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杨学山: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展望
关注科技杂谈,洞析科技大事
中国通信行业影响力最大的自媒体
订阅请直接搜索公众号:keji_zatan
文 / 杨学山,本文首发于《经济要参》2014年第5期,本文由王云辉强力推荐。
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大题目,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看它的不同侧面,都会有不同的内容重点。因为是展望,所以就得稍稍往前看一点,同时因为不是从一个具体的行业和企业出发,所以,我想从全局加前瞻这样的一个角度来谈一下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中国产业发展为什么要转型
要通过转型升级来找到解决我们经济发展面临重大问题的一个好的对策,在这个过程中要能够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和新的需求来走向一个新的发展轨道。
发展转型是一个紧迫的课题,重大的问题,是复杂痛苦的长期的过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做出了一系列部署,所以我们走到第二步,主要的方向和任务。我刚才说的,今天我们的定义,就是应对当前面对的重大问题和适应未来新的生产力和新的需求的发展。
二、中国产业升级转型的方向
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多的问题。选择出来三个重要的,第一个是环境问题,第二个是资源问题,第三个是我们以劳动生产率为核心的竞争问题。
第一,环境的问题。我们正在经历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过去几周从华北一直到华南,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大概150万到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们的发展已经突破了空气能够承受的极限。这个变化对于发展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发展如何,使得我们稀缺的资源能够在无穷的欲望之下,通过有效的生产和交易,来实现这样一种发展的平衡,这里边出现了新的变量,这个变量对需求和由此带来的供给就要调整。这不仅是你有多少生产能力和支付能力的问题,而是必须要考虑承受能力的问题。所以,环境成为发展的刚性约束,这是我们原来没有考虑过的。
在原来,考虑生产要素的时候,考虑到土地的级差地租,没有考虑污染带来的级差地租,空气从来没有作为稀缺性资源来考虑,尽管企业使用空气依然不缴费,但必须对治理污染缴费。无论从需求到供给,到我们经济的发展理论,都带来了新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刚性约束。刚性约束同时产生在资源这个问题上,导致我们必须从需求供给到生产方式进行全面的调整。
我们的工业、制造业、我们的经济大而不强,这是始终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为什么大而不强?核心的问题就是以劳动生产率为核心的竞争力在经济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水平和规模,当面临新的经济竞争时,问题比过去30年变得更加突出,需要持续地提升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讲到中等收入陷阱,最简单的方程式就是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成本之间的赛跑,这个等式两边赛跑,谁跑得快,当然还有其他的问题,但这是一个根本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贫富分配这样的问题解决了,你也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仅过去、现在,未来这个问题都要解决。另外还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就是说今天的竞争环境是全球一个平台,前面有发达国家的再制造,后面有发展中国家的成本优势,需要从价值链、产业链协同来应对上下的压力。
第二,转型升级必须要适应未来的生产力和未来的需求,展望就得往前看,这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生产力构成里面是不是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是经济发展尤其是转型升级判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其实需求的变化除了刚性约束之外,新的需求产生也是由于新的生产力变化。
最近我们听到很多新的提法,从里夫金的能源互联网,到通用电气的工业互联网,到德国的工业4.0,到我们自己提出的两化融合和两化升级,都是新的生产力,在原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新的方式来解决。工业革命创造的辉煌发展到今天,需要新的技术创新来支撑超过70亿人的人类社会,当走向富裕的人群不再是10亿多的发达国家,是70亿人的大部分走向富裕这样一个新的全球发展的格局之下,需要寻找新的技术生产力体系。
这个体系,40年前美国哈佛大学奥汀格教授就提出资源三角形,材料、能源、信息在管理的组织下共同推动社会进步,但没有被大家所重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才逐渐考虑。德国的工业4.0提到CPS,其实这不是德国4.0提出来的,但是这是德国工业4.0里面讲德国制造业未来所要应对的变化的主要依据,这是一个概念图,它实际上涉及了我们产业发展的各个重要方面。这样的一个新的空间,主要是在阐述前面所说的材料、能源发展的这种生产力和新兴资源发展的生产力两种生产力和三种资源结合起来构成的一个新的空间。这个空间成为我们经济活动的新空间,成了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生产力构成。一系列新的概念给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和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变化。
讲两个具体的,就是3D打印和电子商务。我去北航的金属三维成形实验室(这是学名,3D打印是俗名),钛合金在高温下熔化,熔化以后在制造软件的控制下,一个打印头实际上就是一个机械手,就把这个熔化的东西在一个空间不断地叠加,最后实用的飞机的关键部件就完成了。从原来的铸造、锻压一切削、焊接的过程,演变成这样一个制造过程,解释了三种资源、两种生产力一起的完美结合,改变了我们制造的工艺。
电子商务比这个要复杂得多。它的效率和扩张的速度,由此带来制造业、服务业和供求关系的变化,整个制造业到服务业,到服务的提交、产品的提交和需求的提出到制造的发生,这样一个经济活动循环的过程在电子商务平台下将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再过几年,制造业和服务业边界极其难以划分,刚才还在说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13年服务业超过了工业,再往后,我们会发现制造业、服务业之间的边界竟然如此难以划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还可以延伸到第一产业去。
多少年来,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在经济理论界永远是扯不清的关系。不管说什么顾客是上帝,实际上,我们得到的,都是已经生产好的东西,只要卖不出去就变成了库存。但是在成熟的电子商务模式下,这个现状会被改变。
看看波音飞机发生的变化,波音787从设计到最后的服务,整个全过程没有一张纸,全部在系统上进行,而且更重要的是很快波音就没有制造了,它所有的制造全部外包出去,变成了没有制造业的工业时代最好的产品制造公司。所有这些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是什么概念?如果进入物理世界去看,无法解释这个现象,只能从信息物理空间、虚拟空间、新的模式新的平台才能解释这种现象,看到这种现象的潜在动力。
先进制造业有很多的说法,这是美国2012年第四季度一个报告里面提出来的先进制造业的模式,在这个模式里面看到在五个环节里面主要的变化是什么。服务业同样如此,沃尔玛现在很大,500强排名第一,销售额最大,一年3万亿美元,这是2012年的数据。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市场环境、不同的职员、不同的文字,怎么变成有效运作的,它的背后是什么管理是需要工具、手段的,在新的信息物理空间,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潜力。
所以,生产力的发展和前进的方向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而这个变化是转型升级里面要我们一个一个具体要做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们这个轨道要转,是从今天到未来之间,有一个清晰的、确定的拐点而不是断点,一定要看到生产力发展新的变化的时候,要有新的对策。
三、中国产业转型的路径
讲八个路径的问题,其中六个是具体的,两个是宏观的。
第一,发展转型还是要靠发展。经济发展是总供给、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通过生产与分配来实现,需要有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来提升总量。当前正面临新产品、新需求到来的发展机遇,这里面有很多新材料、生物工程都在提供着新的产品。传统的汽车,大家特别熟悉,相信在座的绝大部分人都会开车,甚至都有车。过去一百年来,汽车变得复杂,未来20年左右汽车发生重大的变化,车的样子变了,车是代步的,所以就会看到比今天的奔驰Smart还小的车,它的动力系统由油变电,它的控制系统变了,从人驾驶变成自动驾驶等等,20年之内,这些东西基本上都会出现,而这样就使得整个供给和需求产生重大的变化。
从生活家居来看,家居实际上是人的生存空间,智能家居就会产生重大的变化。同时,我们的生活、医疗、养老、教育在新的空间下和原来将发生极其重大的模式的变化,而这种模式的变化就带来了新的需求、新的服务、新的产品,这样,就会支持整体上经济的扩张,因为转型升级必须支持经济扩张,你不支持经济扩张,7%的中高速稳定增长就没有了基础。所以,转型升级这是第一要务,要找到经济增长的新空间。
第二,转型升级里面一个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结构调整。我们从原来比较落后的,到现在的中等收入的,再到发达国家,在这个过程里面,产业结构调整是我们转型升级追求的一个最主要的宏观指标。看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终于到了2013年超过了工业,但是它的收入在持续下降,头一个十年是10%,第二个十年是7个百分点,第三个十年是4个百分点,出现持续下降的局面。发达国家的基本产业结构大体上服务业是70%一80%之间,工业占20%左右,农业在5%以下。我们整体上需要这样一个大的结构调整,要有新的动力和新的路径。而这个新的动力和新的路径实际上在CPS环境下,我们看到制造业的服务化和新型的服务,将大范围地产生新型的服务,就为我们服务业提升提供了新的路径。而这个路径,和发达国家过去一百年走过的历程,是不一样的,因为你实际的发展环境不一样了。
第三是刚性约束。对经济发展来说,过去的经济理论从来没有讲环境带来的刚性约束,资源带来的刚性约束是有的,但是环境带来的刚性约束没有,所以必须将物质产品的欲望放进资源环境可支撑的笼子里,但是总量要增长。这两件事情是在面对刚性约束,是转型升级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像住房这样的,尽管我们在城市里面,住房比例比发达国家小很多,但是中国土地资源是十分紧张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个房子你拥有以后,你还有今后几十年、几百年相应的物耗能耗,房子是要物耗能耗支撑的,否则这个房子就不能住,这是住的方面。从行的角度看,汽车要转型,能源产品需要有新的能源来支撑,这在后面会再讲,所以不展开。
第四是一定要有商业模式创新。原来一讲创新,就是专业研发、科研数量等等,这些指标是重要的,但是在转型升级中的创新如果只讲这些东西,那是绝对不够的。技术产品的转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这些刚才已经有涉及到,所以不讲。要重视的是我们正在面临着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个创新是对我们业态的发展和竞争力带来了重要的影响,请大家去想一想,其中有一个垂直整合这件事情,只有在CPS环境下,才可能有垂直整合这种模式的产生。我和诺基亚董事长同台讨论的时候,我讲了七八个发生的变化,他说其中对垂直整合这个他不同意,为什么不同意因为工业革命以来,我们的生产力提升是通过社会分工来提升的,从来没有说把分工组合起来提升竞争力。为什么能够是因为经济活动的空间变了。
第五是创新模式的创新。我们今天看到的发展奇迹,其中有一个东西就是创新模式和我们原来创新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不一样就是创新的人员不是你公司的雇员,更不是你公司研发队伍的成员,而这些成员成了创新的主要部分,无论是苹果、安卓还是中国的小米都是如此。除此之外,还有一大批单子是这样进行的。同时,我们在讲创新的时候,尤其是中国经济结构丰富多样,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创新绝对不是仅仅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消化吸收再创新,而是说你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你这个企业对着全国、全球的生产力最高的水平,你如何一个一个台阶往上走,这种创新对提升经济的素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比我们讲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要重要得多。
当然,商业模式和创新模式出现重大变化,必将改写价值链和竞争力。我们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的确是很不一样的,苹果的App有70万个,我相信这里面60多万个都不是苹果做的。安卓系统谷歌公司只有200人在支撑它,是谁在给它创新是全世界几百万人给它创新。当然我们说不仅是国外,中国也是,我们看小米的销售,小米公司几百人,今年大概300多亿元的销售额、三四十亿的利税,一个人几千万元的销售额、百万量级的利税。这种方式不是模式的创新,只有商业模式和创新模式叠加起来才能实现这样的过程。
对于产业的发展来说,我们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完善产业链是通过积极效应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多年来中国的手机生产一直占世界的2/3,前几年都在11亿到12亿,今年会超过13亿,中国今年将生产超过13亿的移动智能终端。为什么就是手机制造在中国的产业集群走不出去,印度、印度尼西亚、美国、欧洲、日本、韩国,都不可能有这样的制造产业集群,因为全世界最完善的产业链就集中在中国深圳为核心的周边,形成了有利的竞争态势,所以完善的产业链是至关重要的产业竞争方向。所以我们的转型升级要朝着不断完善产业链,当然不是完善所有的产业链,而是在分析研究效果和价值链的情况下去完善。
同时,我们必须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我们说工业革命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实践和理论已经十分成熟了,但是在信息化的条件下,在信息物理空间把原来的很多经典性的东西给打破了。所以,我们看2013年的“双11”,同时在线1700万人,什么概念?比北京市、上海市全市户籍人口还要多的人口同时在线,在物理空间这根本是不可能实现的东西,但是在信息物理空间做到了。一天成交350亿元,第59秒的时候成交了1个亿,6分钟的时候成交了10个亿,在物理空间想都不能想。收银台上能做到吗人能进去吗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说新的模式在产生,在这里面还有三一重工的运维模式,建筑用的灌浆机还有其它的机器发生故障以后,马上联网告诉维护总部,根据这个故障情况,来判断最近的维护人员是谁,需要的配件最近的在什么地方,同时启动人和配件过去,用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来完成维护。海尔生产模式已经做了彻底的改变,也就是说制造不再以参与的制造车间为单位,制造车间只是人单合一项目组的加工场所,人单合一项目组是连接顾客、服务和制造的关键环节。所以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管是制造业、服务业。当然还有宏观的事情,需要通过一系列公共服务平台,使得整个行业、整个企业的运行效率提升,增加实力的关键是创新和质量品牌,是微笑曲线的两端。
第六是能源的问题。发展不管是产业还是消耗必须有能源的支撑,没有能源的支撑不可能有发展和高质量的生活。但是污染的问题,尤其是中国以煤为主的污染问题,以及汽车增长以后带来的高速石油需求增长——我们在一两年左右的时间,石油对外依赖程度将超过60%,2013年大概百分之五十七点几。所以,我们必须要找到能源在资源环境刚性约束的情况下的支撑经济增长的新路径。实际上我们说清洁能源有水和核能,但是水和核能利用毕竟很成熟了,应用不成熟的是太阳能和风能。其实太阳能和风能在全国能源的量,满足我们所有能源需求都没有问题,今天的技术,从发电的技术和传输的技术也没有问题,但是,这种间歇能源怎么用这是大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找到间歇能源充分使用的路径,使用的路径一是储能,一是和间歇性使用结合起来。一个模式的转变是能源互联网和制造互联网或者说智能电网和智能制造结合起来,通过天气预报(现在的短期天气预报很准确),这周能源可以发电了,相应的生产设备就启动了,从技术上、理论上都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储能现在比较简单的就是储能发电,但是这个太被动了。我们有没有主动的方式比如说汽车,如果说我们有足够的电池的冗余,我们有完备的充换电系统,太阳能、风能发电的时候我充电,不发电的时候我不充电,所以最后就是电池冗余的问题,根本不是复杂问题。所以,我们实际上可以找到新的途径。除了这些以外,能源还有页岩气、可燃冰。
讲两个比较抽象的路径。第一,一定要有前瞻性。把握今天到明天发展规律的全局的谋划。转型升级主体是企业,没有问题,但是这种方向性的全局谋划还需要国家来做。我们一定要寻找到一条桥梁,这是专家、政府和企业要做的事情,具体的地区、具体的行业、具体的企业需要有具体的桥梁。第二,需要改革。没有改革,转型升级很难,不管是技术问题还是体制问题,能力问题还是利益问题,都需要在改革的前提下进行调整。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衣食住行的需求依旧,这是社会最主要的需求,但是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刚性约束,需求的满足方式和产品的生产方式需要转变。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的要素和模式依旧,但依存的经济活动空间发展到信息物理空间,因此商业模式和创新模式、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新业态和产业之间的连接模式都在转变中,依旧发生作用的旧规律和新模式一起构成发展转型的方向和主旋律。要把握方向和规律,结合国情和当前关键问题的求解,统筹谋划、区别对待、务实与前瞻结合,解放思想、激发活力,用改革开放的思路主动推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继工业革命之后我们又面临新一次生产力发展的新台阶,这是中国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抓住机遇、主动转型,一定能实现两个百年的宏伟目标。
欢迎大家加入群组,参与讨论,交流思想、分享信息。仅限行业商端人士参与,参与方式:回复“申请入群”+所在单位+职务+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微信号码+手机号码),科技杂谈通过审核后,会添加入群。
也欢迎大家投稿或推荐优秀文章(推荐方法:1、直接发给本公众号;2、邮箱:ennwangyunhui@vip.163.com)
当前话题:运营商责任
一边是关于垄断、资费、服务的汹汹指责;一边是在农村、山区和南海岛屿的信号覆盖受称赞——在民众眼中,运营商的形象已成双子的两面。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科技杂谈授权刊登。
转载必须注明作者与科技杂谈,侵权必究。
科技杂谈文章,均同步发布于犀牛财经网。
已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网易阅读客户端。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达犀牛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