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移动芯片大洗牌,英特尔如何下大棋?

2014-04-24 谢丽容 科技杂谈

关注科技杂谈,洞析科技大事

中国通信行业影响力最大的自媒体


文 / 谢丽容,作者微信公众号:淡淡妆容(dandanzhuangxie)通信和移动互联网业金属气质太浓,就让这位《财经》杂志的美女记者来中和一下吧。


  本文原文刊登于《财经》杂志2014年第11期。本篇文章旨在从英特尔的移动芯片战略,透视整个移动芯片战局的艰难发展。智能手机高速发展这五年成就了高通,但下一个五年,显然将是各种智能互联设备快速进阶的时代。


  全球最大的平板电脑批发商场——桑达市场位于深圳华强北,这里聚集了900余商户,从事低端平板电脑的批发兼零售。这里的平板电脑多为白牌(一些小厂商生产的没有牌子的产品),蓝魔和原道是其中较为知名的平板厂商。


  一家批发商告诉《财经》记者,在这里,每天大约可以卖出100台左右的平板电脑,年尾和年头的时候,一周可以出货一两千台。如果据此推算,仅仅这个商场,每天就可以卖出9万台平板电脑(900个商户一户100台)。


  这样的卖场,深圳还有不少。按照Gartner的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深圳卖出了1亿台左右的白牌平板电脑,超过苹果iPad的7000万台。


  英特尔看上了这个市场。


  英特尔新任CEO科再奇(Brian Krzanich)在近日举行的2014年春季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上宣布,2014年,英特尔将卖出4000万台英特尔芯的平板电脑。这个数字是其2013年出货量的4倍


  按照规划,增量的一部分将从深圳产生,另一部分则借力于联想、华硕、Acer等第二梯队品牌商。英特尔实际在做“中国梦”。


  有英特尔内部人士透露,为达目的,英特尔计划将70%的资源投入到平板电脑市场,以建造出全方位的生态圈。科再奇亦在峰会上明确表态:“我们已经错过了平板电脑的第一轮爆发时机,我们不会错过第二轮。”


补贴超10亿美元


  由于拒绝平板电脑,英特尔市值于2012年首次被高通公司超过,后者由移动起家,主导了ARM架构的芯片市场。目前,高通牢牢把控了超过40%的智能手机芯片市场。


  英特尔若想在智能手机领域扳回颜面,并非易事。


  去年4月份,英特尔进行了高层调整,詹睿妮和科再奇分别出任公司总裁和CEO。接手之时,英特尔因错失第一轮移动价值链的卡位机会而备受质疑。经过一年的战略梳理,科再奇将英特尔移动战略的重点放至平板电脑,以避免与高通在智能手机领域展开直接竞争。


  英特尔内部对于这位履新者颇有好感。一位英特尔工程师告诉《财经》记者,英特尔曾在一些关键的发展节点上因为犹豫而失去先机,需要科再奇这样坚定和敏锐的掌舵者。


  有人打趣,科再奇的本名为BrianKrzanich,这个中文名的寓意为在中国市场“再一次创造奇迹”。


  科再奇希望走一条不一样的移动互联网圈地路径:第一步通过建立平板电脑生态圈,在平板市场形成绝对份额;第二步巩固智能手机、物联网、可穿戴设备市场,最终实现各种移动设备的互联。


  英特尔此前在移动战略上,一度希望以Windows和Android双系统运作的方式突围,但这一策略遭到谷歌反对,大型品牌厂商最终没有选择双系统之路,仅有少数白牌厂商将之作为卖点。


  科再奇的策略吸纳了该教训,一方面,本轮平板电脑战略聚焦于更加主流的安卓平板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强势的补贴政策,快速搭建平板电脑生态圈。


  去年11月份,英特尔在财务分析师会议上暗示,若运用了英特尔最新移动芯片Bay Trail的平板电脑比采用ARM架构的平板电脑的制造成本高,那么英特尔将为品牌制造商补贴高出的成本,甚至可为Bay Trail平板电脑的设计成本买单。


  有消息称,英特尔今年的补贴总额,或将超过10亿美元。英特尔目前提供的BayTrail-T和Bay Trail-M移动芯片售价略高于20美元,但部分大型品牌商拿到的报价不到10美元。


  有接近平板厂商的业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一些厂商在得到补贴之后,处理器成本几乎等同于免费


  在补贴政策下,主流平板厂商开始转换阵营。上述人士称,今年华硕和Acer平板将全面转向英特尔方案,联想也将在英特尔方案上大力倾斜。谷歌将于7月发布的下一代Nexus平板亦计划使用英特尔方案。


  联想、华硕、Acer等平板厂商对英特尔完成4000万台出货量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Gartner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仅华硕平板出货量就超过了 1100万台,联想为600多万台。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向《财经》记者表示,“华硕、Acer、联想、Google显然是英特尔的底气。”他认为,英特尔完成4000万台的年度目标并不难。


  根据Gartner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平板电脑市场呈现哑铃布局,哑铃的一端是苹果、三星,另一端是低端大陆白牌市场主流,中间市场(联想、华硕、Acer等)低迷。


  若抓住中间市场之后,再抓住白牌市场,那么英特尔即可形成直接面对苹果、三星(ARM芯片阵营)的规模竞争优势。


  目前,哑铃的另一端白牌电脑市场亦被英特尔纳入补贴体系。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英特尔开始与德普特、蓝魔数码、汉普电子、天智伟业、台电科技等多家平板电脑配件及相关厂商展开密切合作,推出了基于英特尔处理器的平板电脑。


  除了补贴,英特尔更为这些白牌厂商提供全方位的保姆式创业指导。


  与这些平板厂商的合作机制是全方位的。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市场部市场经理崔敏者告诉《财经》记者,英特尔除了介入这些平板厂商所有的生产环节,提供补贴,还会帮助这些小伙伴一起塑造品牌、构建粉丝群体、互动平台等。


  英特尔中国区产业链营销总监洪力告诉《财经》记者,完全以低价打拼市场的前店后厂模式,并非英特尔要招安的对象,英特尔希望能够合作的厂商,是那些“一直以来做得还不错,开始自己设计,有品牌诉求,追求更健康、更长远发展的大陆平板厂商”。


贴身服务白牌厂商


  英特尔对平板电脑市场正在孤注一掷。


  一位英特尔技术分析师告诉《财经》记者,出于投资者利益考虑,在传统PC端业务,英特尔内部只希望“维持稳定,或小有增长”,英特尔上下的主要精力,将放在移动端的业务条线开发上。


  英特尔在内部架构上整体向移动战略迁移,最为显著的是团队变化。以往英特尔都是从公司内部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但现在英特尔负责移动业务的高管来自英飞凌,而移动业务的主要工程师也从外部选拔,来源渠道包括摩托罗拉、德州仪器等在移动领域耕耘多年的企业。


  科再奇还迅速组建了英特尔中国区产业链营销部门,该部门的服务对象为深圳平板厂商合作伙伴,主要职责是整合中国的产业链和客户需求、服务、产品设计等。


  此前,这些平板厂商对于和英特尔的合作普遍有三个担心:第一是兼容性问题,能不能跟安卓匹配,因为英特尔一直是跟Windows匹配的;第二是它能不能放下身段来全力支持实力悬殊的平板厂商;第三是价格能不能达到预期。


  在实际的运转中,英特尔中国区产业链营销部门在英特尔和平板厂商之间起到了一个关键的枢纽作用:


  一方面,可随时按需调配英特尔内部技术和服务人力资源;另一方面,技术和销售人员长期驻扎在平板厂商,为其提供全面的技术、供应链采购和销售渠道的支持。


  这种安排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平板电脑厂商的顾虑。


  “我为什么这么有信心把我们整个公司的产品都压在英特尔平台上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他们技术和销售人员那里得到很大支持。”深圳平板厂商汉普电子总经理王驰江告诉《财经》记者,“他们基本上每个礼拜都飞深圳,到周末才坐飞机各自回到上海或者北京,到了周一又飞过来了。”


  这种贴身指导服务架构的优势在于大大缩短了合作和产品开发的进度。王驰江透露,基于英特尔架构的汉普平板开发周期已经可以缩短到三个月以内。


  按照台电科技总裁孙武源的说法,台电曾与高通、三星等芯片厂商有接触,“但他们程序开放工具较少,底层开放力度较小,一个产品需要八个月甚至十几个月才能做出来”。


  由于这些平板电脑厂商规模较小,组织架构亦不甚成熟,英特尔对其的支持包括了供应链采购、物料上的指导、财务信用额度等细节,甚至陪着平板厂商去谈新客户。除此之外,还会帮助这些伙伴一起塑造品牌、构建粉丝群体、互动平台等。


  今年,英特尔将在深圳设立智能设备创新中心,并设立总额1亿美元的“英特尔投资中国智能设备创新基金”。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透露,这个创新中心领域将延伸到平板电脑之外,将把产品概念与商业运作关联起来,涵盖平板电脑、智能手机、PC、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等智能设备创新。


  短期内,该创新中心就可为本地的OEM、ODM和软件开发者提供获取英特尔技术平台和开发支持的便利,包括了交钥匙解决方案、开发工具、供应链采购、质量管理和客户支持等。


  “他们成功了,英特尔才能成功。”科再奇强调,此举可以构建一个以英特尔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


翻过高通这座山


  市场分析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高通、联发科、英特尔、展讯和博通分别占据蜂窝基带芯片市场收益的前五名。


  其中,高通以64%的收益份额主导市场,联发科和英特尔分别以12%和8%的份额紧随其后。


  从这一数据来看,全世界三分之二的3G和4G手机里都安装了高通的芯片。近年来,为了尽可能扩大市场份额,高通甚至弯腰向低端市场攫取市场份额。


  “这是一个要么盛宴,要么饥荒的市场。”一位国产芯片厂商高层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高通的一家独大,令其他移动芯片厂商生存空间日益狭窄,另辟蹊径亦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移动互联网市场本身就是一个波动剧烈的市场,芯片设备厂商要比其他厂商看得更早五年,一旦选错方向,不仅巨大的投入将付之东流,也将彻底错失市场时机。过去两年中,德州仪器、意法爱立信、展讯等一批芯片厂商均因市场判断错误等诸多复杂因素,在移动芯片市场一蹶不振。


  英特尔在智能手机芯片业务同样很难打开局面,选择从平板电脑再出发,或可突围。


  短期内,英特尔几无超越高通的机会。但平板市场的主要芯片玩家为瑞芯微、全志、晶晨、炬力、展讯等国内厂商,这些厂商在技术积累、制造能力和专利布局上,均与英特尔存在差距。


  英特尔的一位工程师告诉《财经》记者,英特尔内部认为,英特尔确实迟到了,但还有机会,“CEO负责领路,我们负责赶路”。


  在过去一年中,英特尔密集发布了面向PC市场的最新芯片,面向智能手机市场的移动芯片以及面向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的微型芯片。


  现在,真正带给英特尔挑战和机会的关键在于,移动互联网浪潮之下,给所有能够联网的东西装上芯片,不仅仅是英特尔的目标,亦是所有芯片巨头的目标所在


  压力和风险在于,高通也正准备把一切都连接到移动互联网上。除了智能手机,高通将下一个增长通道锁定物联网、智能穿戴设备领域。


  面向未来,这家总部位于圣迭戈的科技巨头正在将其每年50亿美元的研发预算中相当可观的比例用于创造它所谓的“数字第六感”。高通公司的愿景就是“万物互联”,手机可以成为数字第六感和放在口袋里的遥控器,从而实现与周围环境的连接。


  鉴于芯片市场的高度风险性,并非所有玩家都有实力部署这盘大棋。高通始终是挡在英特尔面前的一座山。


  综合来看,有分析人士预测,英特尔至少有机会与中国国产阵营平分未来的移动处理器市场。英特尔亦有可能在后期超越联发科,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芯片厂商,并进一步在市场份额上接近高通。


  在全球总量高达160亿美元市场规模的物联网芯片领域,英特尔到目前为止拿下了其中5%的业务量。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移动通信事业部总经理贺尔友透露,在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领域,今年希望取得5%的增长。


  智能手机高速发展和普及这五年成就了高通,下一个五年将是各种智能互联设备快速进阶的时代。从大环境来看,移动芯片市场已经出现趋势性、转折性的变化,英特尔会不会在新一轮洗牌中脱颖而出?


  欢迎大家加入科技杂谈菁英汇,交流思想、分享信息。仅限行业商端人士参与。参与方式:添加微信号:ennwangyunhui,并注明“申请入群”+所在单位+职务+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微信号码+手机号码),科技杂谈通过审核后,会添加入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科技杂谈授权刊登。

转载必须注明作者与科技杂谈,侵权必究。

科技杂谈文章,均同步发布于犀牛财经网。

已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网易阅读客户端。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达犀牛财经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