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爱立信简史(1)
关注科技杂谈,洞析科技大事
中国通信行业影响力最大的自媒体
订阅请直接搜索公众号:keji_zatan
文 / 赵云,作者微信公众账号:通信观察(ictview)
第一节 艰辛少年:逆境成长
拉尔斯·马格努斯·爱立信(Lars Magnus Ericsson)和电话的关联,起源于其青年时期。这是爱立信的官方说法。
1846年5月5日,拉尔斯·马格努斯·爱立信(为避免混淆,本文以下简称其“拉尔斯”而非“爱立信”,爱立信更多用于对爱立信公司的称呼)出生于瑞典西部韦姆兰省(Vrmland)的韦维格勃村(Vrmskog),他的童年在处于卡尔斯塔德(Karlstad)和阿尔维卡(Arvika)之间的Vegerbol附近的农庄附近度过。
卡尔斯塔德(Karlstad)于1584年开始就是城市(City)了,而阿尔维卡(Arvika)当时还不是城市(City),只是一个镇(Town),直到1911年才成为城市。
有关拉尔斯出生的资料,大多提到了在他11岁(1857年)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但由于出身于贫贱家庭,拉尔斯的父亲名不见经传。根据目前我所查到的资料,在韦姆兰同省,有两位姓爱立信的名人,Friherre Nils Ericson(1802-1870)和John Ericsson(1803-1889)兄弟,都是著名的机械工程师,其实和拉尔斯没有关联。
但在拉尔斯步入社会之后,一直希望成为机械工程师,或许也受到过这两位成功的人士的影响。1870年,早已功成名就的Friherre Nils Ericson去世,这个时候,拉尔斯已经成为一名机械师,在Oller&Co.工厂打工三年了。而John Ericsson也早已在1839年去了美国。Oller&Co.是瑞典首家电动机械化工厂,建立于1857年,也刚好是拉尔斯父亲去世的年份。
19世纪中期,当欧洲和美国工业化已经如火如荼之际,瑞典仍然是一个极为贫穷的北欧国家,贫穷的典型标志是大量居民去往他国淘金,从1850年到1910年的六十年间,有超过100万的瑞典人移民美国。
拉尔斯14岁(1860年)开始,在家附近的农庄工作。根据记载,这个农庄并不大,20亩耕地、20亩树林地、一匹马、四头牛。拉尔斯对此很不喜欢,一心想出去闯荡。(但到了老年之后,他反而抛弃了自己创立的爱立信公司,建了一个农庄,这是后话。)
1861年,15岁的拉尔斯通过一位矿山管理员的关系,成为前往挪威埃格松岛找矿和挖矿的雇工。而这位矿山管理员,则是拉尔斯父亲的好友。因此,很有可能拉尔斯的父亲,生前从事的是矿工或和矿工相关的工作。
前往挪威埃格松岛(Egersund)之后,拉尔斯因为年龄太小,连做矿工的资格都没有,因此只能做学徒,主要工作就是搬东西。对此,拉尔斯也非常不满足,他希望成为一名机械工,但当时,拉尔斯周围能找到的师傅,除了矿工就是铁匠。
在相当长的历史中,挪威一直隶属于丹麦。1814年,丹麦将挪威割让给瑞典,以换取西波美拉尼亚。一直到1905年,挪威才通过投票宣布独立。也就是说,在1850年代,挪威还只是瑞典的统治范围。
拉尔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跟过好几个铁匠师傅。如今,这些师傅的姓名大多无从考证了。拉尔斯最后拜师的铁匠,名为安德森(Andersson)。
安德森随后就带着拉尔斯回到了韦姆兰省,他们在埃德(Dda)市的夏洛滕贝里(Charlottenberg)一家铁钉制造厂工作。夏洛滕贝里离瑞典和挪威边境只有7公里,是边境贸易发达地带,安德森带着拉尔斯到此地的部分原因,也在于此。
现今的埃德市,是韦姆兰省直辖市,1971年由原来旧埃德和Jrnskog合并而成。此处的埃德市,是指旧埃德市。
当时的拉尔斯,仍然不具有铁匠资格,只能做学徒。因此他的工作并非铁钉制造,而是炼铁。这是一份很苦的差事。多年以后,拉尔斯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之一雅各布·海明·约翰森(Jakob Hemming Johansson)在回忆录中,曾如此描述拉尔斯在炼铁炉旁工作的拉尔斯,“像狗一样地工作”,可见多么艰辛。
尽管如此,拉尔斯并没有离开,而是一直工作到1866年,这一年,拉尔斯20岁了。
除提及父亲在11岁时去世之外,我个人没有找到有关拉尔斯母亲或者兄弟姐妹的任何资料,即便在他已经相当成功之后,也没有这方面的描述;但从父亲在拉尔斯11岁去世,而14岁才离开学校的情况,可以判断,拉尔斯不太可能是孤儿,挣钱也是为了帮助家庭生活,但具体为何没有其他人的描述,可能还是因为我所寻找资料的范围不够。
欢迎大家加入群组,参与讨论,交流思想、分享信息。仅限行业商端人士参与,参与方式:回复“申请入群”+所在单位+职务+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微信号码+手机号码),科技杂谈通过审核后,会添加入群。
也欢迎大家投稿或推荐优秀文章(推荐方法:1、直接发给本公众号;2、邮箱:ennwangyunhui@vip.163.com)
当前话题:运营商责任
一边是关于垄断、资费、服务的汹汹指责;一边是在农村、山区和南海岛屿的信号覆盖受称赞——在民众眼中,运营商的形象已成双子的两面。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科技杂谈授权刊登。
转载必须注明作者与科技杂谈,侵权必究。
科技杂谈文章,均同步发布于犀牛财经网。
已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网易阅读客户端。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达犀牛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