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坚守专业化,且行且珍惜【宁宇专栏-39】

2014-04-06 宁宇 科技杂谈

关注科技杂谈,洞析科技大事

中国通信行业影响力最大的自媒体

订阅请直接搜索公众号:keji_zatan


文 / 宁宇,作者新浪微博:@cmcc宁宇


  从上个周末开始,马文姚的八卦就稳稳地占据了头条位置,媒体不遗余力地宣传报道,新料一波接着一波,把明星的私事炒得尽人皆知,轻轻松松把马航失联客机事件的热度降了下来。


  娱乐圈要靠持续的曝光来维持知名度,这是常识,因此就有人质疑整个事件是当事人有意炒作。


  我也曾对此有怀疑。但那天一位文化传播学专家告诉我说:“对于演艺圈而言,因为演戏的缘故,确实会导致一些演员在演感情戏时,入戏太深不能自拔弄假成真,甚至引发出轨离婚再婚等事件。”


  做事情,干事业,需要专注、投入,才有效果。人的精力有限,专业做到一定程度,要取得突破和进展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全力以赴,也未见得能修成正果;更何况三心二意、心猿意马的状态?


  所以要想成功,全身心地投入是必须的。


  这么说来,演员演戏,尤其是感情戏的时候,就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不投入演不好;投入太深又有风险。对于成年人来说,也许能自律,靠自身的素质来抵挡各种诱惑;但对于普通的年轻人,能处理好这种矛盾么?


  有智者言:智商高超的人,头脑中能够同时存在几种思想,甚至这些思想看似是对立的。而这种状况没有让他昏乱,反而能让他在实际中灵活取两者之长,予以灵活切换。


  这让我想起了专家。(我说的是专家是真正的专业人士,关于砖家,请见之前写的《砖家是怎么炼成的》)。


  一类我称之为专注型专家。


  这类专家往往是在某个不为大多数人所知道的领域里,比一般人知道得多、研究得深,他们的优势在于专注,耐得住寂寞,即使天资不高,经过长期努力,最终成功。


  还有一类我称之为跨界型专家。


  这类专家天资聪颖,能够对各类知识兼收并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他们头脑中具备的各种专业知识,不但可以交叉呼应形成创新的思想,更能进行不同场景的灵活切换,是真正的大牛。


  我有幸见识过优秀的跨界专家。


  比如有位无线通信领域方面的世界级顶尖专家,在通信行业的其他技术领域也相当专业;当他转而去做企业管理时,也成了一个非常优秀的企业领导。


  与这样的智者开会讨论,常惊诧于他们的思维能在不同的专业之间平滑过渡,无缝切换,敬佩不已。


  但这样的聪明绝顶之人,毕竟是极少数。


  术业有专攻,而且每个人的基础和知识背景不一样,并非所有人都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研究方面。


  因此,相对于成为跨界型专家,一般专家发展成为杂家,这一目标更容易实现,即对各个领域都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但并非最专业的学者。


  如果你自认不够聪明,那么就该在专业和藏拙之间做出选择,对于自己专注的领域,努力钻研,靠比付出别人更多,更能坚持,让自己成为专业人士;或者低调一些,谦逊一些,在自己不懂的领域实事求,也没什么丢人的。


  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已经很不容易了,且行且珍惜。


  欢迎大家加入群组,参与讨论,交流思想、分享信息。仅限行业商端人士参与,参与方式:回复“申请入群”+所在单位+职务+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微信号码+手机号码),科技杂谈通过审核后,会添加入群。
  也欢迎大家投稿或推荐优秀文章(推荐方法:1、直接发给本公众号;2、邮箱:ennwangyunhui@vip.163.com)


  当前话题:运营商责任

  一边是关于垄断、资费、服务的汹汹指责;一边是在农村、山区和南海岛屿的信号覆盖受称赞——在民众眼中,运营商的形象已成双子的两面。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科技杂谈授权刊登。

转载必须注明作者与科技杂谈,侵权必究。

科技杂谈文章,均同步发布于犀牛财经网。

已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网易阅读客户端。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达犀牛财经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