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手机厂商出量不出利,错在运营商?
文 / 陈述,作者微信公众号:mhy_chenshu
今天在虎嗅看到一篇关于酷派手机的文章,谈到运营商集采对手机品牌的恶劣影响。作者强调,加入运营商集采就像吸毒,一旦上瘾,欲罢不能。前阵子,也有文章指出联想手机过度依赖运营商,给自己种下了恶果,主要体现在:厂商议价能力下降,损害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无法实现基于用户需求的全流程优化。
这些观点表面看似有些许道理,但细究起来,却值得商榷。反驳起来很容易,苹果、三星就是反例,它们做到了既有品牌又有利润。小米达到一定规模后,也不断加深与运营商的合作。这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而是运营商渠道的作用,得到了手机厂商的认同。对于手机厂商与运营商渠道的关系,我认为应该看到以下几点。
第一,与运营商合作销售产品、发展用户,是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
运营商渠道有独特的优势,吸引广大厂商竞相争取。一是覆盖广。从重点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再到县城、乡镇甚至农村,中国市场的“纵深”特点使得任何产品都会有对应的市场,找到相关的用户。二是补贴多。每年几百亿的手机补贴与高额的渠道酬金,降低了产品购买门槛,让用户更容易接受。三是谋利少。运营商压低产品价格,并不是要独吞渠道环节的利润,而是更多的让利给用户,因为运营商的目标在发展用户。运营商在手机销售时,会预装自有业务。这是每个渠道商都会做的事情,没有看到哪款手机因为预装的软件多了而卖不好,影响品牌。
第二,出量不出利,不是运营商决定,更多是手机厂商的战略选择。
三星高端机的品牌溢价很大,如Galaxy系列产品,但高端机只是三星手机的一部分。三星还与运营商合作推出千元以下的机型,如500元左右的S6818,追求的是销售规模。为什么不要利润的追求规模?因为有些用户对价格敏感,他们需要这样的产品。而且,获得这些用户对品牌拓展有力。得到了,不仅是自己品牌的一次拓展,还对竞争对手形成一次阻击。当然,如果获得用户之后,继续深耕用户的价值,将会通过交叉补贴的方式获得更多利润。
第三,运营商终端运营逐渐市场化,代理为主,集采为辅。
运营商开展集采的目的是降低整个产业链成本,降低用户使用门槛,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当然,也是让自己的补贴成本更好地发挥作用。集采的情况下,所有厂商几乎都没有议价的余地。集采的流程比较长,当前使用频率并不高。三家运营商的终端运营已经走向专业化、市场化,成立专业的终端公司,更多的时候,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即通过产品代理与厂商合作。而在代理的情况下,每款产品都是单独谈判的,议价能力大小取决于厂商的实力。
第四,满足运营商需求,也体现出对广大用户需求的洞悉。
三家运营商10多亿用户,基本覆盖各种用户群体,所以运营商的需求是多样化的。运营商发出的定制白皮书,并不会提出多么苛刻的条件,都只是基础性的要求。为运营商定制的产品,在需求层面进行了两次分析论证。所以,产品想被运营商选中,一定是既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又符合运营商基础标准的优质产品。
第五,运营商终端补贴将不断减少,当前在窗口期,未来需要转型。
手机厂商的合作目的很明确,运营商也确实没有让手机厂商失望。业界的担心在于,与运营商合作降低自己的能力,当运营商补贴减少,可能难以生存。能力的事,上面已经谈到。减少终端补贴,会在几年内逐步完成。手机厂商还有很大的窗口期。运营商的渠道优势依然在,包括下游渠道、厅店、人员等。在补贴减少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些手机厂商能够与其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完成渠道的转型。
大骂运营商渠道的,是魅族之类,想得未得者。运营商渠道依然是主流品牌手机厂商的主渠道。就在一些分析人士质疑运营商渠道作用的时候,主流手机厂商们开始与运营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欢迎大家加入科技杂谈菁英汇,交流思想、分享信息。仅限行业商端人士参与。参与方式:添加微信号:sophie0306,并注明“申请入群”+所在单位+职务+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微信号码+手机号码),科技杂谈通过审核后,会添加入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科技杂谈授权刊登。
转载必须注明作者与科技杂谈,侵权必究。
科技杂谈文章,均同步发布于犀牛财经网。
已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网易阅读客户端。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达犀牛财经网