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元庆对话马斯克:追求极致完美

2014-04-22 陈荣 科技杂谈

关注科技杂谈,洞析科技大事

中国通信行业影响力最大的自媒体


文 / 陈荣,微信号:chenrong671170


  在极客公园创新者峰会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与另外一位获得爱迪生奖的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一道,分享了自己对创新和互联网思维的一些看法,再一起来看看,马斯克和杨元庆聊了哪些干货?


关于创新


  爱迪生奖是面向创新精英的奖项,两位理解的创新是什么?


  马斯克:创新就是使人们生活得到改善,创新并不是为颠覆而做的,这是新的事情,能够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创新可以是一个新的产品,有新的特色的产品,也可以是同样的产品但是变得更加便宜,这都是创新。最关键的是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这就是创新带来的好处。如果我们把这个东西拿走,你觉得不高兴就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新了。


  杨元庆:我们所处的IT行业天天在创新,硬件在创新,软件在创新,应用在创新。


  PC行业很多人认为它是夕阳工业,没有太多创新空间。但是联想也是在这个里面做了很多事情,我们让传统的翻盖笔记本电脑,现在能够玩YOGA;我们让传统的台式电脑过去是一个人娱乐和工作的工具,现在变成一个家庭可以分享,去娱乐的工具;我们让过去的平板电脑只能躺着使用,现在可以站立可以弯曲。


  在我们这个领域里面我们的看法,这些设备其实不是人类的附属品,是延伸,今天在联想的产品和设备上面看到越来越多艺术品的成分,你可以看到人和设备之间更加自然地顺畅地沟通交互,你可以看到人和人之间可以更加和谐地分享,所以这些都是我们正在努力的创新行动。


  对于联想这样走了30年的传统PC厂商来说,怎么保持创新和生命力?


  杨元庆:一个企业要保持持续不断的创新需要一个体制的保证,对于联想来说我们首先是定义清楚创新内涵是什么,有了这样一个范畴就要有体制机制的保障。


  比如说我们战略的创新专门有战略团队天天研究市场的变化、竞争的变化、技术的变化,保证我们每年战略都能够跟得上形势;业务模式我们也有包括战略的团队,包括有一个BT,业务流程重组,还有IT,信息技术保障这几个团队共同来负责;技术和产品创新专门有一个CTU,公司形成了两级研发体系,公司一级和事业部一级的,公司一级更加长远三到五年,事业部一级一到两年上市的产品。


  除了机制的保障,文化保障也非常重要,怎么保障你的战略不断更新,业务模式不断更新,在联想就有一个文化,可能外界也都很熟悉的,就是我们爱折腾的文化,几乎每一年都对我们的组织、业务流程进行调整,我们不怕折腾,通过折腾让企业的战略对路,让企业的业务模式更加符合竞争的要求。


  同样对于技术和产品的创新而言,也需要文化保障,联想在这方面的文化一是鼓励各种各样的点子,二是留有余地,第三容忍失败。


  什么叫留有余地?就是我们给每一个创新的部门留有一定的自留地,不是今年给你经费百分之百都用到已经规划好的项目上去,而是你有20%的自己选择项目创新的空间,自上而下都是这样,甚至每个人我们都希望留有一点时间想想能不能做不是公司给我规定的事情,而是我可以想出来新的点子,新的创新。所以正是有这样的文化才能够保证企业创新是源源不断可持续的。


关于互联网思维


  如何理解现在互联网思维中的个性化特征?会影响标准化吗?


  杨元庆:肯定不会,标准化和个性化是有矛盾,但也可以取得和谐的统一。如果每个手机都是从设计开始从组装开始完全不一样,那可能我们的手机都得卖一万块钱以上,大多数的消费者都是负担不了。


  但是不是标准化或者工业化生产出来的东西完全不能够个性化?其实不是,我们联想一直在这个方面想一些办法,包括这些外壳的个性化、配置个性化,尤其是软件,你要预装什么应用,这些东西完全可以个性化的体现,所以这些方面可以做到统一。


  马斯克:我们的车都是个性生产,都是定制的。我们想做这个车可以和个人喜好相关,我们也希望能够预测你喜欢什么车,现在还没有车,但是我们在开发一些软件,这个车可以把它变成你的延伸,它会知道你的需要是什么,今年你就会看到我们新的产品。


  也许将来我们生产车的时候,要猜一下人们的爱好,我们需要改变生产效率,改变生产线才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希望很快生产,今年我们生产的量比去年翻一番。现在为了个性化定制等待时间这么长,并不是要人们等,我们希望尽量把这个等待期能够缩短。


  网络营销是互联网思维另一个特点,怎么看网络直销和线下实体店分销?


  杨元庆:如果这个产品是标准化的,通过网络直销会降低渠道成本,更加有效率,但是对于创新的产品,用户首先需要明白创新是什么,他需要体验。如果今天你去买一辆特斯拉,没有试驾过你会从网上买吗,可能不会。


  我们的产品也一样,我们讲什么智能桌面,你可能没有概念,所以最好我们把你引导到实体店,让你体验到这样一个产品,然后可能你才会购买。你购买以后可能不会用或者需要维修服务,可能你也愿意到实体店里面,有人面对面的告诉你怎么使用,或者哪儿坏了这个方面的情况。


  可以说一头一尾离不开实体店,但是购买、下单这些环节可以通过网络优化,这样可以大大的降低沟通成本,可以降低库存,由于降低库存使得产品的价格下降。


  所以这些方面的话我相信未来一定是混合的模式,是一个混合的模式, 由需要面对面进行交互,如果不需要网络可以大大加快这个速度,降低这个成本。


  马斯克:在美国,线下购买并不是特别流行,特别是从交易商这买,大家都觉得不怎么太好,因此必须去另辟蹊径,从一开始有非常好的印象,买了车再提供服务,我需要确保整个全链条整个服务的感受对于用户来说都是非常正向的,积极的。


  所以如果我们还是搞特许,还是搞经销商模式的话,我说不好我们的客户是不是能够满意。我们从一开始定位就想,我们的产品能够得到很好的代表,当然我们也有比较好的商店了,体验店也有。但是最根本的认识我们要确保所有的客户都要从一开始到最后有一个全链条的最佳体验。


  可能未来某一个时间我们可以搞混合模式,一种是直营店,一种是经销商,但是我们一定要保有自主选择权,就为了确保客户有良好客户体验。


  经销商没做到这点,我们就不带他玩,所以可以通过特许的模式去销售。但是如果经销商拿到特许权对客户态度不好,就必须要出局,我们要有这样的机制限制他们才行。


  怎么理解互联网营销中的粉丝经济?


  杨元庆:我理解粉丝经济其实就是品牌经济,就是长期经营客户的意识。有些厂商把东西卖完了就完了,可能最多就是负责售后,他就不想这个客户其实本身是有价值的,如果长期经营可以给你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我认为这就是粉丝经济。


  你如果能够把你所有的客户都关怀得很好,照顾得很好,他们不管是老产品要升级换代了,还是要新买相关的附件,还是新买其它品类的产品都会想到你。


  马斯克:特斯拉我们并没有任何广告,我们也没有任何明星代言费,没有,我们也不打折,如果一个名人来买我们的车是因为他们喜欢这个车,并不是我们给他们打折。


  我没有劝过他们,没有忽悠他们。实际上我不喜欢营销这个概念,我觉得营销是很奇怪的概念,我不喜欢。我觉得营销好像就是要骗人买东西一样。


  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思维还有一点是极致的产品追求,怎么理解?


  杨元庆:我们一直把产品要做得更好、精益求精放成我们产品开发的宗旨。比如像我们企业客户用的ThinkPad,为什么口碑经久不衰?就是因为我们在工艺上,在质量上,在用户体验上面追求完美,追求极致。


  这跟互联网思维没有什么关系,而且我们也一直强调要听取客户的反馈,我们每一代产品都要专门组织客户小组收集他们的反馈,围绕着这些来做。


  比如像我们的瑜珈电脑怎么诞生的?就是因为平板电脑诞生以后用户对于过去笔记本电脑觉得不满意了,觉得又厚又重又不能够触摸,那我们可以想办法来解决它,可以想办法让它变得轻薄,时间使用更长,一台机器可以传统的笔记本模式,360度旋转以后又可以成为平板电脑使用,有触控,所以就这样诞生了一个新的品类。


  不管追求极致也好,追求完美也好,都是围绕客户的需求和痛点想办法解决问题,根据客户的需求出发产生新的产品,诞生新的品类,然后引导市场需求消费。


  马斯克:完美的产品极致产品会带来更好的销售,我相信是这样的。对我来说我非常的着迷于把自己产品变得更加完美,我并不是说和其它产品相比,和其它车相比,我们自己就要做得更加完美。


  什么叫做最完美呢?我们在某些方面达到最完美,尽我们所能去达到完美,追求极致,能够使每一个细节都是正确的,我们并不能说我们的车每一个细节都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能够想象到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完美的,我们尽力做一些修改能够把车在每一个月都有所提升。


  但大多数人没有注意到这些变化,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每一个月我们都希望能够把车变得更美,有数百个变化,这样人们可以理解这些变化,在无意识的层面可以感受这些变化。人们虽然不知道这些变化,但是他们会感觉到更加舒适、安全等等,所以人们才喜欢我们的车。


  很多时候这些客户并不清楚的说明为什么他们喜欢这个车,比如说他们看到一个屏幕很喜欢,或者车开得很快喜欢,并不能够清楚描述出车的好处,但是这些微妙的差异使得人们非常喜欢我们的产品。


  最后,来个小插曲。


  采访中央视主持人向杨元庆提问:互联网经济时代讲究粉丝经济,联想大力度打广告,花这么多钱值吗?


  杨元庆回道,我们如果都不做广告了,你们还有饭吃吗?


  欢迎大家加入科技杂谈菁英汇,交流思想、分享信息。仅限行业商端人士参与。参与方式:添加微信号:ennwangyunhui,并注明“申请入群”+所在单位+职务+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微信号码+手机号码),科技杂谈通过审核后,会添加入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科技杂谈授权刊登。

转载必须注明作者与科技杂谈,侵权必究。

科技杂谈文章,均同步发布于犀牛财经网。

已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网易阅读客户端。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达犀牛财经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