的功夫。它在整个价值链上面,从零组件一直到最后终端组装甚至配送,帮客户送到所有最后的销售点,所有这些服务它都会做。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这个黑衣人做的事情还挺多的。

但是问题就在于说,为什么台湾变成只能做这样的事情,变成没有一些全世界消费者知道的品牌,或者说只有极少数。我想这里面,我们必然是知道我们有一些限制因素。

第一个,要有品牌,你要有国内市场去支撑它。我们的这个“国内”这个盘子太小了,所以通常你很少看到一个小的国家能撑出来一个全世界知名品牌,或许唯有过去就是诺基亚从芬兰那个小地方。不过各位不要忘了,诺基亚事实上是以全欧洲为它的国内市场,因为那时候整个GSM是在欧洲的共同标准,所以它并不是芬兰为它的祖国,它事实上是以全欧为它的母国。那台湾呢,一直没有这样的一个机缘,能够有一个更大的母国市场,所以这基本上限制了一个品牌能走到全世界去。

第二个,当然这里面就牵扯到,你如果真的要走到全世界去,你要有好的产品行销跟管理能力。这一部分对台湾的公司来讲,我想我们在产业的发展历程当中,我们因缘际会选择到制造上面的管理,因为制造的管理这一部分需要的是规模化、效率化、标准化,那这些对于我们的企业家来讲,跟所有的营运的知识来讲,其实是跟我们的能力是比较相吻合的。再加上,因为它有全球的标准在支撑着,所以我们会变成所有品牌后面的制造商,从而可以成为全球的影响力。

你当然可以讲说,我们当初为什么不做另外选择,不过我们如果做另外选择,搞不好也不会有今天这些电子资讯业的国际大厂在台湾。所以这个必然是一个选择之后产生的结果。反过来讲,如果我们未来要在电子资讯业发展品牌,那个难度真的是非常高。因为除了我们母国市场要有足够的量去支撑之外,你的技术跟特殊性要有它的先进度。

我想我们也是真的要对产业检讨一下。我们可能过去花太多力气在这些硬体制造,未来所有的附加值其实都是在这些软体、服务,还有这些系统解决方案上。这些事实上是我们现在往前走最重要的课题。我相信我们如果可以往这方向走,未来我们能够再创造品牌的机会不是没有的。但是我想在过去的这些标准化环境里面我们机会是很少。


专业电子制造至少二十年不会消失

主持人蔡诗萍:

好,但是如果纯粹从代工这个角度来看鸿海的话,难道鸿海这个模式不能够一而再,再而三的继续维持它的优势下去吗?因为它有非常好的管理,非常非常优良的技术的改进。

李吉仁教授:

我想这所谓叫做专业电子制造这个类别,其实在全世界存在的时间远远超过台湾涉入的时间。其实美国本来就有这些专业电子制造代工的厂商,只不过因为个人电脑这个区块长出来之后让这个事情变的非常非常庞大。所以答案是非常肯定的。

全世界未来,就算你再看十年、二十年它永远需要有硬体制造,因为没有硬体我们不可能所有东西都飞在云上面,所以我们说云端云端,端就是硬体。那这些硬体就一定要有人制造。那制造呢绝对不可能每一家公司,每一个有品牌的公司,自己都养工厂,因为这太不划算了。所以我相信电子制造这行业不会消失掉。(主持人蔡诗萍:所以这也是鸿海的利基)这是鸿海的利基,鸿海的优势。

但是问题就在于这一块的利润率事实上它是被压缩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它的两端,一端就是这些关键的零组件,它的议价力会比较强,所以利润会留在那边一块。另外一端就是在消费端,品牌端,品牌端这边也是议价力比较强,所以为什么今天苹果可以吃掉整个供应链里面可能八成到九成的获利,而留给代工厂的只有百分之二到三的获利,大概原因就在这个地方。

但是也因为你做的这个营运模式,你并不需要去面对市场高低的风险,你只要面对你自己制造上面的失误跟这些良率就好了,所以它也是一个公平的游戏。


郭董联日抗韩

主持人蔡诗萍:

好,回到这个纪录片里面,我想是非常难得,因为郭董大概是极其少见的能够让记者这样子随时采访,包括他的公司的开会,他的一些谈话。他有一段谈话说,与其说我们是来取日本的技术,为什么不说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是来结合日本的技术,结合日本的人才来共同抵御我们未来的竞争对手。我看到这段的时候,我就会心的笑起来了,他的竞争对手,跟对日本人这样讲,是对谁说呢?他为什么要讲这个话,他是要让日本人对他放心?

李吉仁教授:

完全正确。因为这东西就是所谓的加价值主张。我想郭董事长的价值主张一向是这个样子。就是他看到了日本人所缺乏的这些资金跟制造的能力,但是它有技术。所以这三者结合起来,完全是一个合理的价值主张,那至于共同抵御谁呢?那当然很清楚就是韩国。郭董第一个跳出来希望能够让这个产业上的竞争把他拉高到这个层次。这个也是他战略上的聪明之处。也希望用这样一个诉求主张,能够让这个日本的不管产业、政府、民众对于这样的一个外来的合作者能够有更大的接受度。


科技的鸿海 提高产业链附加值

主持人蔡诗萍:

就引进国际级的人才来讲,这也是鸿海很成功的一个重要的模式吗?那在纪录片里面我们也看到,它也是试图的用一个比较生动的画面, 动画还有一个图画的方式让观众大概知道说,过去是一种垂直的分工方式,现在是采用一种水平的。

可是它纪录片里面也花了一些心思似乎也在告诉我们,说像鸿海这样的模式也会有压力,就是成本一直在增加。比如说它举了一个例子,深圳地方的一个劳工,就是说他们现在的薪水涨了三倍了。那这些会不会等于说日本的NHK拍这个纪录片也是意味着,如果继续用过去的模式的话它的成本只会慢慢的垫高,那只有找到自己的品牌才能够把附加价值拉大。这个会不会也就是包括郭董事长在纪录片里面不断的传递的讯息,就是他要找人才组成更跨国的公司,他要发展自己的品牌。那这个意味着说就算这两三年看起来这条路走得不太顺,但是以郭台铭的性格,以鸿海的这种创业精神来看的话这条路是他必然要走的路,而且持续会走。


李吉仁教授:

这肯定的。因为任何一家公司在整个持续成长的过程中,它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它要确保它的整个附加价值的创造不会因为竞争或是因为时间的关系而消退掉。那这个呢你不可能不做任何事情而发生,你只有透过不断的往这个附加价值链的这个方向上头继续不断的扩张。当你能够再附加价值链上面能够参与跟从事的范围越广大,你可能赚钱的机会就会更多。那么这当然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对技术的掌握。因为鸿海已经在很早以前就开始跟不管内部员工还是对外讲,我们不是制造的鸿海,其实我们要追求的事实上是科技的鸿海。那科技的投资是郭董一直,我想不是从现在,恐怕从十年前开始他就已经意会到不可能只是靠着制造,一定要靠着先进制造,一定要靠着有附加价值的制造。

那这一部分除了你的制造技术能够优于别人,我想这一部分鸿海花了很多力气在对于制造的机械,他自己也投资下去,对于模具这上面也投资了非常多,之外呢当然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我有没有办法能控制关键零组件这些技术。

因为当关键零组件的技术控制到的时候,对于它的成品的制造,它的附加价值就会提升。那这个大概我想也就是鸿海对于——尤其是面板这上头不遗余力的投资。当然这里面是透过群创来做这方面的制造跟技术的发展。那这个我觉得是不可避免的方向。

但是有一点我觉得日本人可能没有搞懂的就是,对于鸿海来讲重点并不在发展品牌。品牌对于鸿海来讲其实不是它最大的一个发展点,因为他跟客户不希望产生冲突。或许对于未来如果有新的产品,那些如果他今天不用代工的方式进去做或许它可以做品牌,但在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些主流电子相关的商品上头,我相信鸿海的战略是很清楚的,它不会做自己的这个所谓叫鸿海自己拥有的品牌,因为这直接会跟他的客户产生竞争。但是很重要的是,除了品牌之外所有东西,他希望他的客户完全能够全权交给他。那这个大概就是他的整个在电子制造的商业模式上面的最大的一个价值主张。


成本是存活条件 速度是竞争要件

主持人蔡诗萍:

好,李吉仁李老师因为在台大任教,他的学生不管是在正科班,还是在企业界进修的都非常多,所以他对企业界的实务是非常娴熟的。我这边要用一点资料,就是李老师过去的一些文章我们整理出来来请教您,也跟我们今天主题是有关。您曾经说过台湾跟大陆的一些大企业的发展,说台湾的企业在发展国际舞台的时候他们通常都会先问有没有竞争优势,先做优、再做强、再做大。可是中国大陆你的观察是他们会先做大,然后再用速度来弥补企业不够优或不够强的部分。所以它成长速度非常快,因为它市场够大,所以它很快就可以熬过去。那可是就这两种模式来看鸿海的时候我们却发现,这两个分析,鸿海几乎都能抓得到。这是鸿海一个成功的特质。


李吉仁教授:

对,这一点你真的是要佩服他。我想这个原因主要是鸿海事实上是非常早就开始落脚在大陆进行制造。那这一件事情呢,其实反映出来,它除了很早就在中国的发展路径上头它跟着成长之外,他自己其实也不把这个公司视为是以台湾为基地的公司。我相信他的概念里面,整个大中华区事实上就是它的母国市场跟母国的基地。那以这样的心态在发展的时候,我想有今天这样的规模大概这是原因之一。

第二个,回答刚才诗萍所说的确实这个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你要先做大必须要几个条件。第一个,你需要有那个大的基地跟市场,第二个就是你要有大的企图心。我想这一点在鸿海的整个思维架构里面,其实是非常非常明显的。

这个做大、然后用速度来弥补你很多所谓叫优上面还没到位的地方,因为这样的特质对于电子制造业这个行业来讲其实是对的选择。因为这个行业基本上随着技术的进步,它的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所以速度这个事情对于供应商来讲一定是一个竞争要件。除了成本之外,成本就变成一个存活条件。接下来速度这件事情是重要的。

我想如果大家熟悉郭董的话,他非常敬仰像成吉思汗那样的一个开疆辟土的精神。所以成吉思汗当年有办法攻到欧洲大陆,甚至到了非洲大陆其实靠的就是速度。所以这个反应在他整个企业的运营上头,速度绝对优于其他的事情。


Charisma!魅力型领导人郭台铭

主持人蔡诗萍:

我在看这个纪录片的时候还有跟着李老师这样聊,我就慢慢在回想我在看这支纪录片的时候得到的讯息。我突然间发现到郭董是一个非常懂得传递讯息的人。你看他在这支纪录片里,他介绍了《决断》这本书,中译本,是日本的一个企业家写的书;然后他打坐,传递那种禅定的静坐;然后他家庭生活,他带他的小孩子还翻那个日文的字母,他说要好好培养小孩子从小就要多多了解。他几乎每一个动作都可能通过NHK让日本人觉得这个台湾来的企业家跟我们距离是不远的,他的企业家的典范,传递的讯息,思考的方式,都很像日本模式里面所强调的东西。

所以我想用最后一点点时间请教您,您觉得郭董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您刚刚讲的在经营策略上,他非常明快的决断的作风之外,他善于传播自己的讯息,特别是在这么大的一个世界性的企业体里面传递他一个领导者的讯息,向社会大众传递讯息,他有他独特的地方。这个简单的整理的话,作为一个研究国际企业的专家,您会怎么样来归纳他?他是一个什么样的领导型的人物?刚才您提到了成吉思汗,那您觉得他想要传递什么讯息?他如何传递这个讯息?他如何跨洋的、跨洲的,去传递他作为这么多百万员工的一个领导者的讯息?


李吉仁教授:

我们学术上可能就叫做所谓魅力型领导,所谓魅力型领导我们英文叫做Charisma。Charisma的意思就是说他能够产生对人的影响力,他知道对不同的人我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影响他。所以我想如果认识郭董事长的人,你就可以了解到,他的生活、他的工作其实他是非常一致的。

他在公司里面讲话开会,其实他对员工的那个影响力是透过他的语言跟他的肢体所产生出来的。其实我很少看到有这么厉害的企业家。那这里头呢,反映到这个片子上头来讲,我相信这是他希望能够跟日本的观众还有日本的产业界,日本的政府沟通的一个非常高明的设计。那我想这个应该也就是他为什么会让日本来近身采访他的一个很重要原因。这一点呢我觉得对于一个这么大型的以及国际化的企业来讲,其实领导人这个角色,我想我们应该给他加点分。因为他用我们的话语讲,他真的是事必躬亲,尤其是在这些所谓关键重要场合他绝不退缩的,绝对不假手他人的。所以这大概也是鸿海今天能到这种程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我们所有人都在担心的就是那下一个他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从我第一次认识这家公司,认识郭董,其实我心中就一直在问了。我相信他这样的一个魅力跟领导力其实是真的相当难以复制的,这个是不容易的事情。


主持人蔡诗萍:

李吉仁李老师最后那一段话,我想是语重心长。我想对于《郭董的进击》来说,各位在影片里面都看到,以他现在的年龄,现在的整个身体的状态,还有判断的状况,事业发展的状况来看,郭董的进击是不会停的,至少在未来十几年二十年就很清楚的可以看到这是不会停的。但是老师问到一个语重心长的问题就是像他这样的企业家在台湾什么时候还会有其他的不同类型的,更多的带动整个台湾的经济的竞争力,我觉得这是大家最关心的。也非常希望今天这一支《郭董的进击》这个纪录片能够让大家走向深沉的一个反省,而不是一家公司的一个未来的一个好奇而已。感谢李吉仁李教授,谢谢您,也谢谢各位的收看。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CINNO Research月度国内手机销量报告




欢迎加入小C君的智囊团


【1】电子行业高端人才需求库【2】TV/MNT/NB行业互助群【3】手机/PAD行业互助群【4】电子业PE/VC/MA项目群


  • 专业的行业交流互助群解您燃眉之急

  • 优秀的项目审核能力助企业扩张转型

  • 快速寻找符合您公司需求的专业人才

  • 高端职业经理人覆盖台日韩中等地区


入群方法:扫描上方群主微信并备注<姓名+公司+职务+智囊团编号> ②审核通过后发送目前所任职位名片一张 ③入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