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交力改变工作【宁宇专栏-35】

2014-03-09 宁宇 科技杂谈

关注科技杂谈,洞析科技大事

中国通信行业影响力最大的自媒体

订阅请直接搜索公众号:keji_zatan

 

文 / 宁宇,作者新浪微博:CMCC宁宇

 

  本周,科技杂谈登了沈千一的文章,题为《让人生畏的社交力》,谈的是基于越来越发达的社交工具和社交网络,形成了强大而迅速的社交旋风,已经刮进了生活工作,甚至国家政治的方方面面。


  对此我颇有认同。


  通过社交工具,我们主观上为自己的体验,客观上积极主动地传播信息,为别人服务。


  作为社会人,可以既可以通过社交网络谈个人的兴趣爱好,甚至说一些隐私的话题;也可以谈工作甚至更加严肃的话题。


  社交,是指社会上人与人的交际往来,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活动。


  通过社交类的通信和信息服务工具,由一组参与者(人或组织)形成了全新的社交结构,以及这些参与者之间形成的关系集合,就构成了社交网络。


  一般来说,组织结构是相对刚性的树状结构,而实际运作方式是基于各种动态的、跨组织的、重叠的矩阵式协作模式。


  在处理具体的工作时,经常需要直接对话和讨论。


  如果一个组织底层的人需要与另外一个人沟通,或者协调外部的资源,传统的模式,就需要沿着管理线通过他的领导逐级向上反馈,到达一定层级后再逐级向下传递。


  而今,无论是QQ、微信还是飞信、易信,都有“群”,而随着这些社交工具的普及与创新,工作群逐渐成为新的工作平台。


  群的参与成员都是工作关系,群里讨论的内容也以工作为主,不仅有交互、讨论、甚至具体工作部署和要求,都在群里发布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作是社交网络参与者的一部分,因此自然能把社交网络作为工作的工具。


  为何社交工具提供的群功能会演变成为工作平台?主要有三方面优势。


  首先,通过工作群沟通可以提高效率。工作群提供了人与人之间半正式的扁平化沟通平台。有事儿的话在群里一说,既高效又开放,还方便记录整理,多好。


  其次,工作群的建设可以改善工作环境。


  说是工作群,谈的不可能都是工作,尤其是群里有几个活跃分子的时候,段子和热门话题都能激发起群的活力,让工作也变得不那么古板、枯燥。


  第三,通过群里的沟通,可以对问题提前预警,消弭矛盾。


  通过传统的层级制传递信息,周期长,易失真;而在群里实现了高效快捷准确地传递,让后端单位或相关部门尽快了解及介入,非常有助于解决问题。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工作群的主要价值在于沟通,而如果将工作群作为组织内的流程载体,还是有风险和不足的。


  比如说,社交不能影响工作。


  作为活跃气氛,在工作群里可以加点儿胡椒面;但如果群里说的事情都与工作无关,或者不停地围绕热点和八卦进行讨论,那就是不务正业了。


  再比如说,虽然工作群有高效的优势,但是在工作群里布置的工作或提出的观点,随意性比较强,更得不到安全、审计等管理流程的支持。


  有时,言者无心,但听者有意,错误理解的代价也可能很大。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在工作群里,更需要求同存异,包容别人。


  工作群是依托工作关系而建的,在工作群里谈非工作的话题也要小心,参与者更不能因为价值观差异或者其他原因退群。


  总之,社交力改变了工作,通过社交网络形成的工作群,已经在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但是否能颠覆传统组织的僵化迟钝,还要拭目以待。

 

今日推荐:投行资本论坛(touhang88)

董事长、高管、投行人士必读,原创作者专栏精品文章,资讯荟萃,深度了解投行圈、金融界、TMT行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科技杂谈授权刊登。

转载必须注明作者与科技杂谈,侵权必究。

 

科技杂谈文章,均同步发布于犀牛财经网。

已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网易阅读客户端。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达犀牛财经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