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回应】中移动薅的是羊毛,为何却遭的是雷劈?
关注科技杂谈,洞析科技大事
中国通信行业影响力最大的自媒体
订阅请直接搜索公众号:keji_zatan
文 / 西山竹语
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国企,最近舆论环境降到了有史以来最坏的地步。甚至,这恐怕还不是最低点。伪基站的风波刚刚按下,香港廉价套餐的事情再一次被冷饭热炒!
一个十年之间创造了1万亿收入,服务7亿的用户,“自以为”是卑躬屈膝的姿态,为用户提供“莞式服务”的国企中移动,何以沦落到被公众悠悠众口的吐沫星子淹没,还有点要被天打雷劈的地步?
科技杂谈前天一篇文章《中国移动你为啥这么招人恨》道出了一些原委,比如成为国企垄断的典型性代表名词,比如自身问题在两三年内集中的暴露在公众眼前。
但是这还是很难解释,对于一个只是从用户的钱包里拿一点点的企业来说,遭遇的滔天怒吼,原因何在?
与房价相比,与每月的油费相比,与高企不下的农副产品价格相比,与不断攀升的服务性行业(比如请保姆、请小时工)人工成本这些“羊肉”相比,每月一两百块的通信套餐,实在应该只算是“羊毛”。
同等成本支出所享受的服务质量,客观地说,电信服务业,尤其是中国移动还是可圈可点的。这一点,享受过银行服务和两桶油服务的人,应该都有显著体会。
但是,中移动还是一年至少被雷劈很多次。自从2004年之后,几乎每年都会在央视315晚会上报到,从垃圾短信、手机涉黄到信息泄露,不一而足。
其实,在我看来,是国企代理人制度设计的根本性缺陷,是造成中国移动自身,甚至国企舆论环境整体恶化的根本原因。
有接近中国移动的人士曾经私下说,面对客户问题和投诉的时候,对于中移动的管理者来说,最理性的选择,就是“拿钱了事”。
只要不被曝光,不被投诉到集团公司,不被投诉到央视,不被投诉到工信部。
只要是钱能摆平的,就拿钱去摆平。道理很简单,钱是企业的,位子是自己的。出了篓子,先捂住再说。
然而,总有拿钱也摆不平的,甚至钱要的太多超出了自己职权范围的,或者拿了钱也要曝光的。
日积月累,要想有钱花,就找中国移动的潜规则,开始盛行。
私企,其实这样做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对于私企经营者而言,个人的脸面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的形象是紧密关联的,甚至就是企业的一部分。
但是,中国移动这样的国企则不同了。个人脸面与企业形象关联性极小,甚至可以忽略。企业形象成了经济学上的所谓公地。
那么,当中国移动的企业形象遭受损害时,就成了无人真正利益关切的“公地悲剧”。
说到底,谁能代表国资委这个出资人,真正的关心企业品牌的价值和社会形象呢?
恐怕没有人。
甚至于,连中移动的大股东国资委和行业主管部门工信部,也并不关心。
这个结论很武断,但是也是事实。
当然,我们也不能责怪客户和舆论环境,他们无可厚非,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不是?
在目前的环境,一个年收入6300亿的国企,躺着赚钱,天天鼓动低价策略,以救世主心态面对公众,到处拉仇恨,不雷劈你,还能劈谁?
欢迎大家加入群组,参与讨论,交流思想、分享信息。仅限行业商端人士参与,参与方式:回复“申请入群”+所在单位+职务+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微信号码+手机号码),科技杂谈通过审核后,会添加入群。
也欢迎大家投稿或推荐优秀文章(推荐方法:1、直接发给本公众号;2、邮箱:ennwangyunhui@vip.163.com)
当前话题:运营商责任
一边是关于垄断、资费、服务的汹汹指责;一边是在农村、山区和南海岛屿的信号覆盖受称赞——在民众眼中,运营商的形象已成双子的两面。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科技杂谈授权刊登。
转载必须注明作者与科技杂谈,侵权必究。
科技杂谈文章,均同步发布于犀牛财经网。
已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网易阅读客户端。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达犀牛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