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默克专访 | 对中国而言,这是提前扩大OLED产能的好机会

Merck CINNO 2018-08-05

默克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高性能材料业务CEO毕康明先生(Kai Beckmann)于日前在上海接受了《中国经营报》的独家专访,采访报道在12月25日《中国经营报》上整版刊登。毕康明先生充分肯定了中国显示行业的快速发展,并对中国市场的机遇充满信心。


iPhone X的横空出世,让“全面屏”手机得到全世界关注,也让OLED显示面板尤其是柔性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更多的智能手机厂商开始采用OLED屏幕,让OLED屏幕制造商在整个供应链上的话语权陡然提升。在此背景之下,一大批中国显示面板制造商希望抓住OLED机遇,拓展市场,比如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制造商,都在加快投资OLED生产线,这让业界又有了OLED产能在未来可能过剩的担忧。


OLED的迅速崛起,是否会在显示面板领域全面替代LCD(液晶显示屏)?中国面板制造商能否在这一轮的OLED投资大潮中受益?能够对市场趋势做出比较权威判断的代表性企业可能就是默克集团了。


默克集团有着350年发展历史,总部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市,主营业务包括医药健康、生命科学、高性能材料三大板块。其中默克高性能材料板块位于面板产业链的上游,为全球面板制造商提供原材料及生产制造方面的帮助和支持。日前,《中国经营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德国默克集团高性能材料业务CEO Beckmann(中文名毕康明)。毕康明针对OLED面板一系列问题做出了详细的解读。


生产成本高是OLED的主要困难



目前行业广泛使用的蒸镀技术非常复杂,这导致我们目前见到的OLED生产成本都非常高,这也是制造商面临的主要困难。


《中国经营报》:OLED在较早之前就已经成为面板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很多厂商也在积极布局,是哪些因素制约了OLED产能释放?



毕康明:是什么制约了OLED的产能释放?我们认为,更多制约是来自于我们的客户,也就是显示面板厂商方面,并非出自于材料供应商。我们在近几年看到了OLED在手机等中小型应用中的快速增长,在中小尺寸屏幕应用中,年产量面积的增长是非常快的。但是在电视等大尺寸屏幕的应用上,或者是高端市场的应用中,OLED的增长还是相对比较慢的,仍然是一个较为小众的市场。


《中国经营报》:关于LCD和OLED两种技术之间存在着一种争论,有的人觉得OLED会取代LCD,有的人不这样认为。默克集团是给显示面板厂商提供原材料的,站在了整个行业的更上游,你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毕康明:在这个问题上,默克还是很有优势的,因为不管是在LCD还是OLED,我们都有涉足。我们的LCD业务比重很大。但在OLED领域,我们也是全球领先的材料供应商,因此可以说我们看待这个问题的角度是比较客观的。


根据不久之前IHS发布的一份行业报告预计,OLED在整个显示行业出货面积中的占比要到2023年才能达到10%。我们能够理解对于这两种不同的显示技术之间的不同意见。但是我认为之所以OLED出货面积增长较慢,主要是因为电视显示屏的发展比较慢——行业此前对于电视显示屏的发展期望是很高的。而对于类似手机这样的中小型应用而言,即使发展较快,也难以给整个市场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中国经营报》:如果像你所说, OLED份额到2023年出货面积占比才可以达到10%,那么,是哪些因素制约了OLED在大尺寸电视领域得到更好的应用?


毕康明:主要是从制造角度来说,在那些比较大的屏幕上使用OLED技术是比较难的,而且现在业界仍不确定,在制造大尺寸OLED显示屏方面哪些技术将更具有领先优势。我们可以考虑在未来使用可印制OLED技术,但这个技术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行业广泛使用的蒸镀技术非常复杂,这导致我们目前见到的OLED生产成本都非常高,这也是制造商面临的主要困难。


如果将LCD和OLED都放在一起来计算的话,大概电视的出货面积会占到70%的比例,而手机只占到整个显示行业的15%~20%。



《中国经营报》:实际上,LCD和OLED的生产部分在中国的发展情形非常相似,早年间LCD刚发展的时候,中国也有很多厂商投资很多生产线,现在OLED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形。一下子上马了这么多生产线,业界存在一种担心,OLED生产线的投资是不是过剩了?


毕康明:我认为,对中国而言,这是一个提前扩大OLED产能并占领市场优势的好机会。因为这一领域新的应用层出不穷,因此事先投资提高产能、提升科技和创新能力是非常好的。这不仅仅是产能的问题,更取决于谁能在创新领域脱颖而出。

 



中国市场充满机遇




我们在中国的投资计划,和中国政府对经济的未来规划密不可分,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十分重视新材料的发展,我们也在探索新材料能如何定义未来,并且驱动未来的创新发展。



《中国经营报》:默克在整个面板行业涉及很多领域,包括电子产品的半导体部分、显示部分甚至是外壳的颜料部分,你们的整体业务构架是怎样设计的?


毕康明:我们旗下不同的事业部门正在共同建设一个创新平台,其中不仅包括许多显示行业的应用,包括照明、颜料、电子元件、节能方面的应用等。作为高性能材料的供应商,默克致力于引领材料领域的创新发展,我们不仅关注如何能够快速地把先进技术转化为新的产品,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场景,让人们看到这些新型材料在不同的领域能创造怎样的可能性,并且共同在各个创新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举例来说,我们现在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信息,需要在汽车、家庭等不同场景中对信息进行显示,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能源收集、提高能源效率,同时进行信息的处理、数据的传输和应用等。而我们有机光伏发电相关产品、液晶天线等都能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也说明了我们公司不同板块的产品能够很好整合,共同引领行业发展。


《中国经营报》:除了显示技术在电视和手机上的应用,在未来,新兴显示技术能够应用到哪些创新领域?


毕康明:仅仅是在汽车中,就可以应用到各种各样不同的显示技术。就拿我们最擅长的液晶领域举例,比如我们可以用液晶制造汽车的天窗,还可以通过电子调节的方式让汽车天窗由亮调暗,这就是液晶在不同的创新领域应用的一个很好的案例。同时,液晶窗户这一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汽车,还可以应用于建筑上、家庭中,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节能环保。另外,第二个案例是我们生产的液晶天线,能够省去一些机械的零部件,从而更好地进行宽带的数据传输。我们在材料领域的先进技术和超前愿景,能帮助我们创造更多应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


《中国经营报》:2017年仅是默克高性能材料业务在中国的投资规模就超过1亿元人民币,能否梳理一下默克过去在中国做的一些事情以及未来的打算?


毕康明:我们在中国的投资计划,和中国政府对经济的未来规划密不可分,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十分重视新材料的发展,我们也在探索新材料能如何定义未来,并且驱动未来的创新发展。


至于默克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我认为业务成功与否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要拥有先进的技术,这需要我们有最好的技术团队;二是要尽可能地贴近客户。这两大因素也是我们持续在中国投资研发及生产的原因。我们在中国的研发和生产基地能帮助我们最大程度地贴近本土客户,并且能更好地联合中国高素质的人才资源。这是我们决定不断投资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


《中国经营报》:你们在中国的客户有多少?未来打算如何扩大与中国厂商的合作?


毕康明:从整个高性能材料业务而言,几乎大部分市场上的高端显示制造商、汽车制造商和显示设备的中间制造商,都是我们的客户。我们对此感到非常自豪,这意味着如果客户想要在面板行业取得成功,我们总是能提供相应的技术和产品帮助他们去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全球是如此,在中国更是如此,中国的很多企业都是这个行业中非常成功的企业,我们跟他们都有合作,帮助他们进行创新,提升效率。


当然,我们跟每家企业的合作方式各不相同。以显示面板行业为例,我们能帮助客户提升生产效率,为研发及终端产品的生产提升各项技术指标。在早期的显示面板行业中,我们所关注的技术主要是提升响应速度,改善其他影响消费者体验的关键因素。而现在有很多企业开始关注一些生产指标,比如说提升生产良率,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生产的环保情况,以及降低对固定资产的投资等,我们现在致力于在这些领域帮助客户取得成功。


《中国经营报》:中国对于很多外资公司来说,是一个“爱恨交织”的市场。对于默克来说,中国在全球体系中的定位如何?


毕康明: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但我不会用“爱恨交织”来形容我们与中国市场的关系。我觉得中国市场是充满机遇的,如果说你是一个行业的创新领先者,那么别人去采用、模仿你的做法这件事通常是难以避免的,你不应该因为自己的做法被模仿而去责备别人,因为很多好的商业模式就是会被很多企业模仿。我比较担心我们提供了解决方案,但没有人去用它,因为这说明解决方案不够好。为了取得某个领域的商业成功,我们要做的就是比别人更快、更好、更加具有创新力。当然从长期的角度来说,我们也需要可靠的法律框架来保护我们的知识产权,但是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不断创新是制胜的关键。对默克而言,自我们成立起300多年来,创新一直是我们企业基因当中重要的一部分。




预见和抓住未来关键技术




未来,我将继续致力于评估目前的一些新的技术和机会,是否能够在未来给我们带来更加好的发展。


《中国经营报》:今年9月份你开始负责默克高性能材料这一块业务,能不能介绍一下在过去3个月里面你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又有哪些思考?


毕康明:对我来说,过去3个月是不分昼夜地工作。这段时间,我所做的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跟各种人进行沟通,包括我们的一些关键客户、财务团队、行业协会和组织,以及公司的领导团队成员。通过这些沟通,我试图去理解对于我们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以及面向未来哪些是需要我们改变的、哪些是不变的。当然了,默克对我来说并非一个全新的企业,我在这里供职已经有28年的时间了,这确保了我对默克已经有了比较好的认识。但在高性能材料业务板块,我需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我拜访了我们的实验室,以了解我们在高性能材料中的尖端技术和产品,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帮助我们和客户在未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我一直将变化当作是我们进行创新的机会。未来,我将继续致力于评估目前的一些新的技术和机会,是否能够在未来给我们带来更加好的发展。


“作为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当你和别人进行讨论的时候,更应该意识到自己也有可能是错的。”我认为这句话非常精辟。对于很多人来说,意识到“自己不总是正确的”,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事情。但这正是我作为领导者的管理哲学的基础,我很喜欢通过与他人的讨论不断学习,而这一理念能帮助我更好地从别人的视角去理解某个问题。


《中国经营报》:目前高性能材料业务在整体默克集团营收中的比重为20%,你希望在未来将这部分业务带到整个集团怎样的高度?


毕康明:对我们其他业务领域的成长,我也会感到非常开心的,如果我们保持在集团总营收中占比20%,那就说明默克其他的业务板块成长得也非常快。事实上,我更关注我们团队能够为整个公司的发展带来怎样的贡献。一直以来,高性能材料业务在财务上支持整个公司的运营,同时提供了一个平台,帮助默克整体向前发展,这是我们希望延续下去的。此外,当然我也希望高性能材料业务本身能够瞄准未来,为长远发展做好准备,而不仅仅关注于过去和当前的成长。因此,我们会不断地对知识和人才进行投资,致力于预见和抓住未来的关键技术。我们此前预见了液晶的成功,未来我们将继续这一模式,以史为鉴,为未来投资。

 

媒体点评

团结默克,学习三星和LG


LCD和OLED实际上各有优缺点。比如,OLED更薄,柔性OLED“能屈能伸”,这给工业设计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但LCD的清晰度和对比度更好,功耗也更低。


关于这两种技术路线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多年,直到iPhone X应用了OLED屏幕,才出现了OLED似乎马上要替代LCD的舆论氛围。目前来看,由于技术和产能等方面的限制,比较理性的观点还是OLED完全替代LCD仍需时日。


最近两年,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维信诺等一大批中国企业都在积极投资、建设OLED生产线,目前京东方已经开始向国内手机厂商供货,这也被视为国内手机厂商突破OLED产能上的限制,在全球市场上与苹果、三星继续展开竞争的有利条件。


但记者认为,国内显示面板制造商在布局OLED方面应该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应该团结包括德国默克集团等在内的产业链各方,避免被别人“卡脖子”。应该看到,诸如默克集团这样站在产业链上游的企业,在引领整个产业链发展等方面,还是具备一定优势的。实际上,三星、LG、京东方能在OLED生产制造上走在前面,就是因为他们获得了产业链的更多支持,尤其是在一些关键制造设备、原材料供应等方面走到了同业的前面。


另一方面,国内厂商在投资OLED生产线方面应该长远布局、差异化竞争,不宜面向智能手机等中小型应用市场一拥而上,这样虽然容易在短期之内获得收益,但也容易在市场从空白到饱和的过程中产生“踩踏”。


在这方面,国内制造商应该向韩国的三星和LG学习。这两家企业好像约定好了似的,三星主要“玩”小尺寸,LG主要“玩”大尺寸,且在技术路线上这两大玩家也是各有侧重。虽然在OLED市场启动阶段,LG也进入了OLED中小尺寸应用市场,但似乎是浅尝辄止,最终还是要奔着大尺寸应用市场去的。这样才能确保各自在OLED市场的利益最大化。


本版稿件均由

《中国经营报》报记者李正豪采写


受访者简介

Kai Beckmann(中文名毕康明)1965年9月13日出生于德国哈瑙,1984~1989年在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1989年以信息技术系统顾问的身份开始自己的默克生涯,1998年在工作期间获得博士学位,1999~2004年间担任默克集团信息管理及咨询部的高管,2004~2007年间担任默克集团新加坡、马来西亚分公司董事总经理,2007年成为默克集团第一位首席信息官,2011年4月成为默克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2017年9月1日出任默克集团高性能材料业务首席执行官。




默克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专注于医药健康、生命科学及高性能材料三大领域。全球约有5万名员工服务于默克,他们致力于推动技术进步,改善人们的生活,从应对癌症和多发性硬化症的生物疗法、应用于科学研究和生产的尖端系统,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视的液晶材料。2016年,默克在66个国家的总销售额达150亿欧元。


默克创建于1668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医药化工企业。默克家族作为公司的创始者至今仍持有默克大部分的股份。位于达姆施塔特的默克在全球拥有“默克”这一名称和品牌的所有权。仅有的例外是在加拿大和美国,默克在这两个国家使用的名称是EMD Serono,MilliporeSigma 和 EMD Performance Materials



行业

研报

深度掌握产业脉动,更多行业研究报告敬请致电 021-3464787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